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十章 2014年2月20日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4-2-20 22:24
标题: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十章 2014年2月20日
        今日中午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QQ群49231471突发“口水战”,所幸贾陆英老师的《论语问答录》准时开讲,”火势“才得以控制。谁对谁非,老猫不作评论,请参与者各自参悟《论语》。刚老猫草拟了《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群规(征求意见稿)》,已交潜龙老师审阅,明天公布征求大家意见,今后将严格按规矩办事。再次重申,中午之事不得再次提起,既往不咎,来者重罚。今日贾陆英老师继续组织大家学习讨论了《论语》为政篇第10章,特别感谢”石子云“网友花了大量精力进行整理,欢迎大家在此继续交流讨论。

7 ~5 ?" T- E9 B4 F; q( c
贾陆英:

. y4 K( n; _& X/ k+ P+ W& t8 y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10章,2·10:
6 c; j1 Z4 g/ l6 }5 f/ K1 j4 e6 J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所以:所抱有的动机。
所由:所采用的方法。
所安:所追求的志趣。廋(音sōu搜):隐藏,藏匿。
孔子说:“看他言行的目的和动机,观察他做事的方式和方法,考察他追求的志向和情趣,这个人还怎么能隐藏得住呢?这个人还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 j7 D! Y2 O2 M- f
问:孔子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识人?
答:孔子 “识人”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观”字上,他曾说,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观,就是要观察他的行为。所谓“视其所以”,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所谓“观其所由”,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方式和方法;所谓“察其所安”,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志向和情趣。经过这样全面深入的观察,就能看清一个人的人品,这个人也就无法隐藏了。

2 p: m. i$ i. Y
夕惕若:同样也是对自己的行为提出了要求和警示。贾老好!儒家学问,一脉相承,贯穿始终,交相辉映。《大学》有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 ~9 Y$ q+ x7 ?2 Y; s
贾陆英:知人识人,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学会的一门学问。同样也是对自己的行为提出了要求和警示——赞同。
: y4 Q/ p2 g* g6 s8 e; d
睡虫西麦: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夫子为何要用两个反问呢?一个反问已经表示程度加深了,作为夫子这里情绪怎么那么激动啊——又反问又重复的。贾老能给个夫子说这些话的前因后果么?

9 a: T% L5 n* [2 U$ v1 v  g' j
贾陆英:“贾老能给个夫子说这些话的前因后果么?”——《论语》中就这一句话。
& T9 j  T: R: g9 O( {# ?
夕惕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严乎。
; h; H! U8 S' e1 k! r$ M; A
睡虫西麦:那夫子为什么这么激动呢?

+ o) y9 |4 [0 ?& d( F) t! |
小风飕飕地:世间万事,知人最难!

) h) Q9 d- d! e
石子云:我正想说既是观人,也是修身。

8 C1 @9 v5 W9 Z$ D  B; X* ~
贾陆英:《论语》中孔子论述知人、识人的内容很多,其要点是:一要通过观察某人的言谈去识别人。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不懂得分辨别人说的话,就不可能识别人。他看中那些诚实勤奋但不善言谈的人,认为“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子路》),要求君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他反对那种花言巧语而不干实事的人,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并警告说:“巧言乱德”(《论语·卫灵公》),花言巧语可以败坏道德。他还反对那种说大话空话的人,认为“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那些说话大言不惭的人,往往很难说到做到。

( p. f1 z$ I' c9 y夕惕若:“视其所以”,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目的和动机;所谓“观其所由”,就是要观察他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做事总要目的和手段都要光明磊落的好,实在难两全,取其“所以”。光明的目的通过卑劣的手段完成,总比卑劣的目的用光明的手段完成的好——不能两全的话。
5 Y% e4 ?* U2 r6 i7 Y
睡虫西麦:目的和动机,方式和方法。前者是故意存在,后者是技术能力。“夕”的意思是,想法比做法更重要么?但贾老刚才说了,更重行。
( W+ u* O7 `6 n5 m# J: D$ |8 |3 M
皮·布鲁斯南:慎权、慎欲、慎微、慎独、慎友。
* }) O9 V4 @( c
贾陆英:目的和动机,方式和方法,还有情趣和志向。
8 ^& `, a+ O$ R- u% A7 v  R
小小的确幸:兵者诡道也。

: O9 a4 b) j) P% d' r% P( \$ s) O
海蓝:自古言:画虎画肉难画骨,知人知面難知心。对一个的了解,我觉得应从他成长的环境,行为的方式,业余的爱好,结交的朋友及长期的观察入手,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 `6 E* X- |1 {
睡虫西麦:光明的目的通过卑劣的手段完成,合情不合法。总比卑劣的目的用光明的手段,合法不合理。夕,一个犯法,一个违法,你说哪个更严重哦。记得进群不久的时候就谈过识人的话题。
  k* Y+ d# ]8 z" ]
夕惕若:对于了解人物,孔子讲的很深刻了,后人也有发散,比如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为,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再有: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4、告之以祸难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用人七术
诚然,道理谁都清楚,谁真正做到了???
$ c" E% W. s: y) m5 m2 x
小风飕飕地:夫子讲的当为言与行要符合道的要求!所谓道,是大道!
2 y- Z& d2 ^( ?: R3 |! ^3 ]
小美乐乐:哪些人做到言行一致了?
+ r, m  t/ [% F* p5 w( v
皮·布鲁斯南:都是在路上,追求完美中。
! t4 ~, Q3 s" @" ]3 Y: L
贾陆英:兵者诡道也——真理只适用于一定的范畴。此乃与敌人斗争之道,不适用于一般的人际交往。
/ G4 J& t; ~# B4 F
浙江-吉祥天:做不到和价值观错误是两回事,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哪怕没到达终点,至少我在前行。但是如果方向错误了,你再努力,最终也是背道而驰。我感觉又回到了一开始讨论过的王霸之争。
& k& j& u6 v5 j, ^7 F% b! r
小风飕飕地:既站在一个全局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的方法!而非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光明磊落!光明磊落只是个人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但对于处理宏观问题,当以目的正义,方法合理(最大限度兼顾道德诉求)为主!
  E8 M8 X% J: v. E/ G/ g1 u
贾陆英:而要通过观察某人的行为去识别人。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这就是说,识别人最好的方法,是把他的言语和行动对照起来加以观察,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孔子提出了一个识人用人的重要原则:“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一个人的品行如何,与他的言语没有必然联系。好人难免会说错话,坏人也可能讲几句好话。因此,既不能因为某人说几句好话,就举荐他、提拔他;又不能因为某人品行不端,就把他说的好话也弃之不用。关键是要看他的实际行动,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就需要用人者出以公心,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对每个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U/ d( x) s  p7 s* s/ ?5 R
小五:领导学习怎么看人,我学习怎么做领导看得上的人,那你也要知道领导看得上什么样的人。

$ v# ~- S1 ~. c4 h
夕惕若:说到言行一致,我发一悔过心,昨天答应准时学习,结果还是迟到。领导学习怎么看人,我学习怎么做领导看得上的人 ——此非大道,是雕虫小技也,不足取。削足适履。窃以为,夫子提出的这三条,真正难做到的在于第三条“察其所安”。无论一个人的目的怎样,手段若何,到头来还是想要一结果,而这个结果就是“所安”的目标 。有的人善于投其所好、巴结逢迎、沽名钓誉、八面琳珑,往往因此而“众好之”。这两种人的行为都超乎寻常,因而一定要仔细地考察、辨别。乡愿之徒,是真正的恶人。

5 `6 z  Z. O* U4 B5 _- Q3 V
右岸love:夫子真正的用意是:分辨一个人的好坏、善恶,不是观其语言而是察其行动,不是看他对你如何,而是看他待众人如何。时代需有担当的人,需要充满正能量的人。

8 Q/ l( W2 d( ?! @. U
贾陆英:领导学习怎么看人,我学习怎么做领导看得上的人 ——此非大道,是雕虫小技也,不足取。夫子真正的用意是:分辨一个人的好坏、善恶,不是观其语言而是察其行动,不是看他对你如何,而是看他待众人如何——说得好。

" |2 k: E( |. _- q. l
睡虫西麦:对你如何,可能是自己如何,对众人如何,才是真正的内心取向。

- |' r0 J, e! f$ D/ j5 J4 A4 u
贾陆英三要通过观察某人的过错去识别人。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因此,一个人的过错,各有其类型。观察他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是个什么类型的人了。四要通过观察众人的评价去识别人。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人敢于为大义而冒天下之大不韪,或者为坚持真理而特立独行,往往因此而“众恶之”。有的人善于投其所好、巴结逢迎、沽名钓誉、八面琳珑,往往因此而“众好之”。这两种人的行为都超乎寻常,因而一定要仔细地考察、辨别。孔子告诉人们:“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对人对事才有是非标准,才敢于坚持原则,既能对符合道义的人和事表示支持,给予帮助;又能对违背道义的人和事表示反对,加以阻止。孔子把那种人人都说好的好好先生称为“乡愿”,并斥之为“德之贱也。”(《论语·阳货》)。五要通过观察某人的家庭道德去识别人。孔子认为,“孝”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行,也是一个人可以教化的依据。“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孝经》特别强调,那种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他人的人,叫做违背道德;那种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他人的人,叫做违背礼法。这种人虽然有可能一时得志,但是君子却并不看重这种卑劣的行为。汉代采用举孝廉的办法考察、识别、任用官员,正是对孔子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弘扬。
. i5 k" v9 l1 I" E6 ^4 {1 S
海蓝:考核干部的几个环节均出于论语……

, {" I8 N8 O# [$ Y: ^
潜龙:如何知人识人,不妨也看看我们习总是如何说的:

0 |- ?" B& h* N9 E# F' ~( T. q+ {
     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
! \9 f6 Z: @5 g# T7 W: _1 O+ a. \
     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如何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也是一个难点。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些干部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屁股烂账,最后官照当照升,不负任何责任。这是不行的。我说过了,对这种问题要实行责任制,而且要终身追究。请中央组织部抓紧研究落实。

% @2 f" B& c! v2 s' G
夕惕若: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察其所安乎?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正是有的人善于投其所好、巴结逢迎、沽名钓誉、八面琳珑,往往因此而“众好之”。的反面啊。

0 P' b5 I. p8 {4 e& Y: B& w
小风飕飕地:察其所安,尺度何以把握?既要观人,标准几何?

# Y& ~, ]& x3 L+ P
贾陆英:孔子对于什么是智慧,有个重要解答:要“知人”。这就是孔子回答樊迟问智的话。樊迟不明白“知人”的含义,孔子说:“举直错(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把正直能干的人重用起来,置于品行不端的人之上,可以使品行不端的人也变得好起来。子夏用舜重用皋陶,汤重用伊尹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道理。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为政者的智慧,在于知人善任,扶正祛邪。他认为,知人善任,重用贤才,对于改变仕途风气,实现政治清明,具有关键性作用。只有这样,民众才会信服,正气才会弘扬。
- ?# o- ^0 |& F5 H4 W/ T
右岸love:问题是干部在考核任命之初,往往都是合格的,把持权力,坐稳官位后,名利心、色欲心纷涌而至。

8 l5 E( t4 O  U' w
海蓝:这就涉及了两个问题,干部选拔制度和干部监察机制。
# p7 ^; |! h! M, u
夕惕若:或许这方面我比较悲观,现在的用人制度貌似在举贤任能方面有所欠缺。

' W0 |' q2 Z- q9 G6 Q2 s) x
皮·布鲁斯南:现在的。。。都在算投入产出比。

8 C/ y3 z0 W) ?* w& t
小风飕飕地:正如贾老师所讲,孔子提出了怎样去观人,但观人之后,如何区分优劣,如何运用呢?

" g( g1 i* z1 G/ ^雨嘉:(夫子真正的用意是:分辨一个人的好坏、善恶,不是观其语言而是察其行动,不是看他对你如何(也不是看对个别一小部分人如何),而是看他待众人(大多数人)如何)(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
# w4 o0 l2 g4 z( U+ R/ _
贾陆英:问题是干部在考核任命之初,往往都是合格的,把持权力,坐稳官位后,名利心、色欲心纷涌而至。——一种情况是这样。还有一种是带病提拔。
& `1 A$ b' ?5 w9 J. r1 ~
右岸love:敢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不怕得罪人的人往往会遭到排斥,八面玲珑、心机颇深、总把别人当炮筒的人反而会受众欢迎,这是什么道理?
- E& Y1 l  f. g* G# a
皮·布鲁斯南:其实也跟个人的修为和后天的管事有关。所以要扎紧制度的笼子管束。
' R7 I/ `7 r5 t; G
雨嘉:观人之后优劣标准、运用办法,还请贾老指教。
8 ~" ^4 Y& n0 s0 B6 r
贾陆英:坐稳官位后,名利心、色欲心纷涌而至。——说明任用后的管理同样重要。

" d, U3 }2 Q! h* J$ a# u
潜龙: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绝对的纯而又纯的好人和十恶不赦的坏人都是占少数。关键要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看他的主流、一贯的表现,看他的大局。

: X$ A- d0 i6 A& h0 X
睡虫西麦:德能兼备兼备为最佳,然而有些很难做到两全,请问以能为先还是以德为先呢?很多单位提拔,是以能为先的。

3 {7 D# R" ~. J' x
双筒望远镜:德。
+ Z. Y9 N% J: O
右岸love:当然是以德为先。
. ^9 D+ [( C; C2 s% m& m7 x' l
贾陆英:敢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不怕得罪人的人往往会遭到排斥,八面玲珑、心机颇深、总把别人当炮筒的人反而会受众欢迎,这是什么道理?——这种情况是有的,但绝不能成为不做正直人的理由。

9 ~  A% _+ Q( a
乃群:观察了解一个人,知晓了他的品行,在工作生活中如何与其相处呢?特别是一些你明知是“不直”之人,但又绕不开、躲不过,非得面面相对的人,有时让人烦恼。
+ [' C% b" I4 ^* D" j
踏虎尾:唯才是举。
: N0 a9 R0 \& ?1 F
贾陆英:德能兼备兼备为最佳,然而有些很难做到两全,请问以能为先还是以德为先呢?——毫无疑问,必须以德为先。
! \0 A# Y. |% X, U) K
夕惕若:诚然,禅师救蝎子的段子,大家总听过,蝎子蜇人是他天性,我救蝎子是我天性,不能因为他的天性泯灭我的天性。关于德才的问题,司马温公的那番大论说的最实在不过。
" F3 A, c" y% T8 Y
右岸love:一个人有好的品质,即使他没有才能,但起码不会树立坏的榜样。反之,一个人哪怕学富五车,却心胸狭窄,总有一天会祸国秧民。人才观即是:有才有德立即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选择任用,无才无德坚持不用。

& E/ h1 Z% S+ t* f' F
睡虫西麦:如果德能相差太大,自然以德为先,倘若相差几分而已呢?技能经常比赛有奖项,“才”人,德呢?如何体现?

( }; e- G+ U2 k$ ^
贾陆英: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
: s0 d3 D" A3 w2 m/ G: X! a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周恩来总理小的时候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如,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3 u* v. x9 \6 M5 {7 \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指通过询问计谋来了解其学识的真伪、广窄等。有一个例子,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一周后,艾森豪维尔被马歇尔参谋长叫去,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马歇尔是想亲自考察艾森豪维尔在战争压力下如何出谋划策。在当时混乱和不利的情况下,马歇尔急需要一们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虽然他也已从其他途径听到对艾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定,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果然艾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艾森豪维尔后来也步步高升,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最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

  T/ I; R5 t  q; w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这种方法是突然告诉一个人说大难降至,通过观察他的表现是否勇敢。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亲自经历,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勇就是忠诚、勇敢、刚强与坚贞等优秀品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军高级将领麦克阿瑟将军一生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经常与死神捉迷藏。一次,德军的炮弹落在了他指挥所的近旁,他却镇定地对部下说:“放心,整个德国也还造不出一颗能打死麦克阿瑟的炮弹。”
& R* O, X: u3 D) A2 w) A( t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人性本有贪欲,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古以来,有很多用金钱来考验人,观察其是否清正廉洁的例子。汉代人杨震曾经推荐王密为邑令,王密晚上带着金子赠给他,说:“黑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 @% ?4 ^, ?7 m2 g; d“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信任是识人用人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件事。诸葛亮的“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说交代给他一件事情,让他去完成,通过他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来观察其诚信和忠心。
4 `+ L' B  |: [* U, ^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通过一起喝酒来观察其酒后的言论及真性情。

5 g4 q% V' b6 l& @. y* Z
夕惕若:小人气焰盛而不长,因一段司马温公,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R# b- S; e/ L, @  O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小人气焰盛而不长。但为什么又有“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之说呢?其实,法家说,权在于三个字“势”“法”“术”,真是小人得势,也没办法。
- O& V) P3 O* H% `( z4 S
贾陆英:如果德能相差太大,自然以德为先,倘若相差几分而已呢?技能经常比赛有奖项,“才”人,德呢?如何体现?——这不是算算术,德是根本,人才的决定性因素。
" c6 u) g) E3 N* i& y
右岸love: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志于修身之己道,远小人之道。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

  L( ?0 q& ]" p2 q( o( |
睡虫西麦:刚看了《鞭楚》,里面一句话挺有意思,说历史往往是小人推进的。
' C: u+ y( H4 p' F' h
小风飕飕地:小人气焰盛而不长。但历史常常在证明它是错的!君子与小人有无明确的界限,有无明确的标准?

0 a; f, _& Z# C/ {0 x; M. g2 u9 }; p
浙江-吉祥天:历史是人民推进的,不是小人推进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小时候老师都是这么教的。
8 U/ Q8 Q) f, {' |$ ?
贾陆英:历史往往是小人推进的——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 C  H; R; c+ F( s8 d. |; v! k
雨嘉:观人之道、用人之道,取决于何人观人、何人用人。若君子用人,正气自存,若小人用人,鬼魅横行。孔子理论仍可用来修身正已。

) l6 F# T, C' T' I$ a9 N
一蓑烟雨:读书再多,不会用,也是三角书橱。坐而论道,无人能及,治国理家,百无一能。
# ^" f8 O- a" M5 Z9 ?) r% V: l0 D! H
贾陆英:历史是人民推进的,不是小人推进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观人之道、用人之道,取决于何人观人、何人用人。若君子用人,正气自存,若小人用人,鬼魅横行——有道理。
, q0 B4 P, r) B) L( u' e0 G; [
潜龙:哈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贾老亦算体制中人也,现今仕途的潜gz太强大了,孔子那套理论是理想的愿景而已。

, M/ |+ D2 u5 ]1 D5 W4 C2 {8 p) l
小风飕飕地:夫子观人之说,恐不局限于“君子”与“小人”!
7 q  f! P% ]( i4 p& W" ~9 J
睡虫西麦:历史是小人推进的,也是很有道理的,如果没有小人,历史不会怎么变化了。说不准我们就还是周王朝或汉王朝了。

' y# J3 H7 g* T, m8 f8 N- A
右岸love:不可因世人皆变而随而变之。不可因世风日下而忘其根本。君子和小人只是辩证之说,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无全然的小人。
) n! O9 Z! U" A
贾陆英:不可因世风日下而忘其根本——完全赞同。
" I8 }! |. @. e) W4 Q! }
夕惕若:夫子观人之说,恐不局限于“君子”与“小人”!哈哈哈哈,小风这个是正论!不能说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
# T" }6 K8 Z) `9 W" \
小风飕飕地:重点还在,“何以用”! 观人为识人,识人为用人!

; e+ M6 c7 {/ y8 ]" D3 L) n
雨嘉:但夫子可除了君子”与“小人”之外,另有分别。

, I; b  y) }# H
睡虫西麦:我还是喜欢令狐冲,喜欢郭靖,喜欢郭襄,喜欢小鱼儿。

" c: A7 q2 g% o
右岸love:以前的影视剧都是高大全,到最后好人都活下来了,坏人都死了。这种片子最后没人看。因为看到开头就可以想到结尾。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是,一个好人偶尔也会冒几分邪气,一个坏人时而充当正义使者,这才是全面的人性。人性本就是多面且复杂的,关键在于引导,在于主流。
# e" M% G% K$ X2 ]
小风飕飕地:如若局限于君子、小人,恐难免陷于空谈!

+ B5 r4 v  W+ e* G/ r' `
潜龙:在仕途,你要懂得迂回的道理,要注意策略,否则你先被逆淘汰。当然,要记住做人的原则,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这个得有个底线。
& C  ]% a0 ]  F/ X# w5 N' A2 X
雨嘉:小手凉凉:你觉得观人,对人可分几个层次。
" h% o8 @8 ^% C8 S: ?0 P4 K4 O3 s" W
夕惕若:“我还是喜欢令狐冲,喜欢郭靖,喜欢郭襄,喜欢小鱼儿”。足于己而无待于外的人,真性情,所以可爱。
: t' F) ~+ V4 |& B" Y
踏虎尾:潜龙大哥论述精准。
8 W2 e% d- b- W0 w
贾陆英:对于领导,识人是为了正确用人;对于一般人,识人是为了正确交友。

8 f( ^) t# d1 W9 n
小风飕飕地:现实世界是诸多问题,诸多矛盾构成的复合体,君子已时有小人之行,小人亦时有君子之举!每个人是君子与否都不能绝对的给予定论!
观人之说,准确的说应为发现人的品质特征,从而找出其优势与不足,在依据其优势与不足,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2 J- ^3 b4 C+ E9 n
潜龙:估计群里多数朋友,对仕途的为官之道知之不多。记住,得先站住脚跟再说。否则,你想报国也没门。老哥作为体制中的过来人,目睹当今仕途之现形记,深切地感悟到,那种太直和太乖巧皆不可行,还是行中庸之道为上(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这个),做到内方外圆,唯此你方可游刃有余。

7 v/ L5 p, [: Z
踏虎尾:以前俺做副职,自我感觉还是守得住良心的,但结果被小人正职暗算。

2 f9 r( g* u  Y, u7 @9 _
贾陆英:在仕途,你要懂得迂回的道理,要注意策略,否则你先被逆淘汰。当然,要记住做人的原则,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这个得有个底线。——是的,这是不同境遇下的处世之道。

+ `( ]# [( E$ `& D/ \6 L
贾陆英:今天,大家围绕识人的问题,谈了许多观点,可以进一步交流探讨。就到这里,再见。
* K5 e" W/ _: ?/ ]/ i

# S" e+ W; J4 `) Y, V- o0 q& A3 s
作者: 石子云    时间: 2014-2-20 22:42
受益匪浅,大开眼界。
作者: 右岸/love    时间: 2014-2-21 06:50
感谢利用业余时间整理贾老授课记录的石子云网友,让没有时间错过课程的朋友们也可以重温经典、有所收获,貌似漏掉了右岸的一句话:不可因世风日下而忘其根本,可否加上?
作者: 双筒望远镜    时间: 2014-2-21 08:14
初识老秘网,感觉清风扑面。既有公文的探讨,可应对工作;又有补水之源,可不断学习。白天大家大都忙于事务,不能与贾老师现场学习,老猫这样记录下来,并发论坛,着实不易,感谢老师、老猫、各位的无私奉献,让我们新人在文秘的道路上有你们陪伴,有你们指点,幸甚之至!
作者: 小风飕飕地    时间: 2014-2-21 08:39
貌似有部分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回复一下试试!
作者: ^_^雨嘉    时间: 2014-2-21 12:33
哪位大神可以推荐一些适用现阶段我们读经典的书目和顺序?拜求!
作者: 石子云    时间: 2014-2-21 14:07
右岸/love 发表于 2014-2-21 06:502 H/ P6 ^- S1 J! W6 a) G( Q
感谢利用业余时间整理贾老授课记录的石子云网友,让没有时间错过课程的朋友们也可以重温经典、有所收获,貌 ...
! q: X- W& X9 o
没有漏掉,和您的其他几句话合并在一起了哈!
作者: 石子云    时间: 2014-2-21 14:08
右岸/love 发表于 2014-2-21 06:50/ x' k  g" \/ T1 }
感谢利用业余时间整理贾老授课记录的石子云网友,让没有时间错过课程的朋友们也可以重温经典、有所收获,貌 ...

# x, `; n  P$ H8 O5 v* T右岸love:不可因世人皆变而随而变之。不可因世风日下而忘其根本。君子和小人只是辩证之说,没有绝对的君子也无全然的小人。* I+ {4 e- R$ x* P. l9 U# m4 w
4 Y% J8 v# }/ h+ [4 Z8 k6 S. C% X) K
7 p/ _; n8 H7 _贾陆英:不可因世风日下而忘其根本——完全赞同。
作者: 于安    时间: 2014-3-14 19:53
感谢。。。。。。。。这系列讲座太精彩了,收获很多。好好学习下
作者: 阳光勾勒的微笑    时间: 2014-3-27 18:39
生而为人,人的一生都在与人打交道。而识人又是重中之重了,识的品行好的人,对自己有正面的影响。若是品行欠缺,甚至危害社会的话就会害我们一生了。
作者: 小水晶    时间: 2014-7-11 16:03
来学习学习,以前没参与进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