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6章 2014年3月14日 [打印本页]

作者: 石子云    时间: 2014-3-14 08:35
标题: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6章 2014年3月14日

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6

. N( D0 R2 k1 M( K8 ~, C# T

整理人:重温经典读书会③ysh

. A& u0 i* }7 ^. `

2014313日)

- c7 H1 Y0 s, Y/ ~: |+ v8 \

 

, k! {4 [& O" |; d: R5 A6 ^: d

313下午3:30分,贾陆英老师在“重温经典读书会③”群,就“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与群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群友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热烈讨论,讨论稿长达17页(A4纸,公文标准格式)。不过今天偶偷懒了一把,因为热心群友ysh昨天告诉我,今后的讲座由她来整理,这让我很感动,相信热心可以传染、可以接力!在这里,对ysh表示深深的感谢。现将ysh整理的讲座内容发布如下。

h& o$ x0 e* x5 N1 Y

贾陆英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16章:

, U2 ]. g1 [" s6 k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x- j' m5 X0 q( E! a9 o* l

攻:专攻,专于一事一端用力(《钱穆论语新解》)

7 J* C+ _* v( l! u

乎:相当于介词“于”。

9 [3 q& v! @9 e6 R0 C, d8 f

异端:一事必有两头,如一线必有两端,由此达彼。若专就此端言,则彼端成为异端,从彼端视此端亦然(《钱穆论语新解》)

7 d3 }1 M- Q3 u. Y. y

也已:《论语》中,“也已”连用在句尾,是表示肯定判断并有加强感叹语气。

$ d' W% X* d0 g, _# G

孔子说:“用极端的方法看问题、做事情,是有害的呀!”

* i$ m& s" R5 M

子月明:老师,我觉得有时候对于事情看待,有可能需要在极端环境下考虑,那样才能便于你作出预判。特别是政府中的很多工作,我们必须根据最坏的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案。比如这次,国内暴恐问题。

6 r; S: k( i, v" C2 m% s" j2 P

睡虫西麦:思前想后不能进步。

9 W7 {8 T5 e" H! p; X

泡芙:我觉得是看问题得从高看,也就是大局观的问题,还得纵深挖掘,看到内里乾坤,是思量推敲的过程。慢做决策,快速落实。

7 l9 A J" R6 H; S3 P

夕惕若:这个异端,并不是等同于做最坏打算。

; J7 L+ N- Q, G& |, n

贾陆英:这次全国政协会议,提出“热烈而不对立,尖锐而不极端”,就很好。

+ \. P3 D7 S$ u1 h, C

问:怎样理解“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答:从古至今,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诠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观点:

6 h( f; B# d+ A4 b2 i8 C5 n

其一,研究和学习异端学说是有害的。此观点认为,“异端”指孔学之外的诸子百家之书,而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尚无此类书。故此观点的论据不成立。

2 \/ z' V/ u6 t6 M% v

其二,攻击见解不同的异端学说是有害的。此观点与前一观点相反,而所持论据之缺撼相同。孔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局面尚未出现,孔门师徒对不赞成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道的隐者,如接舆、长沮、桀溺等人是尊重的,并没有采取激烈批评的态度。隐者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 \1 U: c+ }2 S0 B: n

其三,批判异端学说就可以制止祸害。此观点把“攻乎异端”的“攻”字解释为“攻击”,把“斯害也已”的“已”字解释为“止”,也就是制止、止息的意思。但从《论语》全书看,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并无此种文化专治的倾向。

& i) k+ y- N b& R9 }

我认为,钱穆先生的诠释把“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理解为一种思想方法,理解为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之道,是对《论语》通篇把握、综合研究得出的结论,比较符合孔子原意。孔子讲学,常常是兼举两端,如仁与礼、仁与智、仁与勇、质与文、学与思等。

- t( _. z9 ~% w

《论语子罕》篇记载:有个没有文化的人来问孔子,孔子对其所问一无所知,怎么办呢?孔子说:“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也就是说,孔子依照他的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问他、启发他,待了解、掌握清楚以后,尽自己所知告诉他。孔子在讲述这件事时首先设问:“我有智慧吗?没有呀。”实际上,“叩其两端而竭焉”,正是孔子的智慧。“叩其两端”的思想方法与“攻乎异端”恰恰成为对比。凡事都有正反、利害两个方面,如果只考虑一个方面则一定会有害处。孔子教育学生,看问题要“叩其两端”,处理问题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做学问要切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一是不能毫无根据地主观臆测,二是不能绝对化地肯定和否定,三是不能拘泥守成而固执己见,四是不能听不得别人意见而唯我独是。如此等等,总之,要秉持中庸之道,兼顾正反两个方面,而不能偏激,不能走极端

2 _5 l! Q3 I' v3 _/ @2 w# z

子月明:异端不等同于最坏打算我认为是的,但也应该包括这个内容。

: k' r! _5 D: e4 D+ o: @1 @

铂金1984异端是指偏执的意思,不是最坏最好的区别。

+ ^# j! {% i1 |- A" J

贾陆英: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把“攻乎异端”的“攻”字解释为“专攻,专于一事一端用力”。把“乎”解释为相当于介词“于”。而对“异端”二字,更有独到见解,指出:“一事必有两头,如一线必有两端,由此达彼。若专就此端言,则彼端成为异端,从彼端视此端亦然”。据此,他把“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诠释为一种思想方法,理解为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之道。我认为,这是对《论语》通篇把握、综合研究得出的结论,比较符合孔子原意。

0 u( G5 k7 |6 Y; f) Y( X

夕惕若:以上这三种解释,对攻有两种看法,一个是攻击一个是研究,我个人倾向于研究。那么,既然攻字定向为研究,异端就不能理解为异端学说、外道了。

# _2 e1 g) Y: F5 H

流畅:攻乎异端,我理解是用极端的方法看问题、做事情。

* e) y4 x( h. d% X9 W8 h" a$ D, s

贾陆英:攻乎异端,我理解是用极端的方法看问题、做事情。

9 H& |6 y/ y) [* q4 x

是的。

# n) q3 @2 x( h; Y7 l5 n0 f

老猫:凡事权衡利弊,辩证看待,执两用中。两端,即指“过分”与“不及”。

' [6 t" h2 g+ @: g( L

无心随风:我也认同攻为研究,从乾坤、阴阳、正反的角度角度看问题,极端的危害停止了!

) \- O/ c7 _! _5 G

睡虫西麦:物极必反。

) B( x* H: C( m1 x9 E

流畅:那要如何避免呢?

7 f+ Z, u. Q% ^, S9 ^+ U

右岸:以极端的方式处理事物,只会影响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上,左派和右派之争就是最好的事例。

4 z4 N5 o! m" K `' c }

子月明:这个也符合矛盾论吧!

$ m# L q, s0 [7 S3 w

夕惕若:毋我,等四个毋,即是避免的办法。

/ p( {% A! E/ ]2 \) l

贾陆英:当前,网络已成为国人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从总体上看,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有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分析利弊,交流探讨,扩大共识,这是我们的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而能不能达到交流探讨、扩大共识的目的,意见表达者采取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用过分极端、过分偏执的态度来表达意见,则不仅不利于扩大共识,而且还会撕裂社会,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造成阻碍。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在感召着海内外广大中华儿女,我们只有摒弃那种偏执的、极端的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才有利于在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中,深入交流探讨,不断积累和扩大共识,凝聚起破解改革难题,化解深层矛盾,排除各种干扰,增进社会和谐的正能量,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6 I5 e9 Z8 s3 j, Q! y) N* e

无心随风:持其两端,即为过与不及两端。

9 y6 L/ Q& V+ x. ^6 \# C

睡虫西麦:但是一味中庸,反而让小人得志了呢。意见表达者采取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个确实啊。如果采取极端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 u. T4 X5 L9 {

右岸:夫子的观点是和而不同,之前中国推出和谐论,也是这个原因。和谐不是一昧中庸,而是求同存异,最后使群体趋向同一类目标和价值观。因为任何一个复杂的体系,来自各界的呼声和观念都是不同的,所以从客观出发,把大家一致的想法收集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事故的发展。世界发展也是趋近大同的。

5 G9 `( s9 b0 X- P( E" s1 {

2 H8 a' W( |9 i: C- E2 L! W& J" B$ y

9 u9 v- `8 s1 V' J- k! c) j

无心随风:智者求和,愚者求同。小人反中庸,即使得志,也仅是暂时得志!

, H4 c: f5 r* U* w A# }( S, b* H

贾陆英:但是一味中庸,反而让小人得志了呢。

# m0 ~$ D" m! Y6 ]

这说明你对中庸的理解有偏差。中庸不是折衷调和、半斤八两。

2 f6 D% s& C6 L5 M

子月明:国家层面现在在强调核心价值观,很多人在网上发表极端言论,很重要一点就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 ^8 ^4 b4 G6 d0 o0 ~

无心随风:中庸与和谐本质上是一致的!

4 Q9 {( f' `1 _9 k

睡虫西麦:但是中国也有话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又何解。

# s0 H& ~/ V" ~: B1 w

夕惕若:这个是义。

5 v; G: {- S2 t5 ]

流畅:网络发达对中国的民主进程意义非凡,现在要想瞒点什么真的不容易了。

3 \; j9 X; x" h* C

子月明:这样的世界可能是我们目前这个中国人之所向往的,国外的很多人并不是这样想吧。

% X6 A& S( v" c; M

右岸: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应该秉持的态度。

6 I& ~+ ?2 A+ T3 U7 {& P

铂金1984于国家、于集体可以讲中庸等同和谐。对于个人,中庸如何理解。

, r6 |( r0 b% P- `. M$ @! v U

贾陆英:“中庸之道”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对我国思想、文化、政治、社会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毛泽东同志曾经这样评价说,“这个思想的确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146——147页)。

- S& G) T& Q% {5 |/ }" ?' K

历史上对“中庸之道”有多种评价。有的把它说成是“折中调和、不分是非”;有的把它说成是“四处讨好、八面玲珑”;有的把它说成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其实,“中庸之道”就是人们在处事行事时应当把握的合适的度。“庸”有两层含义,一是用,就是要“用中”;二是常,强调用中乃是常道,乃是规律和法则。“中庸”思想中包含的辩证法因素以及它作为至善至美的品德,尤其是对于“诚信”意义的突出强调,是弥足珍贵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 Z9 r4 p% {( P0 \/ r' l. R

右岸:夫子的攻击异端,主要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中是公正、公平,庸是正常、有度。

$ i$ R% _, K. ?' L; [

夕惕若:有生有死有迫生,不义即是迫生,胸中有大义的人,宁死不迫生。中是符合,庸是道义。我觉得这个中,完全可以用河南话来介绍。

% X8 ^+ U, g& y

chang0924“中庸之道”就是人们在处事行事时应当把握的合适的度。

' I( G% c! h' B' T! Y' b, m

贾陆英:“中”字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有多重含义。作为哲学概念,它指的是一定事物所包含的质和量相统一的度。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质是该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人们只有抓住了该事物的质,才意味着认识了该事物。量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其它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人们只有在认识该事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它所含有的各种量,才算对该事物有了全面科学的认识。而保持该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就是度,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中”。

* ~, ?5 p2 j3 a, a. J

右岸:庸不是庸俗谄媚,中也不是风吹二边倒。

- |/ ^2 c. B) t- d

子月明: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对于“中庸”对采取的是从符合自己意愿出发的,所以就有了很多时不时出现“难得糊涂”的现象。

$ T) d+ ]" h, n& t- N8 }

贾陆英:例如,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这是它的质的规定性。保持这一常态的数量界限,是标准大气压下摄氏0度至100度的温度,这是它的量的规定性。而摄氏0度和摄氏100度这两个关节点,就是它的度或“中”。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当温度在摄氏0度以下时,液态的水就转化为固态的冰;当温度在摄氏100度以上时,液态的水就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汽。要想保持水的液体状态,就必须把握它的度或“中”,使温度保持在标准大气压下摄氏0度至100度之间。由此可见,人们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从质和量的统一上去把握它的度,从而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依据。

& Q+ J6 s5 T- R' h: m

无心随风:中和仁恕,儒门的核心思想。

& C% H, R6 Z/ P9 E% E- R# [& z

贾陆英:孔子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这里的“时”,可以广义地理解为时间和空间。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运动、变化,保持其常态的“度”或“中”也在发生着变化。“中”并不是静止在事物两端中间的等距离的地方,它不是僵死的,而是变动的。

7 r+ z: H) x2 E- G

孟子说:“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孟子·尽心上》)就是告诉我们,掌握“中”是需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而权衡的,否则,就会把“执中”变成僵死地守住中间一点。

( T$ b* q4 Y4 G! ^: `" c

如,旧式的称,一个秤盘,一个秤杆,一个秤砣,三者的平衡就是它的“度”或“中”。而要达到三者的平衡,就要根据秤盘中物品的轻重,对秤砣进行调整,这就叫“权衡”,也是孔子强调的“时中”。

; K7 C |7 c& [6 ~. Q+ F

由此可见,把“中”理解为事物两端的中间点,是错误的。“中庸”并不是折中调和、半斤八两,它要求懂得“时中”的道理,与时俱进,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事物的“度”或“中”。

& X9 K z2 M1 a1 m! z8 n+ S% h) e

夕惕若:现在很多人把中庸理解为50摄氏度。

6 F: V9 [4 A1 H7 x: C* u& P

黄发秀: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中庸之道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 N; U' O2 b: q1 _( D

右岸:中庸之道换而言之应该也是平衡之道、升华之道、完善之道。

1 R5 M3 B6 T8 e3 i& h9 Q/ j

夕惕若:于术变化莫测,于道一以贯之。

! h) O" @5 e, |- P

右岸:是对个人的一种要求。

, Z. x3 M" _/ H

贾陆英:孔子总结舜治理天下的经验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这里的“两端”,就是“过”和“不及”。当我们把握住保持事物常态的“度”或“中”以后,就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它的要求去做,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 y4 v$ H8 c+ ?4 M1 F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时间概念上说,是指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大约100年。而1956年和本世纪中叶这两个关节点,就是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度”或“中”。这个理论既同那种“不及”(或右)的观点,即认为中国“要退回去,补资本主义课”的观点划清了界限;又同那种“过”(或“左”)的观点,即超越历史阶段的观点划清了界限,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党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根本立足点。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对于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航向继续破浪前进,意义十分重大。

" q! _% o7 g0 q- }

右岸:不远不近,不过不及,不耻不傲。

" p- s, X1 q+ r- d2 S

贾陆英:《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说,事物是复杂的,是由许多对矛盾构成的,要使它保持“和”的状态,就必须把握住它的“度”或“中”。只有把握住“中”这个根本,才能实现“和”的结果。“和”不是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调和,而是“和而不同”。不同的事物之所以能够成为“和”,就在于保持其一定的“度”或“中”,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这样才能达到“中和”的理想境界。《中庸》举例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当这种情绪没有发出来的时候,人的心情是平静的,无所偏倚,既无过,也无不及,所以叫做中。当喜、怒、哀、乐发出来以后,能够做到“中节”,就是把这些情绪节制在合乎礼的范围内,这就是和。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是实现“和”的根本,“和”是“中”发挥作用的结果。把握和应用“中庸之道”,是实现和谐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引导人们用“和而不同”的准则处世行事,从而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 Y' y2 S# @/ g; j

孔子还把“中庸之道”运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他曾经评价自己的学生说,子张做事太过,子夏做事不及,过和不及都不好。当子贡问怎样才能把握住“中”时,孔子说:“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 (《礼记·仲尼燕居》)这就是说,“礼”是体现“中”、决定“中”的。只有以“礼”为标准,才能把握住“中”;只有按照“中”的原则行事,才能合乎于“礼”。孔子把能不能遵循“中庸之道”,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礼记·中庸》)

1 Q. |/ R: V- s. ?: M; V- @% w9 z$ ^! `

右岸:其实,中国在处理外交事物时也是采取的中庸之道呢。历史上,中国从不侵略他国,在主权问题上也绝对是寸土不让。

9 U( w5 ^$ ]: V

无心随风:中庸是最高的仁道境界,用于外交肯定是对的!

. ~$ N. n. _6 ^' @

夕惕若:毋我,毋意,毋固,毋必,即是最全面的方法论啊。

5 c3 y0 y9 C+ k# s

贾陆英:孔子认为中庸是至善至美的品德,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可惜的是,长久以来民众中恪守“中庸之道”的人已经太少了。《中庸》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思想,突出强调了“诚”对于恪守中庸之道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那么,他满嘴的“仁义道德”就只能是虚伪的、骗人的东西。一个企业如果不讲诚信,那么,它的广告再耀眼、再动人,也只能是虚伪的、骗人的东西,最终必将自己搞垮自己。《中庸》强调,“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就是说要努力做到“诚”,就必须选择美好的目标坚守住它。在修养方法上,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照此去做,“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中庸》)

' A, _- Z0 L/ U j- b4 `

今天,面对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人们呼唤“诚信”的回归。《中庸》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是十分亲切、十分重要的。

0 e7 e! S: N% b$ G7 c

右岸:上下五千年,中国从上至下,自下而上都是以儒道贯穿始终,以儒道回应和解决各类问题。只不过,随着价值观的偏离,社会风气的落败,导致人心不古,能够深刻领悟儒家文化和内中哲理的人越为越少了。

5 T6 C9 _$ e! H

; Y a9 f2 W K+ W

1 X, z* d' u* I1 }* X

贾陆英:伟大祖国是中国,伟大民族是中华民族——这是有深厚文化源渊的。“中”这个词,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出现,《说文解字》把它解释成“上下通”和“旌旗杆”两个含义。“上下通”即天人相通之意,为天人合一哲学提供了依据。“旌旗杆”即族群的旗帜,居中而示正,引申为一切事物的度、中心、平衡点,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依据。

0 c# ^8 t W, c) y3 s$ Y4 {, p% f

孔子讲的中庸之道,有三方面的含义。

0 t8 P) L f8 n3 Q' } ?

第一是从哲学的范畴来讲,指的是“度”。凡事过犹不及,要把握好这个度。

- @+ y% v9 w* e

从公民个人而言: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世界”,但它毕竟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因此,人类发展进步的文明之花,同样应该在这里盛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同样应该在这里施行:我们每一个网民,同样应该以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心,在这里播撒文明的种子。

2 I8 G. D; g' L7 W. L

二是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切合实际、理性平和。要摒弃那种偏执的、极端的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发言力求客观公正,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要学会在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中,深入交流探讨,不断积累和扩大共识,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7 d' M# x" _/ B9 _3 l

三是要提高对是非善恶的辨别力,增强社会责任心。要对网络中的各种现象保持清醒头脑,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和原则,敢于抵制歪风邪气。提高“点击率”固然是每一个网民的愿望,但我们不能唯“点击率”是从,不能单纯为了提高“点击率”而降格以求。应当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努力多写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好作品,写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精品。

M7 g8 v4 Q* `& E6 y9 L. ?5 Y

从社会而言,则要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尤其是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老秘网,希望能够大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制止网络上的各类歪风邪气,引导我们的社会走向科学发展,走向文明进步,走向公平正义,走向和谐共生。

, S( {. e# H0 s9 U/ T t

零:其实,存在极端思想也不是件坏事,思想多元才能提供更多的思考和选择。

" q" m- E m: J# U% d. b9 V

烟锁池塘柳:如何做到思想多元?极端就是邪恶和固执吗?

1 G4 s) t0 s# [ h, }) D, k! t

小胖:此外,交流除了在平面之上进行外,也需要上下之间的互动 。但是在网络上却敢于表露不同观点。

9 x8 Y$ j: v2 U/ Z) L1 {$ v

右岸:极端思想和思想多元是二码事,思想多元是指观察角度多样化,构思奇巧;思想极端就显得比较邪恶和固执了。往往思想极端的人会做出很变态,很恐怖的事。末路出亡徒。别的不敢说,但是思想极端的人,肯定生活得不开心,这点我可以肯定。

3 a- i$ w5 R! W% { ! L/ g7 u+ X- n5 N* _

贾陆英:存在极端思想也不是件坏事——思想决定行动,最近的例子还少吗?——是啊,极端的思想往往引起极端的行为。当前社会上许多极端的例子,危害极大。要记住孔老夫子的话:“攻乎异端,斯害已矣。”

Q4 Y& O& b" `/ _' p) l1 y1 e& p 6 n2 e; L6 P+ _

零:有了极端思想,才有中庸之说啊,不然这“中”的度如何衡量?虽然不合理,但是客观存在就要客观看待。

: N( G4 M+ v( X" p, F4 `& Z 3 f8 ]* U `1 ~5 ]% h

小胖:“攻乎异端,斯害已矣。”也可以这样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V) M) Y2 W% V# @! L5 `* X 4 K. k: A3 V; p* W5 |8 P: R

右岸:极端是指思想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改革则是推陈出新,去伪存真。

; C8 G. ~* [2 o" l9 s

小胖:请问智愚分野何在,贵贱如何区别?

+ C) ?& C; F1 |% P/ l( R! s- _1 J* p 4 l8 z! X: g$ j6 }9 _9 F/ }

贾陆英:讨论问题,还是要秉持理性平和的态度,“热烈而不对立,尖锐而不极端”。抬杠的做法,最容易把思想引向极端。

/ H5 c6 q0 w) s' S! O. e! L

小胖:只要有变动,就会有利益的重新分配,就会产生矛盾。

7 o# J! T: d; X4 }0 b* r

铂金1984为了反对而反对,要不得。

0 q; S( q8 W8 Z2 Y* N4 [1 {# ] k

小胖:为了反对而反对不见得是坏事。看怎么用。

$ L) E3 }4 P+ [) B

右岸:为了反对而反对是对人而非对事,本就有违公允。

$ @. S& H" u1 H J/ Y! V% c$ t o

右岸:贾老之前的命题中已经解释得非常清楚了,中庸之道既是处事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8 A- P5 x7 _# E: E7 k3 F, w # g0 p+ }3 g/ E) e L5 ~1 `; m/ ~

无心随风:平和的心态要有“道”的支撑:隐恶扬善!有的人却把无知、无耻当有道,实为极其极端,总会“灾及其身”!

2 @' {4 G0 x# }/ q: m0 [ f2 i

小胖:从反方向去寻找不足之处,不见得是坏事啊。也是提供更多的角度。

& l* V# Q8 J6 L. j. v' B# v9 D4 [$ ^ Z7 H3 d$ R* y' l

小胖:例如,你说吃鱼好,我说吃鱼不好,然后都提出证据,可以互相参考在做选择嘛。

; o( l5 U2 A: m

右岸:原因比较复杂,但我觉得关键是从自身找问题,我是不是做得很好,我是不是没有不足。

4 E. n9 j) c, L) @7 S

小胖:其实这也就是要尊重反对者。

! Y- J( D3 [! Y- P6 H: I, b

夕惕若:异端会认为自己是异端吗?

( J/ r; t) y5 E C1 @ ; L' Q! i4 n7 j7 u+ k

右岸:任何一个事理,有持相同论点者,也有反对的意见,如何在其中找到共同点,才是正道。

: x% }2 p: {/ W& h0 h( A. u4 C) F 7 Z3 }; v2 ?) K' Y" M& d2 b

小胖:刺头的存在,在于警告上位者,要注意下面的存在。

: |/ O2 G# K! c, q7 S) E 7 f% n1 [+ f& ?- b5 H

贾陆英:思想方法问题的确很复杂,有不同观点是正常的。今天的交流涉及许多问题,我们大家还要共同学习、探讨、提高。

2 y2 N- B" ?$ w! S9 N; m7 d% c# g

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政篇第17章:

5 O! s% j" F* H" I1 E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d) l' F4 }# s U1 R% C) [

由:孔子早年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 n4 p4 P: Z A

女:同汝,你。

3 }( @) S: D8 l

孔子说:“由呀,我教你怎样求知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呀!

- V I: O8 X+ c* y

今天就到这里,再见。

3 i- c0 z3 U6 e1 j
作者: 半支烟    时间: 2014-3-14 08:46
遗憾错过此次讲座。。很庆幸有ysh同学整理的文稿。感谢无私贡献的人,倘若老迷网人人均有此般精神,此群响彻寰宇指日可待也。
作者: 右岸/love    时间: 2014-3-14 09:13
感谢YSH童鞋,鉴于夫子的先行后言的观点,我也不敢贸然表态,但还是希望下次有机会整理课堂记录。毕竟在这个小群体中,也应该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嘛。自我感觉这样挺好的。。。。。。
作者: 5号台风    时间: 2014-3-14 20:50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从哲学、伦理、政治三个范畴来解释中庸之道。
2 l$ I! a3 S8 p# f以及夕惕若提出的:唯物唯心,这个“唯”字,本身就是个极端的字眼这一观点。
作者: 森林之王    时间: 2014-3-16 10:26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作者: 于安    时间: 2014-3-17 10:05
这系列讲座很好,谢谢
作者: 贾陆英    时间: 2014-3-17 10:16
唯物唯心,这个“唯”字,本身就是个极端的字眼——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对“唯”字的解读,不可望文生义,要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唯”字,不是唯一的意思,而是指物质与精神何者为第一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对于物质具有反作用。它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S* U3 m: V( s6 p% X; A) W
大家做文秘工作,一定要打牢理论的根基,尤其要在学哲学上多下功夫。
$ o. w* x! `: `# n) V
作者: 阳光勾勒的微笑    时间: 2014-3-24 22:04
错过这次讲座很遗憾,讲的是自古以来就传承的中庸之道,既不出头,也不埋没。恰好是一个刚好的状态,适合于长远发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