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浅谈机关公文标题规范化
[打印本页]
作者:
应用写作
时间:
2014-4-15 00:30
标题:
浅谈机关公文标题规范化
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也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办事的依据。俗话说“看文先看题”,公文标题是公文的“眼睛”,透过它可以使读者对公文的制发机关、公文内容、公文的性质与作用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公文的标题不同于一般文章的标题,它受到特定的行文目的和要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因此,拟制公文标题要严肃认真,力争准确、简明、结构完整。
+ l, {6 u& {0 C0 a4 J/ ?+ U
4 L, Z9 H8 v& @* d" e/ N+ ]0 |
一、公文标题三要素的语法构成
2 O8 _( o' f5 d% n& Z* z- |5 t* a
. s; X) Z1 i2 ]5 I' @5 u
与一般文章标题相比, 公文标题的一个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要素化。《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习惯上称“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为公文标题的三要素, 每个要素均有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在“发文机关”与“事由”之间常常使用介词“关于”二字, 在“事由”和“文种”之间使用结构助词“的”字。
3 Z# p$ K. k) [( u- F- y& } R& h' T
从语法结构看, 公文标题通常是一个偏正词组形式, 以“文种”为中心词, 前面加“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发文机关名称”和“文种”是两个名词,其语法性质远不如“事由”繁杂,因此,拟制公文标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事由”的语法特点。
) k/ e# y# f5 s+ d+ ?* `
“事由”的语法特点:
% U. M. I, ~1 N6 T% O! a( m
1.“事由”应该反映公文的主题,由介词“关于”引导的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物组成,如《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其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就是该公文要阐述的主题。
% G) L$ u, Q, [" p; ^, f
2. 公文标题中通常用“关于”引进事由, 组成介词结构作为公文文种的定语。“关于”后面跟着的一般是动词涉及的人或事物,常常由动宾式短语、主谓式短语充当,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中“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动宾式。
. P4 `; \* Q' z* ]& X/ j) |
3.结构助词“的”具有特有的作用。公文标题实际上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其中心词是“文种”,“事由”是作为定语出现在中心词前面的。语法上,介词短语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主要作状语,要使介词短语作定语,它的后面必须要加结构助词“的”。
- x6 U _; a- a' M5 h; b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文标题中介词“关于”并非可有可无。“关于”放在“发文机关名称”之后可以使公文的标题避免产生可能的歧义,如《滨海市食药局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见》就会让人费解。此外,“关于”和“对”都是表示对象的介词,有时也可以用“对”来代替“关于”,如《滨海大学对违规学生进行处分的决定》。根据语法性质,“关于”和“对”在同一个标题中不能并列使用。在拟制公文标题时,要么用“关于”,要么用“对”,习惯上,常选用“关于”,而很少用“对”。但在现实中有的把“关于”和“对”叠加使用,就出现了语法错误。
4 t" Z7 I' C# S8 z2 K
* s7 B4 J% g, @8 y5 v
二、公文标题的结构形式
7 z4 U5 W% b7 |( b. g' H% u
" U- D) H( h6 p2 q/ l
一个完整、规范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要素组成,也就是说,公文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省略公文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名称”或“事由”,唯一不能省略的是“文种”,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公文标题结构形式。
( K5 W, ^& P6 {& P9 q) F+ ?( F* }) v
1. 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
& e" A& v5 J0 n5 L) O/ r1 I2 D
这是公文标题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常被称为规范化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要素齐全。适用于各种行文方向,如《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呈请批准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的请示》、《国务院关于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滨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征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 ~4 U' i( @1 }6 @. D0 L
发文机关名称应是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多于3个机关联合行文时,可简略发文机关名称,如《教育部等20部门关于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8 Z3 b8 E8 U$ V _" L" @1 H
事由是公文标题的核心部分,应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事由的概括往往不是理论性的概括,而是公务性的概括,即要说明要办一件什么实质性的事情,所以拟写要确切、客观,力求简洁、明了。通常来说,对于单一问题,可以直接标出,如《滨海市农业局关于加强农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对于多个问题的,就尽量分别标出,如《滨海市农业局关于做好2013年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和防汛抗台工作的通知》;对问题多,且属于同类性质的,可以加以概括,如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落实农作物增产增收措施、强化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农产品流通市场等工作,可拟制标题《滨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当前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当问题多得不能一一标出时,可以标明主要问题,其他的用“等”代替,如《滨海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考勤、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通知》。还要注意动宾搭配的问题,如《滨海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普通高校保卫工作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加强”的宾语应是“保卫工作”而不能是“若干问题”。
7 I2 Y4 B) \# D0 F5 A( M2 j
文种是公文标题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要素。文种选用主要依据发文机关的职权、层级、行文目的、隶属关系来确定,有关内容可参看笔者的专文《文种选用与行文关系案例分析》(《应用写作》2013年第6期)。在确定文种时,还要注意“意见”文种在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时,分别与“请示”、“决定”和“通知”、“函”文种的区别,要仔细加以区分,以选择一个最佳文种。
( O4 f$ \9 B" V
2.事由+文种
6 N# _# [& H" ]1 @8 G8 z
这种标题结构由事由和文种组成,省略了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可用于请示件以及商洽、询问、请批函。省略主要是为了上级机关批复、主管部门批准、不相隶属机关答复的方便。如《国务院关于同意将云南省会泽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国函〔2013〕59号)正文第一句即是“你省《关于申报会泽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云政发〔2010〕49号)收悉”,其中《关于申报会泽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标题中省略发文机关,方便批复时直接引用。
% u& H0 ?0 S3 S1 } D
此外,一些机关单位内部使用的公文,标题一般也只采用“事由+文种”这种结构形式。
4 e/ G3 k3 Q4 M7 y
3.发文机关名称+文种
# D! Y! M: h( H2 V7 S
这种标题结构由发文机关名称和文种组成,省略了事由。有时为了在张贴时突出发文机关, 使标题简洁醒目,于是在公文标题中省略了事由部分,如《滨海市公安局通告》。标题中没有事由,读者在读过全文后才知其主要内容,实际上不利于公文的阅读理解,因此应谨慎使用这种标题结构。
" A3 I' b) U6 K; k/ p9 x$ L5 ]6 z
4.文种
' o3 H% X0 R9 s
这种标题结构形式省略了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只保留文种。一般在机关单位内部使用的、内容特别简短的公文, 诸如告知事项的例行通知、周知事项的通告等,可用这种标题结构。在机关正式、重要的发文中, 不宜采用这种标题结构。
* Q& q" b# c/ A# I
此外,《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规定,“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也就是说,公文标题排列要对称、美观,除字数较少的一行字标题外,两行以上的可排成梯形,也可排成“上下短中间长”的菱形;在回行时,不要把人名、地名、机关名称等专用名词拆开,尽量保持词或词组的完整性。
* r2 B/ U. [1 {5 ~+ y: [5 e
5 S! c( L5 ]/ m
三、公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规范
' ^5 n i/ L; w
- B4 E- X0 Z$ `6 C, |' Z3 j1 x+ S
印发属于自发类的,用于印发本机关拟制的、不能单独行文的公文,如规定、办法、工作要点、实施方案、规则、纲要等,这些都不在《条例》所规定的15个公文种类之中,这时只能用“印发”的形式发出。印发类公文标题的基本形式为:发文机关名称+“关于印发”+被印发公文标题+“的通知”。如《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务院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发〔2013〕16号)。凡来文渠道为本机关的,要用“印发”,不可使用“转发”和“批转”。(作者: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苏武荣)
作者:
决策参考
时间:
2014-4-16 12:08
转奥利狒•水手在QQ群的重要发言 11:10:06
( g r# z- p. a- s; j$ n
2 y5 ^+ R9 p, J8 J7 h% m ^
写材料的过程,是拼接有价值形式、填充无价值思想、兑水稀释发酵、揉搓暴晒晾干,再新老生熟同锅煮、香肠大粪一勺烩的过程;是生动不够想象凑、事实不够数字凑、系统不够套路凑、文采不够成语凑的过程;是深潭击水鱼无恙、雷霆万钧若鸿毛、色厉内荏成笑柄、魔术戏法人人知的过程;是掌握口味癖好、学会延迟交货、多留低级毛病、少犯方向错误的过程;是恶补马列原理、速食政治快餐、肢解文件精神、猛啃秘书大全的过程;是蚂蚁抬米粒、巨鲸吞虾仁、莽汉背稻草、黛玉扛石磨的过程;是猪八戒捡绣针、屎壳螂滚粪球、高射炮打蚊子、宰猪牛用牙签的过程;是拨开茅草、曲径通幽、山重水复、九曲回肠、提纲挈领、直捣黄龙的过程;是修人文练涵养、忍别扭演无耻、吃馊饭吞苍蝇、端碗不呕、闭眼不吐的过程……
1 F0 Y; M- ^4 X& K3 ?+ a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