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
[打印本页]
作者:
出土兵马俑
时间:
2014-6-11 16:42
标题:
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
! u* K9 }* t! n
参考国家《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规定》)、《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及国家汉语使用数字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笔者用归纳法撰写本文,目的是使大家能规范使用数字,在今后撰写文章时,不犯或少犯数字使用错误。
1 v0 a g5 o* ?
一
& c$ r, Q6 S0 y u% o* Q) C
在一般的文章中,经常要使用数字,但数字使用是有具体规定的,不能自行其是。具体有下列几种规定:
8 n1 W! i1 [) L3 Q+ ^* m& S
(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唯一而确定的情形。
7 F: Y Y% N) q+ r
1
、统计表的数值,如正负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
75
、
-1.3
、
21.2%
、
1/7
、
1:1000
等,如用汉字数字就累赘难看。
+ X8 n1 _. U0 L5 j$ F6 O6 o
2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如一把刀、二倍体、三叠纪、四面八方、五四运动、六五规划、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三学社、十月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百团大战等等。如用拉伯数字代替,就显得滑稽可笑。
6 u1 a8 K* T7 A- S" ^
(二)使用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且不确定情形。
& M, @8 _ Y# M2 l
凡遇此种情形,总的原则是,凡可以使用阿拉柏数而且又很得体之处,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当不好确定到底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数字时,可以灵活运用,但全文体例应相对统一。
! ~; N7 ]: i9 g+ d" a) ~0 \
1
、时间量
; {2 B( [1 M$ M% m
①
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2 ?5 }2 e6 g* A/ `
一是公历世纪、年代、月、日。
如公元前
3
世纪、
20
世纪
90
年代、
2007
年
5
月
20
日
;
" Q# o% N! ~2 D3 W& Q
年份一般不应简写
,如
2001
年不应简作:
“
零一年
”
或
“01
年
”
。
* A, Z8 Q4 v6 e7 e
二是时、分、秒
。如
2
时、
17
时
30
分。
, l9 j8 J" S0 I6 m4 F
②
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 G' r9 D; L9 }# g
一是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如丁卯年八月十五日、正月初一、九月九日重阳节等;
0 q0 N0 T8 J! K+ ^& m1 [5 N/ M$ j
二是中国清代及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如康熙十二年、贞观八年、藏历阳木龙年一月;
) L: T8 o# U- ~! h. b9 A; G& g' |" ~
三是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
“
一
·
二八
”
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
) x- m( p8 ]+ O8 `! t/ S
2
、物理量
$ X2 r$ J A) n+ U( \. C
物理量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
15
千米
、
30
平方米
、
37
度、
3
安培、
4
伏特等。
X9 T% X. @6 S! k
3
、非物理量
& ]2 D: s2 p8 S/ \
非物理量一般分二种情况:一是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
100
元、
10
个月、
60
岁、
150
人、
5
万册、
1000
幅、
30
名等;二是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具有统计意义的表格数组,可用阿拉伯数字,也可用汉字数字,如某高中有教职员工
450
人,学生
500
人;提了十条意见,买了二本书等。但不管使用那种,一定要照顾上下行文,全文布局合理,互相照应。
3 J4 O- P2 F1 v1 Q( F6 K6 {/ T
4
、多位整数与小数
: A$ f% ?! y8 c- c' _& D# u) ?
此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凡例有以下几种:
( O; o/ F, ]7 {- C& t
①
专业性科技出版物的分节法。如
7.356 42
(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汉字的位置)。
* e: n2 Q3 D% j( i2 N
②
非专业性科技出版物可使分节法,也可不分节。如
1.560.615.917
;也可用亿、万汉字作单位进行简缩写法,如
220000000
也可写作
22000
万或
2.2
亿,但一般不得写作
2
亿
2
千万。
; b: ?0 A( P ? h
③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转下行,有关部门规定可作为特例使用。如
1990
年中国人口普查人数为
11
亿
3368
万
2501
人。
6 K; C2 Q6 l' s5 B% ?, e5 ]0 \
④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不应断开移转下行。
0 Q: R+ S0 `- X' Y- Q
⑤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描述范围时应使用浪纹式连接号,如
18
米
~22米。
2 L+ D: K3 {1 z$ T4 m
5
、概数和约数
7 n5 N+ ]+ n" p7 z9 ~% v
①
相邻的两个数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此时必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中间不能使任何符合隔开
,如四五个小时、三五天等。
) L2 {' ~+ L( o5 B& w4 t
②
带
“
几
”
字的数字表示约数,也必须使用汉字数字。
如几万人、十几天、几百分之一等。还有就是用
“
多
”
、
“
余
”
、
“
左右
”
、
“
上下
”
、
“
约
”
等表示约数时一般情况也用汉字数字,但如果为了对应文章其余部分,此时也可用阿拉伯数字。
/ v% A$ Z4 b" v" h1 g
6
、代号、代码和序号
3 v6 M, J1 z" r/ z
部队的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
8317
部队、赣府办发
[2007]10
号文件、维生素
B12
、
18/20
次特快动车等。
. t# t. Q7 c3 O
7
、行文标注
, C- t5 F5 h* z: g# l8 t
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如见
“
《中国统计》
2007
年第
1
期第
21
页
”
,
“
见许慎:《说文解字》,影印陈昌治本,
127
页,北京,中华书局,
1963”
。
& i3 C+ J# V, ^9 |) v
二
- K# _" n9 \0 m4 t% a$ g' i
我们平时经常会阅读报刊杂志,通过仔细辩别和归类,文章中数字使用有时会出现下列错误:
5 v; `# l2 O% V. Q
1
、星期几错误用阿拉伯数字。如
“
现在已是星期
5
下午可以放松了
”
。根据《试行规定》和《国家标准》明文规定,星期几一律用汉字,星期
5
应写为
“
星期五
”
。
" Q. M# u0 O2 N# k
; l! D4 E% W/ r
作者:
秦岛秘书
时间:
2014-9-25 17:36
学用受用啦,多谢!学用受用啦,多谢!
作者:
beijiguang
时间:
2014-9-25 21:29
数字在文章中经常用,只有掌握规范才能用对。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