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_" E, ?7 N" Z! g 有一个专门做市场数据调查的公司的女老总,在一次调查数据发布会上发布调查数据。她非常重视此次讲话,职业套装很高档、得体,大波浪发型看得出来是精心吹过的。然而当她站上讲台之后,就将胳膊肘往讲台上一放,整个人的重心就靠在了讲台上,就这样一直把话讲完,这就是“站不定”。本来往台上一站应该是像我们古人说的“站如松”:两腿并拢,身体站直。可是由于她紧张,下意识地要找心理依靠,就这样一直靠在讲台上讲话了。3 X) t/ ~5 [' I1 l" S
1 R! z/ F7 A0 l) x 我还在一个大型会议上看过一个企业领导的讲话,在他的发言过程中,他始终将两只手插在裤兜里,给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态。其实他平时一直对人很和善,何况台下还坐着他的领导。这都是因为紧张,手不知往哪儿放才造成的。这也是一种“站不定”的表现。 2 P) l& s5 V7 l- j6 R1 U' w+ T/ l/ |9 f) A: o" `
所以,针对“三不定”的毛病,要进行“三定”练胆量的训练。这对演讲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你在台上讲话,听众不光是用耳朵听你讲话,很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你讲话,从你的一举一动中接受信息,从中感受你的言语。所以我们一定要进行三定的训练。2 O' H0 @3 h5 C3 f! P u
. i& Y1 W; X' d6 e. e
内病可以外治。外治的方法就是三定法。通过对讲话无胆量者进行“笑定、眼定、站定”三方面体态语的训练,就可以治疗无胆量者的三不定,让观众看到一个在台上沉着自信的演讲者。! U% C5 _9 j3 g: m$ V* T
7 ?0 F! ^9 [* }
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 第13节:定耳舞诀法的练习原则(3) " X7 U: Q. ` |0 ^1 Z; S. x W4 {' U2 M7 h4 G7 p" } 潜意识之二是喜欢向上的形象。树木花草充满生机时,它的整体形象是向上的,我们就喜欢;而树枯草黄时,它的枝叶都是往下垂的,我们潜意识里就不喜欢。人也一样,心情沮丧的人,垂头丧气,眉梢眼角往下,我们看着就不喜欢;同样,人微笑时脸上的线条也是往上的,我们的嘴角像一弯月牙儿,是往上翘的;我们的眼角笑眯眯的,也是往上翘的;两颊的肌肉也是往上拉的,观众一看,下意识就喜欢。0 N1 A: \, o: y$ \- @, {3 d; \+ s; R* n
0 d6 q# }- }) q, d# a. q' s3 D/ w (2)征服观众,化解观众内心对你的不解和抵触 & V; a3 w8 S4 v* N; U$ _ , y2 D R) l3 @% n" o3 d 笑对观众的征服,是不知不觉的。 4 @6 x+ z1 p9 g! j' v% j. O7 G8 U8 {: h
香港有份杂志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李先生是一名事业有成的青年,从小继承了数目庞大的家产,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数家公司的老板。他虽然很聪明,有才能,但就是有一些富家子弟的气息。身上总是穿着至少数十万元的西装,手腕上也戴着一块耀眼的劳力士金表,使他看起来颇为招摇。 . O" K; L" r& R8 s, b. N/ S( z4 K2 W$ m' c0 G/ z+ h; ~8 J
他平时为人也非常傲慢,只为自己着想。所以,大家都很讨厌他。但数个月前的某一天,当我在街头遇见他时,却令我一惊。因为平时总是身穿名牌的他,竟然只穿着了一件非常大众化的T恤;手腕上也没有那只耀眼的金表,而换了一块极普通的石英表;态度也十分随和,脸上总是带着微笑。/ a* q! s: X. A8 F! D) C1 ?
$ {7 Z( |/ @ d) _6 V0 D
人生态度的巨大转变,缘于他的一次微笑经历。 " n9 c9 D a: I - l4 v9 Z* C/ }% l, ?* J+ g$ ]& W 数月前,身穿名牌衣服的小李走进了一家大型百货公司,想为病床上的母亲买一件礼物。由于母亲这两天病情有了转机,因此,他的心情特别好。 ) A% v6 p( z: d 4 F* Y. i" Z% y# u 当他停好宝马车,准备走出停车场时,突然有一个身材矮小粗壮的男子从侧面猛力撞了过来,他不仅没有道歉,还非常无礼地瞪了小李一眼。按照小李平时的习惯,肯定会冲上前去理论一番。但他那天不仅心情好,而且是来为母亲买礼物,所以并没有发火。相反的,他还像老朋友般向那名男子点头微笑,并说了一句:“对不起!” 9 O4 A7 e7 f4 q 1 z( H. _: J$ y" Q2 I 他微笑的表情和那一句“对不起”,让那名凶狠的男子似乎有些惊奇,并露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就在那一瞬间,他凶恶的表情渐渐淡了下来。 7 m9 x" l3 |- {: E e- K2 e9 x; P& X4 n2 M: Z
突然,那名男子转身向外跑去。# a+ ] M. | f9 ?
9 u8 c4 w5 D: b
小李当时只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也没有在意。后来才发现,手腕上的劳力士表已不知在何时不翼而飞。回家后小李看到晚上的新闻报道,提到当天中午,在某幢大厦的地下停车场里发生了一起重大抢劫案。劫匪砍伤了一名驾驶豪华跑车的老板,抢去了许多贵重物品。7 {& Q6 j/ t' G" R! F8 M4 ]5 b
+ F3 H- X" m. X/ w9 a$ r1 \* m
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 第14节:定耳舞诀法的练习原则(4)# ~, s) m) i: r$ P( q
% t, M. h. `& u0 W 大武师一直看着他完成煮茶的整个过程,喝了一口茶,说:这是我一生中喝过的最好的茶,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 4 W8 g' c4 l/ S7 {8 n% x1 }6 i9 L' q: F# M& X8 v. e5 I
茶师说:哦?你要教给我什么? $ H0 q% T* O/ U" t( k" x: j2 K' r5 t5 R( o! z5 o9 g0 D
他说:我不教你,你只记住我的一句话,你用泡茶的心去面对浪人。 @7 @3 Q- o+ [5 t! s
; _' G, T0 h" z0 p
茶师就回去了。到了约定的地点,茶师看见浪人已经在那里等他了。浪人很嚣张,当时就拔出剑来,说:你回来了,那我们开始比武吧。. o7 j- i- J! E% y2 \ I
% A' o5 ?' N. U8 _: s' O" c0 k 茶师想着大武师说的那句话,他不着急,微笑着看定了对方,然后从容地把自己头上的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放在旁边,又解开身上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地叠好后,压在帽子下。他仍然微笑地看着对方,拿出绑带把自己里面的衣服袖口和裤腿分别扎紧。他从头到脚,一点一点地在装束自己,一直气定神闲。对面的浪人越看越惶恐,不知道眼前的这位茶师武功到底有多深,其实就是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给吓得心虚了。 * k! ?" c4 d: g% K% R! P # s7 x/ D' H2 c; ?% \- u) t 等到茶师全都装束完,最后一个举动就是拔出他的剑,挥向半空,然后棒喝一声,停在空中。因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该怎么用了。 7 \3 B( B+ k8 F # w0 U, u& |- k3 @# i1 w! c 茶师举剑停在空中后,浪人扑通就给他跪下了,说:求茶师饶命,你是我这一辈子见过最有武功的人。茶师将心灵的勇敢与镇定都化作了微笑,于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J: J0 R0 ] r. m8 Z: D% K% ^
7 T* v0 c L g 微笑能兵不血刃征服对手,更不用说征服你的观众了!8 N' b3 z) I7 ^# \' V; r8 X& I
- L P$ U! v W( ` 2.微笑对讲话者的四种好处 ' v/ X5 |$ J; }) Z$ h) B 8 o2 r1 w" ^% z, D. b2 d) v (1)微笑对讲话者的好处之一:好声" K/ v- t; s! L% z* E$ g
1 c3 }. m6 o8 c" T 一笑气息自然下沉,因为一微笑,面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都放松了,气息沉到丹田了,一下子就上下打通,没有任何阻碍。一笑,声音就好听。微笑时,颧骨的肌肉往上拉,口腔自然就打开了,共鸣腔大了,声音就圆润了。一笑吐字就轻巧,因为微笑的时候,舌根后缩,放松,自然就变灵活了。& b; K' N. j/ g& b9 ]
+ Z7 v3 \. A9 L5 j/ r (2)微笑对讲话者的好处之二:好脑 ) x, V4 C$ k! K9 K! Z$ f8 O) P- l7 U( h
微笑能使大脑放松,思如泉涌。因为一微笑,整个脸部肌肉放松,太阳穴处的肌肉也就放松了。太阳穴是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青春常在,返老还童。一微笑,就是给太阳穴按摩,大脑马上就觉得很轻松,思路一下被打开,才可能有即兴发挥。而脸上一严肃,脸上的肌肉紧张,太阳穴也跟着绷紧,大脑就会紧张、发木,思维马上就停滞,什么也想不起来。20世纪90年代初,杨澜应邀在广州主持第九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颁奖文艺晚会。在报幕退场时,她不小心被台阶绊了一下,“扑通”一声跌倒在地,这一意外使场内顿时一片哗然。然而,杨澜一跃而起,笑容可掬地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呀。我刚才狮子滚绣球的节目滚得还不够熟练吧?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那么好下,但台上的节目很精彩。不信,瞧他们的。”话音刚落,全场观众为她机敏的反应爆出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还大声喊:“广州欢迎你!”正是杨澜“可掬的笑容”立马使她大脑放松,灵感突现,妙语脱口而出。若是全身紧张,一脸尴尬,大脑一定是空白,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来。( K2 z3 o' b$ ^8 u4 p e2 i5 |+ [, q
% o, Q6 j& I/ b6 x% F
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 第15节: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1); `/ @8 b3 S9 e% \
; p4 k9 |1 ~+ j% x& F0 a( V, y 他说:这位朋友当时之所以帮我,就是因为我给他的印象好。所谓印象好呢,也就是因为我爱笑,看起来面善。 + ~. ^$ _0 Y. d5 f6 V2 ]- }1 y) d c7 F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会和很多人只有一面之缘,而珍惜一面之缘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微笑地面对每一位你见到的人。你不知道谁是你的贵人,但贵人一定在你微笑面对的人中间。 ! A0 t# B+ d$ M' M9 M# f2 y5 F 0 V- @, s- h* _( @ ]+ k 3.如何笑到恰好- Z: s: i# r/ a- R& M* H' ]
+ y5 u i% b+ R
(1)眉开眼笑 4 I, I/ G* e- m8 ^; `' b g0 ]( p J9 l4 }/ ^
怎样眉开眼笑呢?要对着镜子发“引”这个字的音。 $ m7 i; a5 S$ D- G7 j1 ~' K k
照相说“茄子”,全国风行,道理大家都明白:就是脸上有笑容。是啊,照相要有笑容,人人都想留下一个喜笑颜开的美好回忆。不过我仔细研究,发现说“茄子”时,嘴角是往上翘起来的,两颊的肌肉是往上拉的,但是眉眼却没有笑。这叫皮笑肉不笑。 ' N% s; `3 i1 T& [" P ) A6 O- Q! A: J1 q/ m 真正的笑应该是眉开眼笑,而发“引”这个音就能够做到。我是怎么发现的呢?是从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这本书里看到的。曲黎敏在书中是这样写的:发“银”(yǐn)这个字的音,这音是走两边的,发“银”这个字的音时就笑得最好看,这叫“银然而笑”。 7 m6 J7 U1 r* \. w) S6 U! D, e2 z3 S- j" V5 f6 |4 `7 y6 M: V
为什么是“银”的音,因为发这个音的时候首先人会低头,低头就代表谦虚,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性。而且女人低头的瞬间最温柔,我们不都喜欢温柔的女性吗?发“银”这个音时你会发现,低头时我们会自觉地稍微把眼睛抬高一点,而这时我们张开的嘴也恰恰会露出八颗牙齿,不多不少,正好八颗,这时最好看。我在对着镜子体会“银”字时,发现这时眉自动打开了,牵动着眼睛也会笑了,真正做到了“眉开眼笑”。为什么呢?因为“银”是前鼻音,鼻子肌肉一动,带动了眉眼的肌肉自然运动。而发“茄子”的“茄”这个音,是边音,只是嘴角肌肉动,而不会带着眉眼的肌肉动。再一点,发“银”字的音,收音的时候,口型好,嘴角在翘起的时候定格。 ; b4 M) Z. d. ~! r4 V( \ 0 R6 O( ]6 ^5 \( K, g. S$ w 后来考虑到,字典中“银”字没有第三声,就让学生改为练第三声的“引”字,把“引”作为练微笑的主要作业,要求不会笑的同学狠练“引”字。 ~# w+ V! F& Z% t- h
9 e# F0 t' n- f; l/ D" a+ S 我的一名学生在期末作业里讲了练习“引”的效果。“老师说我笑容不定,很僵硬。从那以后,我就坚持对着镜子练‘引’字。虽然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很滑稽,但是一想到会有好看的笑容,就坚持下去了。开始练的时候,笑肌很酸,练了一个学期,效果出来了。现在一上台,自然就面带笑容了。”(2)三笑合一:心笑、眼笑、嘴笑,缺一不可 : Z9 l8 y! z, Z* a$ r/ m: d/ j3 s+ W. y/ Y6 r# o- ^7 j4 z) l
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 第16节: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2)2 A# }- p. h; D0 ~6 K! x- W
, x5 G" i, g0 }4 h( z 天天对着镜子练“笑”字,既能练笑肌,又可以让笑的信息进入你的潜意识,强化笑的意识。# E6 s4 P# a) A4 ]% o. K& w
1 _0 a: J/ v2 y- r" b
三、快速克服讲话无胆妙法之二:眼定! E( M2 N7 E2 V0 M+ w4 ?
: l, V* ^, r; ] “眼定”就是演讲者在台上讲话时眼睛始终和观众交流。眼睛看观众,这是讲话成功的奥秘之一。 . `/ @* `0 F/ m& Z % ?: d* s+ |* H* w0 u 1.通过眼神交流,展示你的自信和沉着 1 J0 D' F: {# h0 [, i$ n8 Y2 a) J- K# F' E5 s9 O7 t! \* u ?4 Z
为什么“眼定”能展示自信?答案就是那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内心。眼睛不敢看人,说明内心胆怯;眼睛敢于直视观众,说明内心自信和沉着。当一个人眼神飘忽不定,对视一下马上就转移视线,或者干脆不敢看大家,我们肯定说这个人内心很胆怯、自卑、不自信。: V! r1 F1 b, t0 g' f) R$ Q
! B6 t7 e% d0 S' X! l) ~& g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绝不单单是一种诗意的比喻,而是有生理科学依据的。因为人的大脑一共有12对神经,其中有5对神经是专门指挥眼睛的。当我们的眼睛在转动的时候,不是我们的眼球在转,而是我们眼后边的神经在转动,它带动了眼珠在转。9 _3 n9 J% `) q% n7 w' a0 b
' M% w u4 }- G: Z8 ^ 著名的营销培训专家孙路弘讲过一个案例。有一部法国的破案电影,讲的是侦破一桩游乐场杀人案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在摩天轮上被害,凶手是她的母亲。怎么破的案呢?就是通过观察小女孩母亲的眼睛,发现她在说谎而破的案。因为右脑支配右眼,管形象;左脑支配左眼,管逻辑。说谎编造理由的时候,眼睛往左上方看。而那位母亲在描述女儿死的情况时眼睛是往左转的,警方以此为突破口,把案破了。 / J4 f$ }# B& C/ i) X$ c: `) N A6 A' F
孙路弘以此案为例来训练销售人员要善于观察顾客的眼睛。如果问顾客喜欢什么汽车颜色?顾客眼睛往左转,说红色,那就是编造;眼睛往右转,说红色,就是真喜欢红色车,这种客户就要全力跟进。 7 e; c6 x2 `( ^+ j9 Q ) f5 k! b d8 M 明白了心和眼的关系,就明白了练眼定的重要性:一个内心自信的人,一定可以从眼睛中看到他的自信。# w9 R! T7 Q+ n5 ~ u
, K. W! p' t+ h- x+ L 2.练眼定对讲话的好处:尊重人、吸引人、提醒人. M. s/ b) b% ?8 P
1 R2 G! g) p5 k' v, k5 B+ H; O (1)眼定的好处之一:尊重人 ' g, ^' [- ~! U! V: X; k" [* L , J7 `( V* f6 i9 r( c 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 T1 f" u; ]$ r , T1 m/ E2 c. X. Q* Y( G( a% O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项研究发现,微笑和直接的眼神交流能够增强吸引力。研究人员选择了一些不同表情的面孔图片,包括微笑、皱眉、把脸转到一边以及直视观察者。他们让苏格兰斯特灵大学以及阿伯丁大学的460名受访者看这些图片,然后让他们对这些面孔的吸引力进行评级。结果显示,上面这张照片最受好评。这位年青的女性直视观察者,并且保持微笑,因此最具有吸引力。因为,面带微笑地看着你,你也会感到受尊重,所以会被吸引。- [8 C1 y7 L( F) b5 U& a" D& D
: w2 [( q; p4 n% C8 D. Q) [
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 第17节: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3)( i& o& k: _- m6 T$ m3 ?& S
8 z, W @0 _" [4 H+ a+ B! Y5 B1 N
(3)眼定的好处之三:“提醒”人 7 \- S# S" I, I/ T) W: u. u & R1 z5 o4 E& D d' V' W0 } 用眼定“提醒”人,也就是用眼光来掌控会场。 6 O4 {" H# ]: v/ E$ s" E$ B0 W + _% M; ?) d4 G0 q- f0 i) ?/ A 用眼光控制场面主要在于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一上场,不讲话,先用眼光看着大家,观众很快就安静下来了。在主持晚会的时候,人越多,眼光看观众的时间越长,观众慢慢就静下来了,这时候主持人再开口讲话。 9 m! w# [4 B: n7 @0 c. [3 o0 q U/ t% P6 ~* z, K3 e# I
第二个时机是讲话过程中看到哪一片在开小会,就一直用眼睛看着那个方向讲,一会儿他们就会感觉到,并马上安静下来。 % k8 v/ U% f1 m8 d6 ^, m9 u( N2 ] 9 U5 \* j0 H* `* z* `/ f" H 全国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于永正有一个用眼睛控制场面的例子。一天,于老师上作文课,内容是“学古文,编故事”。学校安排老师们都去听于老师讲课,教室后面都坐得满满的。于老师先教学生一篇古文《凿壁借光》。在他讲要求的时候,发现两名学生在底下讲话,而且声音很大。要是平时,只需提醒一句就行了。但今天后面坐了那么多的老师,这样做会使学生难堪。这时,于老师突然停止讲课。教室里刹那间出奇的静,竟使他们有些慌乱。当他们的目光和于老师的目光接触时,立刻明白了一切,马上坐得端端正正。这时,于老师又继续讲课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用眼光提醒人,既保全了学生的面子,又收到了维持教室的秩序效果。这眼光的效果实在是太大了。 2 z4 e( J& a9 E. x% f4 u* \8 N) ?) F
3.练习眼定的方法和要求 5 g+ l8 T5 _8 a& y9 i3 a & v4 I& e% N# ]0 w; M# y3 | 上台讲话者的眼光如此重要,下面就要教给大家练眼定的方法了。 c# c4 q" }$ c. G V0 \( C! ?' z- H: Q4 r |
练习眼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睁眼法;二是看眼法;三是兼顾观众法。 8 x' r9 F$ n: @2 m ^$ v8 @" W/ k: H: h
(1)练习眼定的方法之一:睁眼法 ' ^/ ]9 l" s& D ) r( P) E; e- B2 Q 具体练法:在眼睛的前上方3~5米处找一个点(绿色最好,黑色也行),睁眼看一秒钟,闭眼一秒钟,再睁再闭,早晚100次。/ |/ j# C; |, C5 J, x2 V
; Y% {/ I4 S9 l# s; w 为什么练睁眼? 8 _/ c8 h8 c, i3 J3 \+ [! g6 o+ `% x3 G5 m
说起来还有个故事。因为自己年过50之后,脸部的肌肉就越来越松弛,眼角开始往下耷拉,变成了三角眼。上台主持也好,表演节目也好,形象就受影响。后来看了一个电视访谈,发现一个年过六旬的京剧演员双目炯炯有神,眼皮一点都不松。他介绍说,他每天都要瞪大眼睛盯着一个地方半个钟头,几十年如一日地练习。于是我就下定决心练瞪眼,要把松弛的眼皮再练紧致。 9 Y4 y# a a3 C4 l# y0 l / X+ O+ a! X9 i: S 我的实践证明练睁眼有三个好处:+ v4 \$ T9 [: z
" F$ ^) e3 T' ^0 F 第一个好处是眼皮不松。7 B; K* w) W, {1 m; {" ~
: n! |! g, ]$ R9 l" N1 ^- ] 开始练的时候,眼肌松弛,睁起来很困难,坚持练了一个月,就感到眼部肌肉有力了。练到三个月的时候,自己一照镜子,发现眼皮儿开始复位,三角眼基本恢复成圆眼了。一上台,效果好多了,自己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 t. S9 `* p+ T" f j2 R* i 4 b- d2 P P5 T4 ?: Z* j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 第18节: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4) ( X& t% B7 J6 u, R- G! a2 @8 d! h, e( b" d4 a
这就是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眼睛兼顾观众的训练。先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这样反复练习成为习惯,上台就学会兼顾全场观众了。后面我们还有综合式练胆量法,对上台以后的眼定、笑定、站定进行整体系统训练。/ _( _ ~9 Q' p. q
3 o$ m& l1 G3 [6 c8 ?
练兼顾观众法的要求:用耳语法练;面带微笑练;每天早晚各20遍,练到形成肌肉记忆为止。% `" E: M" ?1 I
7 V- B! x* Z2 s) @9 g
最后纠正一种错误的练眼法,即不敢看观众,看着对方的鼻子和头顶。# e; K6 @7 K- B9 i
- n/ n5 i0 J X5 R# }2 O4 C- Z
很多教演讲的人都讲,为了克服不敢看人的毛病,可以看着人的头顶或鼻子讲话来练习。' V& @- z( ^$ G. P( s
2 f1 S2 _! J2 p5 V4 I8 I: i- ]3 n 美国的职业演讲人马尔科姆·库什纳在《公众演讲》的书中批评了两种克服眼睛紧张的方法: & m: r! ]: `0 U. @5 ]9 e2 T: N7 M% J
“在很多大学的公众演讲课中有一个说法,就是你的目光可以越过听众而看着他们的头顶。在看他们的眼睛时,你觉得紧张吗?那就看着他们的头顶吧。他们不会发现区别的。 / s, x! C2 Z& H2 m, [) h8 W; p: s2 d+ L/ t' r6 r
还有一种说法,如果你觉得看着他们的眼睛会紧张,那该怎么办呢?看他们的鼻尖。一位公司的讲师发誓说这样做好使:‘他们不能说你没有看着他们的眼睛。尤其是当你站在台上的时候。所以下一次当你面对听众时,如果你发现你做不到用眼睛对眼睛,那就用眼睛对鼻子和他们讲话吧。’这两种讲法都是很荒谬的。” / _# H5 k, k7 R; B ) s0 G3 j; G: [0 ?* x 马尔科姆·库什纳的批评是对的,但他没有指出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 J2 U. U' N) V4 ~' Q9 k4 q) U$ o" L7 P6 L
那么,为什么讲话的时候眼睛不能看鼻子和头顶呢?因为讲话时看观众,主要是为了和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你看头顶,头顶有反应吗?看鼻子,鼻子有反应吗?只有看观众的眼睛,才能了解观众对你讲话的反应,才能获取观众信息,进行互动交流。所以,在练习眼定的时候,一定要对着眼睛练习,而不能对着头顶或者鼻子来练习。 ( K% ?2 g9 L# @% U* `. L4 @5 `. r% N. `3 e9 T
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 第19节: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5)1 b" `2 e3 V" U9 I3 f4 f) V
5 W4 s3 y6 I) W! T, [ d* V% O' H 第三是身体好。1 i) Y. M" b N
3 m7 u+ k6 j- v Y
一位医学专家说:常言说“站如松、坐如钟。”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 G7 P+ ^& a8 a ' ^: G/ w' V5 c4 h7 q: b5 ^4 [/ H: S 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站如松、坐如钟”,要挺起胸膛来,切忌高兴了就趾高气扬;碰到麻烦就垂头丧气、直不起腰来,时间长了会出现龟缩的体形。科学家研究发现,挺胸可使肺活量增加20%左右,人体不易疲劳,还可减少腰背酸痛感和脊柱弯曲。% [7 H L4 d7 L' g; r/ e
+ D6 W2 C7 T. y* B9 }7 q* } 经络专家蔡洪光老师也从中医经络理论的角度对“腰背直”做了很好的解释。他通过对广西永福县30位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这些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腰板直,背不驼。腰板直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像高速公路,如果弯道多,车就跑不快。人一驼背,经络也就不通畅,寿命就不长。腰板直,经络通,才能延年益寿。 . t$ t& e4 S' W) n' J 3 ~( Y Y3 J. C$ r+ D/ r- \ (2)站稳能到达到三稳 + P0 d' Z* t3 Q( a( w/ p( M9 c& S; f# ^ n1 a5 S
上面说了站直,现在说站稳。也就是上台站稳之后停三秒钟再开口说话。为什么要站定三秒钟再开口呢?因为它能稳场、稳神、稳口。 @; y. y1 K* }. y; x; r
1 I- @2 i) J# E3 t
稳场,就是讲话者一上台要让全场安静下来。! F" e) _' V; \
9 F; c2 i5 T) G. Y( t
在这一点上,演出会场和讲话会场完全不同。演出会场要热闹,讲话会场要安静。歌星登台,人还未出场,已经开始大喊:“观众朋友,你们好吗?”因为歌星登台要的是人气,观众听的是熟悉的旋律,两边要的是热闹的效果。而演讲者登台,人们要听的是讲话的内容,只有安静才能听清,所以,要稳场,要静场。 5 z' `$ d4 K. U- ^0 E- @( T : N: H. Q O0 o! W2 K' L6 z* X 稳场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有声法,主持人要求台下安静;一种是无声法,讲话者自己不开口来静场。/ ?2 R' ^2 x% `2 G
4 s) B9 }( @& U: f1 B
对于一名有经验的讲话者来说,常用的是第二种办法。我做主持人的体会是,主持大型活动一定要面带微笑上台,上台后先不说话,静静地等待着观众安静,人越多的会场,停顿的时间越长,结果此处无声胜有声,你不开口观众反而更期待,就会竖起耳朵来听,自然安静下来,不再讲话。如果你上台开口就讲话,下面还未安静下来,听众听不清,一听不清,就会交头接耳,现场更混乱,形成恶性循环。 3 \: ~3 j# |! a1 W/ X . M8 w% t, e2 t% `3 ? 所以上场站定不开口,停顿三秒钟,是稳场的一个法宝。8 N, N, s) @, D. @$ v
+ F6 C' m' {9 R
站定的第二个好处是稳神,通过停顿让自己心平静下来。1 o5 X- I# N# P* ~6 S2 e
, p6 M7 n4 c: w. p6 n3 ~0 E
为什么上场后停顿三秒钟再说话就可以稳神呢?主要有两心作用:定心和移心。. i4 `6 w* |/ v
6 i7 B. y2 n3 V: h
先看一个关于定心的例子。有一名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手表“啪”地一下,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到地上的刨花堆里了。5 X6 {& r( L5 r- ~3 ?6 b
( H9 m3 `* j( r4 }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 第20节: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6) ' M9 g* a) A4 s1 _4 h) j- A - g! D: ~+ O/ y7 _; w2 r. C8 V 还有的学生向大家问候,明明该说晚上好,他却张嘴就说“大家下午好”。这都属于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没用在内容上,而高度集中在害怕上了。% d' K; ?& L4 N1 T% o
0 W0 X+ e4 h- ?+ q0 ~
而怎样将注意力从紧张中拉回来呢?站定三秒再开口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c8 Z+ p. E6 D: s4 p" z4 \
8 l$ x2 Q4 ]! J2 R9 i, z3 C# F+ @
心理学上有一个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如果你开始做不到保持大脑的绝对冷静,你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到思考一件事情上,排除所有其他的想法。这里并不是要你思考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一系列解决方法,而是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就像你目不转睛地盯着某个东西一样,把自己的视线和观察重点集中在它上面,只关注一个东西,然后就可以达到放松。重复进行练习六次,把结果记录下来。每天坚持,连做十天,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进步。8 o" X1 j; y$ F- H5 L: s, E' E
# j3 A+ Y p+ b
站定之后默数三秒就是这个道理。当你慌慌张张上台的时候,你的注意力都在紧张上。这时候你面带微笑,开始数“一、二、三”,你的注意力就被强制性地转移到了数数上,因为心无二用,此时此刻你只能有一个想法,绝对排他,一旦把注意力从紧张的惯性中拉出来,人就会马上放松,稳住神了。心一定下来,就可以将注意力成功地转移到内容和观众身上了。. X& [. G; P. F) x& x* X
* M% i8 k: _# i( V
站定的第三个好处是稳口。 . t1 |) D: Y9 c: y( x/ V3 b p+ P2 }. d- s
站定稳口,就是讲话时脑子想在先,说在后,中间要有一个时间差。0 E! ] i& T9 C5 H- o" ?2 O
; L/ x, n% J [6 }. c+ V 有个尽人皆知的笑话,说是一位有钱人请三位客人吃饭。两位客人兴冲冲地先到了,寒暄之后落座。主人一看还有一位没到,就边张望边说:“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其中一位客人敏感,心想:“那你说我不该来。”于是一拍屁股走了。主人一看说错了,马上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还没走的那位客人一听,“这不是说我该走的没走吗?”于是也拔腿就走了。 6 P, F* {6 a- C7 B 0 i/ j% c0 f2 Q) q1 j 严谨的讲话,一定是先看、再想、后说。而这位主人的病根就是不想就开口。这位主人一看到还有一位客人未到,就着急,一着急,脱口而出:“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就没有想一想旁边人的感受。走了一位客人,主人就更急了,脑子更顾不上思考,结果就因为说话不当,把客人全部得罪了。 ! o: p2 x) i, `5 O) e" o 0 d) }7 y H, N5 o+ S: y. E 初学讲话者往往就犯“口先脑后”的毛病。“口先脑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结巴。嘴已经张开了,脑子却不知道要说什么,自然就结结巴巴说不出来了。二是错而不知。有的学生初次上台,一开口:“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师生次序说颠倒了,却不自知。这也是因为不想就张嘴的结果。 : u* T, ?" x3 h* u8 ? F $ o9 C z" y! ^+ Q. z$ v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 第21节: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7), x6 r8 V" t) y1 }: j
3 p% I, U+ j( Y/ j1 |; A) R( Y ③讲话结束后停三秒。讲话结束后停三秒再下台,做到善始善终。 / K" A6 c0 R( A; p1 F7 S0 J/ Q) g0 h Q% X( n
3.练习站定的方法: [5 c/ J2 v/ Q, j- x: b
: {+ K3 U' O, P1 W9 ~* f3 P: L 站直训练方法: # K: E: j. e' C% X# d: H6 R2 H$ s
①面对镜子站直,天天站三分钟,面带微笑,看着镜子中自己的眼睛。 , K. |0 B0 v0 l9 g 1 E$ ]$ l8 k. b( P* j& r, G ②两人面对面站直,面带微笑,看着对方的眼睛。 & x9 V/ a5 E5 U. c# q0 h' i7 k% p) b ]# V* l* s
站稳训练方法:3 q6 D. a+ W3 a/ `& Y
5 [( D$ K0 l- K2 e* T! X
①先向左跨一步,默数“一、二、三”,开口说“早上好。” ; H( {7 o+ a1 Y- E+ A8 E, ~; w 4 I0 d% ]) p; X* v ②再向右跨一步,默数“一、二、三”,开口说“早上好。” 1 r" L# r: l; }. v ! w( z s# D5 ^" d ③或两人面对面站立,讲话者看着陪练人的眼睛,两人一起默数“一、二、三”,再开口说“早上好。”或者一人面对三人练习,用上面的方法进行练习,然后再轮换练习。: u: P$ x0 _6 y5 L9 O+ O! v
; b+ P' V- x3 x* J, H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练习,都要反复练习十遍。这个练习主要是训练停顿的自控能力。 ! r+ w! {1 U. \1 n ; ]8 _+ S+ R; S2 {) Z 这里还要强调:站定的训练也要贯彻“一箭多雕”原则,不要忘了笑定和眼定,以及下面将要谈到的说悄悄话练气息的方法。 : B) i( v% k, J( X c; B# @3 b0 g* [' I# p( {/ J
第一章怎样才算“会讲话” 第22节:胆量是讲话的“电源开关”(8) # _( j* Y5 C5 ^8 I j$ y9 d+ Y$ d3 h. t5 q 学生第一次上台,没有讲话的经验,肯定是缺点多过优点。如果这个时候停下来,不再接着训练,就会留下失败的阴影。而且积累的时间越长,心理的阴影越重。如果趁热打铁,连续三次上台,上台一次,总结一次,进步一次,缺点减少了,优点增加了,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对登台就会见怪不怪,如履平地了。) ?% p5 L. l6 u; W) w/ [
j1 C8 G/ N8 | 一名学生在练习感悟中写道:“循环式练胆,频繁上台,几乎让我感觉台上台下一个样,拉近了演讲者和观众的距离,让我不再害怕,上去的心态就跟玩儿似的,还有点兴奋。”这就是趁热打铁的效果。. v( G) ~1 m3 T3 I
6 c8 {7 ]& m9 {1 m- p) c! m 另外,人都是要面子的。如果连续三次上台都没有进步,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每次从台上下来以后,学生都会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台下认真观察、揣摩、总结、反复练习,让自己每一次上台都有所进步。 9 j6 g) \4 X8 z( a$ b1 B ) |( r r4 C6 g8 L! d 第三,越夸越带劲。第一次登台的学生非常敏感,很在意老师的评价,老师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评语,学生都非常在意。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当众夸奖,表现再差的学生,也要学会鸡蛋里头挑骨头,挑出学生的一个优点,伸出大拇指,重重地加以表扬。3 ]7 ^5 d6 ~4 Z
' n z4 O4 b; |4 Q8 |5 }- I1 w 比如,一名来自香港的学生,普通话说得非常吃力,结结巴巴。她第一次登台自然很失败,与其他同学相比很自卑。我马上伸出大拇指,非常高兴地夸她:“胆量突破,非常难得!从未上台讲过普通话,今天能开口,就是了不起的突破!”老师当众一夸奖,这名学生高兴得满脸通红,浑身是劲地投入到第二轮、第三轮的练习中。 % C! ~ O8 K4 [9 H& U3 v- c/ N3 M! b$ S, ^ E$ i7 j( ~
(3)循环式连胆法的神奇之三:弱者变强,强者更强 3 j& `, m' c! n Z) I3 e2 k x* \3 y4 \
一个人上台练习,看不到别人的表现,没有横向比较,不知自己是强是弱,无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大家在一起练习,自然就会看到别人的表现,心中就有一个比较。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会暗暗向别人学习,补己之短,弱者变强;看到别人不如自己,就会增加更多信心,扬己所长,强者变得更强。 7 c, G& @' s0 A$ S1 ?) V0 V3 b M 9 N) I' g' D' W$ |+ R; L6 q* a 一位叫姓江的同学这样写下自己的感受:上台之前,我的心里忐忑不安,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紧张、害怕。每位同学按次序地轮流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快轮到我时,经过了两三分钟的思想斗争,有了说服自己从容镇定上场的原因: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得更好!就这样我微笑着走上了讲台,并且用响亮的声音说完了该讲的话。眼定、笑定、站定、心定,我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这一刻,我知道我战胜了自己!同时,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认真练习,这种气氛也会感染人,让你不由自主地投入进去。一名同学写道:“循环式练胆的感受是‘疯’,大家都在疯狂而充满激情地上台表演。我的表现还行,就是下台的时候,该往左边下,我却往右边走,被同学眼明手快拉了回来。哈,上一组还是我把他们推回去的,怎么我也有被拉的那一刻啊。没关系,我觉得疯狂秀了一把,丢脸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