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田智良古风:《咏石门寺》 [打印本页]

作者: 无限江山    时间: 2014-8-5 11:01
标题: 田智良古风:《咏石门寺》
《咏石门寺》
! Y/ c9 b8 T0 |2 c" X背靠大珠山,8 W; ?/ U7 A. J& g8 L  Q
门前流玉泉。) T, f+ J5 a' M. s5 s
放生池水清,! X% c: W& B" x: s& U
伽蓝梵音宣。
' k' Z* W: S- J# |) q殿堂蕴禅境,% p6 i, W& ~% d4 Y- Q+ g1 |$ _
塔林静庄严。" ]6 m9 j3 D8 T' K3 \
寺僧具威仪,
  n$ T2 T9 a4 ?0 ?清净法相端。* P$ F- i4 R7 e% _& N
斋堂食素斋,- ^& O% W1 L* n  ~' z
养生并延年。
% B& @  \% N4 @+ {8 q$ J人间美仙境,2 u0 R' b  z" c" ]# y
闲步性超然。* J9 K0 I2 u, k1 _  Y2 ^' G
竹林夏日凉,& _4 a" J6 u' L( o$ S7 J2 P
自在合妙禅。
& n. r0 C) H3 b+ b& r! v此诗作于二零一四年八月五日。田智良撰于菩提精舍。
+ e& s3 T4 a. {) O6 N4 W! \& ~$ O
作者: 绿野寻踪    时间: 2014-8-5 13:21
   说起诗中的颜色,我首先想到的是北宋诗人潘阆和他的一首小诗《九华山》。此诗只有四句,其中“最是雨后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一联堪称设色的经典。一个“泼”字,不仅突出了两种颜色瞬间叠合后产生的巨大裂变,也使静态的颜色有了夺人眼球的动感,增强了人对色彩的感觉。
% J! r* K( d2 O4 G# x5 [   在自然颜色中,红色最鲜艳,视觉效果也最突出。像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千古流传,与诗人巧妙地融入了这种鲜艳的色调不无关系。
) p7 m% Q3 f7 `" S# Y" k' B   平心而论,宋代诗人苏舜卿好诗不多,但“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分金”和“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两句却深得我心,因为这也是作客他乡的我梦里常有的颜色。鲈鱼纯白、柑橘金黄,一闭眼,满目都是家乡的丰饶。" C8 R7 M0 U! {' f
  论设色,山水诗人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高手,“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俱是不朽的名联。但我觉得杜甫的《秋兴》也有绝色呈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玉露凋伤的枫树是一抹让人怦然心动的殷红;而丛菊催下的泪水里,也一定漫漶着家乡让人眷恋的秋色。
作者: 无限江山    时间: 2014-8-5 16:37
绿野寻踪 发表于 2014-8-5 13:21
3 L+ V8 t) h0 \' B4 e5 p说起诗中的颜色,我首先想到的是北宋诗人潘阆和他的一首小诗《九华山》。此诗只有四句,其中“最是雨后江 ...
% F$ }, ]( t, Z" E2 M6 s& y: }
感恩绿野仙踪朋友对我作品《咏石门寺》之雅评。真乃吾之知音也。感激不尽您对我之厚爱。知遇之厚恩无以回报。稽首拜谢您。合掌礼敬您。顺颂夏祺!祝友谊永存!
作者: 无限江山    时间: 2014-8-5 16:38
绿野寻踪 发表于 2014-8-5 13:21
8 }' \6 S9 \, w! ]2 v! J- x说起诗中的颜色,我首先想到的是北宋诗人潘阆和他的一首小诗《九华山》。此诗只有四句,其中“最是雨后江 ...

+ H# Z9 F/ k: W/ }* }( K! ^+ B感恩绿野仙踪朋友对我作品《咏石门寺》之雅评。真乃吾之知音也。感激不尽您对我之厚爱。知遇之厚恩无以回报。稽首拜谢您。合掌礼敬您。顺颂夏祺!祝友谊永存!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