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文风
[打印本页]
作者:
予轩言
时间:
2014-8-15 23:48
标题:
向习近平总书记学文风
文风是党风的重要表现,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短、实、新”的清新文风,反对“长、空、假”的恶劣文风。他是这样号召全党的,也是身体力行这样做的;担任总书记之前如此,担任总书记之后更是如此,为全党树立了榜样。
+ r" Z" _) v: O. o, s8 ]! J5 L
纵观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不难发现其中四个鲜明特点:
1 g. {; D- D$ X# R: z' ]# A
& `" b# w. G2 s- `! s+ B+ n1 z
9 C; d' q, Q3 e: ?! k6 c: {
一是论题集中,从不追求“高、大、全”。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发表的重要讲话虽然非常密集,但并不给人留下重复老话套话的印象。因为他每次讲话无不主题集中,切口小,含量大,论述深,新话多。无论是谈论全面深化改革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样的宏大主题,还是谈论做人、做事、作文、读书这样的具体问题,无不集中论述,从不枝蔓。没有脱离实际人为拔高的所谓“高度”,没有不着边际泛泛而论的所谓“大视野”,没有面面俱到不得要领的所谓“全方位”。这样的文风,其实是对问题把握得准确,对听众读者认知能力的尊重,对自己讲话的充分自信,读起来解渴、痛快、解决实际问题。群众说,总书记的讲话没有“正确的废话、无用的真理”,听得懂,想得清,看得明,读后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 T. J6 r% x+ _
& R: U1 @3 M J* m
& t/ h5 f0 b9 S1 t& |2 I& ?' R2 S
二是紧扣实际,从不玩弄抽象概念,不拉大架势吓人。总书记虽然生于高干家庭,但成长于乡野,起步于基层,对民间生产生活有深入具体的了解,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有切肤之痛。这使他谈起问题实实在在、切中要害,说起话来通情达理,通民情、接地气,仿佛坐在百姓炕头唠家常。没有佶屈聱牙的生硬概念,没有生拉硬拽的学说体系,更不屑于高高在上板起面孔吓人。说到一些基层干部的问题时,他说“慵懒散、奢私贪、蛮横硬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接着连用25个“有的……”来概括各种问题,比如“有的不关心群众冷暖,责任心不强,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用上网代替上门、用通话代替见面,遇到矛盾绕道走”;甚至把“上班时间斗地主、嗑瓜子、玩手机、逛淘宝”都点到了。同志们说,“总书记那么大的官儿,连某些人上班斗地主、嗑瓜子、玩手机、逛淘宝都知道,真是难以想象,让人警醒!”
2 K+ r, q: T W4 b6 ?/ r5 B1 @
0 O( }& S! g1 F0 v/ x
2 z2 |7 f" ~2 x/ D. A
三是善于使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俚语说明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然要经常讲,使之深入人心。但也有一个如何讲的问题。总书记的讲话报告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问题中讲道理,在思考中谈启示。特别是善于运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阐述党的主张、人民的愿望。每次讲话,几乎都要引用中国古典甚至包括野史笔记的话。比如“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比如“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比如“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等。我作过一个不全面的统计,自担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讲话中引用《左传》、《尚书》等历代古典文献方志不下40余次。他形象地用“中国梦”来概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用“打铁还需自身硬”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建设;在lk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他随口提到lk先贤张伯行的《却赠檄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以此勉励各级领导干部洁身自好,练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
8 \2 d3 p8 s) e8 t. D7 c6 ]- [
: f8 x+ |- l# n' w
: G5 u7 e9 r6 P' u: b2 _$ X6 N; Z
四是国际视野、开放意识。作为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视野开阔、博闻强记,讲话报告往往对域外材料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比如在谈论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优势、韧性、活力、潜能时,一口气举出世界贸易组织前任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的话:“自从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就呈现出很多优点,中国是在经济领域犯错误最少的国家;接着又引用《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约翰 耐斯比特的观点:“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不仅将改变全球经济,而且也将以其自身模式来挑战西方民主政治”;最后又举出“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奈的说法:“中国的经济增长让发展中国家收益巨大,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也被很多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念、社会发展模式、对外政策,会在国际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共鸣。”这种用他人之口评价自身工作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客观公正的原则,也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非常睿智而有力的表述。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朱铁志
3 n. s8 `+ C P5 \. u5 }& \
4 A/ P& c" z' ~/ S/ h( ], S/ c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4-8-29 12:28
好文章,解得妙,有启发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