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毛泽东工作方法有四大特点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9-21 08:00 标题: 毛泽东工作方法有四大特点 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遗产,工作方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极为重视的问题。他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他的话讲得很重,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即便提出的任务是正确的,道理讲得也很清楚,如果没有好的工作方法来实行它,也会变成“空话”。 . I7 ~- X& ^ Z& w+ N s" g2 B# x n4 ?; l) c+ a5 \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是毛泽东同志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这里不敢说对他的工作方法所具有的特点作出完整的概括,只是想就其中的几个特点谈一点体会。因为毛泽东同志工作方法的价值并不随时间流逝而失去,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地发掘它、使用它、发展它,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Y: n' L X) O: P9 S! n
! ]5 Y* N' T$ H s 高度的战略思维能力 K/ i; B' G( N
, y* h: `' A1 e- R! k( x
战略思维能力(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战略头脑),对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它首先是指具有全局性的眼光和敏锐的预见性。毛泽东同志一向要求:“拿战略方针去指导战役战术方针,把今天联结到明天,把小的联结到大的,把局部联结到全体,反对走一步看一步。” 3 e& P0 @2 n, D9 K$ v) P$ D4 l- M7 Q$ C1 O+ U" D' o4 Q1 l; Y
人们观察和认识事物,通常只能从一个个局部开始,但决不能停留在这里。只有把各个局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形成整体的观念,并且弄清那些局部在全局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彼此间的联系,才能正确地指导工作。有些事从局部来看是有利的,但从全局来看是不利的,那就得坚决顶住,不能去做。 7 q8 U+ |* D$ A$ o0 v) M k; B- M6 h4 V2 X% B 毛泽东同志对这个问题十分看重。他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只有全局在胸,才能有把握地走好每一步棋。 6 E4 Z7 x2 ]+ T5 _$ w) _" C: S+ `8 J$ K$ ?: M7 q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全局形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毛泽东同志在指导工作时,总是首先把力气用在观察和判断全局上,特别是敏锐地察觉出哪些是对全局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果断地作出重大决策。他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说:“要善于观察形势,脑筋不要硬化。形势不对了,就要有点嗅觉,嗅政治形势,嗅经济空气,嗅思想动态。”读读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会议上的讲话,每当重要的历史关头,他经常先这样分析:现在局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和以往不同的特点是什么,发展的前途如何,因此我们的方针应当相应地作怎样的调整。这里,可以以解放战争为例:7 W0 r. l- P ^7 i* h2 |2 G9 P
* R h' G, b5 B( s9 x1 F 1947年夏季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后,这年年底毛泽东同志就对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的实际状况作了仔细的具体分析,得出一个全局性的结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二十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 G) P3 W J5 W4 K) A 1 w& T- E' {% N* W' m 这是一个大判断,是对中国革命发展进程的大判断。那时,国内局势中仍有许多不很明朗的地方,还存在不少容易使人感到迷惑的次要因素,并不是所有人都已看清楚这个历史转折点已经到来。即使有这样那样的感觉,也没有得出如此明晰的结论。毛泽东同志经过敏锐而审慎的观察和思考,不失时机地作出这个判断。有了这个大判断作依据,怎样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这些重大问题便提到现实议事日程上来了,新中国的经济构成、经济纲领、政治纲领也到了要正式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告的时候了。9 i$ A3 k* q7 B) Z
' l ]7 a& B) n: i9 b4 ~- n4 F, J9 g
再如,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只隔了10来天,毛泽东同志就作出一个新的判断:“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要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全国解放战争便以这个全局性的判断为依据,以新的姿态新的部署,加快步伐地展开了。! V. D6 `9 Z4 c9 K, I
8 F' u5 W0 [; g5 ]4 M 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如果没有这种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当机立断,正确决策,大刀阔斧地打开新的局面,而是被动地忙于应付枝枝节节的局部性事务,就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甚至会坐失良机和发生失误。+ f. u/ c1 l5 K N
. K& d9 |! A+ L* [/ A- y( g
预见性同全局性眼光分不开,要求指挥者看得远、看得准,对刚刚露头的倾向具有敏锐的识别力,能够分辨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并且能预见它的发展趋势。毛泽东同志认为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政治品质。他在中共七大的结论中说:“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 H5 m0 S4 _& o3 @+ D: x ; e1 f& m1 y0 a7 w- H% N& ]+ i/ f 高手下棋,谁能比对方多看几步,谁就可能取胜。毛泽东同志在工作中总是想得很远。他不是只忙碌地应付摆在眼前的种种具体问题,同时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动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当抗日战争正处在紧张关头的时候,他已开始考虑未来的新国家和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写出了《新民主主义论》。以后,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实际经验的积累,这种设想就越来越清晰具体。当历史巨大变化来临的时候,无论1949年共同纲领还是1954年宪法的诞生,都不是仓促草就,而是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积累,做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以后的历史事实证明,这些根本大法的各项规定都是切合实际、富有成效的。1 d7 {: a; A4 X8 D, @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