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他说:“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可以看出他对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纵览习近平同志过去20年的一些著作,如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的《摆脱贫困》、主政浙江时的《之江新语》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及自2012年11月份以后的重要讲话,我被其中所引用的古文经典吸引,并抄录下来认真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我又受到了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
习近平同志不仅古文功底深厚,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方面也做出了表率。从这些古文的引用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与我们党治国理念的一些内在关联。
立足高远和战略思维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可见,战略思维至少包括几个要素:全局、整体的视角,发展、变化的视角,关键时刻关键作为。他引用“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说明在行动中需要考虑大小、缓急、上下、内外等诸多因素,实际就是强调从全局、从整体看问题的重要性;引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强调要善于谋划,善于以近见远、以小见大、以微知著,提高思维的高度和深度;引用“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强调要着眼长远,多思考改革发展的大问题,而不能过于注重个人得失,仅仅将眼光局限在眼前,仅仅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引用“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强调目标贯彻中的递减效应,启示我们在制定战略时要充分运用管理科学的分析方法,力求方案的科学可行;引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说明要善于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并要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证态度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引用“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强调判断是非、作出决策必须以全局利益作标准,摒弃个人、局部得失。
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核心是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注重对危机、风险、底线的防范,凡事从坏处准备,争取好的结果,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在看待、应对患难、危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智慧,总结出诸多的名言警句,习近平同志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引用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其现实意义。如:引用“祸患常积于忽微”,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强调忽视细节、微小错误的危害;引用“居安而思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强调只有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提前管控,才能“防患于未然”;引用“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指出我们面对复杂形势应当持有的态度和作风,应当树立的思考方式。
脚踏实地和务实精神
习近平同志履新不久就赴改革开放的发轫之地深圳,重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勤勉务实的作风,体现在带头提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体现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决心,体现在扎实推进改革的步伐,同样体现在清新、朴实的讲话中。如讲到文风时,引用“文可载道,以用为贵”,强调作风应言之有物、有的放矢,避免官话套话、夸夸其谈。讲到学风时,引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认识事物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切不可自以为是。讲到工作作风时,引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强调工作一定要立足实际,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避免主观臆测、拍脑门决策;引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强调坚持不懈、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的道理,我们推进改革正需要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总言之,“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不仅是古人行事的准则,同样也是我们培养求真务实作风的要求。
民本思想和为民情怀
中国历史政治文化中向来有民本的思想传统,如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北宋张横渠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元素,与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是一致的,我们应当继承、发扬这种传统。习近平同志国学修养深厚,对此自有更深的体会。他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由此也可引申出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所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体现;尤其是在多次讲话中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教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切身体察人民的疾苦,凡事以民生为导向;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强调我们为人民服务应有的精神和态度。通过对这些经典词句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理解,更使我们体会到总书记深植内心的为民情怀。
修身立命和自律意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11-24 23:45
干部干部,就要干事,不干事、不作为就称不起干部,也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目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时刻,更需要基层干部主动干事,做“四有型”党员干部。 何谓“四有”,就是心中有数、眼中有活、干中有效、手中有招。
做到心中有数,就要多想“责”,遇事不忘党委政府的服务职能、党员干部的为民职责,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多想“事”,要做到心中有事,才能主动行事。
眼里没“活”很难做成事。做到眼中有活,就要消除懒惰之心,克服自满情绪,善于站在全局统筹、着眼长远考虑,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多寻求新措施、新路径、新突破,事事盯着群众的急需急盼,对照自身职责和本职工作,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衡量一名干部是不是为民真干事,不仅看有没有“干”,更要看有没有“效”。“效”从何来?就是做到“三快”:“嘴快”,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确保及时部署落实上级的政策指示,传递群众所思所盼;“脚快”,要多深入基层、走近群众搞调研,全面准确了解情况,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脑快”,更多地结合工作思考,找准落实的着力点、切入点。
有些干部工作常常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中缺少创新落实的招数。要做到手中有“招”,平时就要多学习、多想事。就要围绕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想招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扪心自问,自身有没有勇于干事的激情?有没有敢于担责的气魄?有没有做过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事情?要敢于直面矛盾,碰到矛盾不绕道、遇到难题不外推、出了问题不卸责,多想破解难题的招数,才能使各项工作落实,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5 U- s6 G& g6 Y
作者: 成事正己 时间: 2014-12-2 15:04
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作者: 寒枫洒月 时间: 2014-12-2 16:31
中国历史政治文化中向来有民本的思想传统,如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北宋张横渠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作者: 王之白 时间: 2014-12-2 16:51
从古文经典引用看习近平治国理政
作者: 老秘网蜀道 时间: 2014-12-2 19:52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作者: 陕西小秘 时间: 2014-12-3 00:09
值得学而不思则罔 认真研究
作者: 加林人生 时间: 2014-12-3 10:20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 gfc 时间: 2014-12-3 12:15
学“习”热潮一浪接着一浪啊
作者: 到处走走 时间: 2014-12-16 23:1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言论
作者: tamenjia 时间: 2014-12-17 00:02
习大大的东西学而不思则罔。
作者: 烽火岁月 时间: 2015-2-5 17:38
干部干部,就要干事,不干事、不作为就称不起干部,也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目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的时刻,更需要基层干部主动干事,做“四有型”党员干部。
作者: 勤能补拙是良训 时间: 2015-2-6 09:04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 樹上有云 时间: 2015-2-6 09:59
习总开一代风气之先,于改革中期强势推动中华全面复兴之伟业,此功煌煌,此业昭昭,后学末进更应学习之,体行之。
作者: 大瑶山秘书 时间: 2015-2-6 14:54
用得太妙了。应该学而不思则罔。
作者: 广东猪猪秘书 时间: 2015-3-23 11:33
这类文章平时看了头大,关键时候想用就用得上,用来提高政治素养是非常好的。就是在平时要多平心静气去看看学学。
作者: 广东猪猪秘书 时间: 2015-3-23 11:35
这类文章平时看了头大,关键时候想用就用得上,用来提高政治素养是非常好的。就是在平时要多平心静气去看看学学。
作者: 青春蛀牙 时间: 2015-5-10 21:02
谢谢楼主分享,从古文经典引用看习近平治国理政
作者: 石头希迁 时间: 2015-5-10 22:27
既有老传统,又有新思考。既有大理论,又有小启发。感谢分享。
作者: rensenzaigebo 时间: 2015-8-18 21:54
中国历史政治文化中向来有民本的思想传统,如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北宋张横渠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元素,与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是一致的,我们应当继承、发扬这种传统。习近平同志国学修养深厚,对此自有更深的体会。他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勤政为民的重要性,由此也可引申
作者: 464811022 时间: 2015-8-19 08:45
习书记水平了得。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到极致,我们伟大的民族将长久不衰。
作者: 林肯先生 时间: 2015-9-2 08:47
写的真好啊
作者: 棉城来的学徒 时间: 2015-9-2 08:59
好东西,收藏起来!日后必有用处。,
作者: 沙海书童 时间: 2015-9-2 10:07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者: 真诚无声 时间: 2015-10-9 16:13
很好,有见地,是篇好文章
作者: 真诚无声 时间: 2015-10-9 16:15
很好,有见地,是篇好文章,值得大家细细品读
作者: 晶莹水滴 时间: 2015-11-19 15:56
切身体察人民的疾苦,凡事以民生为导向;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强调我们为人民服务应有的精神和态度。通过对这些经典词句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理解,更使我们体会到总书记深植内心的为民情怀。
作者: 冷雨夜2015 时间: 2015-12-10 13:03
立足高远和战略思维,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脚踏实地和务实精神
1 R6 u& \0 i3 b4 |1 J* p: T% R1 t一条主线) i6 h9 o/ B6 u8 q B5 a
作者: 桃桃要努力 时间: 2016-4-4 22:20
学习总书记!!!!好文采啊
作者: lizhongjun 时间: 2016-4-5 09:00
写得很好,有见度、有广度、有深度、有精度、有力度。
作者: る路鐹ざ 时间: 2016-5-17 09:54
习书记水平了得。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到极致,我们伟大的民族将长久不衰。
作者: 心亦山雨 时间: 2017-2-28 12:53
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教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的位置,切身体察人民的疾苦,凡事以民生为导向;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强调我们为人民服务应有的精神和态度。通过对这些经典词句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理解,更使我们体会到总书记深植内心的为民情
作者: 张若 时间: 2017-9-14 16:37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者: 有痕柠檬 时间: 2018-1-12 15:47
此文章角度很不同寻常,也对进一步读懂读明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论的各项论述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谢谢作者!
作者: 98761dyy 时间: 2018-1-12 16:31
经典文章,学而不思则罔。
作者: 724173986 时间: 2018-3-28 09:17
写的真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言论
作者: bingzhizi 时间: 2018-3-28 17:05
文可载道,以用为贵。言之得序,谏之得发。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