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岗位研究的概念和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明老秘    时间: 2009-3-1 22:25
标题: 岗位研究的概念和作用

9 S. m2 X5 ^( L' e6 d2 \ . m5 i6 C# Y0 |6 n

 

0 F3 U% E0 _7 G) H' k3 f # b& Q& Y5 g6 f7 F/ a2 X

一、 岗位研究的基本概念

- W# | t6 J- G" C7 f 5 ] c3 S( D+ `, M8 ]

岗位研究是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类分级等项活动的总称。更确切地说,它是以企业单位中各类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经过岗位调查和有关工作岗位信息的收集,以及科学的岗位分析、评定,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岗位分类图等各种人事管理文件,为劳动力的招收、调配、考核、培训、升降、奖惩,以及确定劳动报酬提供客观依据。

! a7 s. ?8 s* f- ?: K, D3 [ 3 }! M! h" B* ]+ f: b! b

在系统阐述岗位研究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之前,必须对岗位研究所引用的各种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名词术语,逐一加以说明,并力求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 n5 R5 {) }1 o- r / ~) a6 S2 v7 p, D: w9 G ]- D. K

1.  任务。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进行的一项活动。例如,工人将若干物料运送到某一工作地点;会计员登记一笔帐目;打字员打印好一份文件。在一定时间内需要由一名职工承担一系列相同或相近似的任务时,一个工作岗位也就产生了。

) T- q8 l' T/ b/ ^) {6 [3 a, p1 v* U0 v

2.  职务。指对职工所应承担任务的规定。它与职位的不同点在于强调所承担的任务内容,而不是任务的地点。

* `8 T% h2 F8 Z. I1 a! v& J9 o: h

3.  责任。指份内应做的事,亦即是职工在职务规定的范围内应尽责尽职、保质保量地进行劳作,完成任务。

3 m! w- Y+ N% x* ^( N! a - I$ S- l+ ?& z* i

4.  职责。职务与责任的统一。专指须由一名职工担负的各项任务组成的工作活动。例如企业劳动科的工资管理员的职责之一是:“定期进行工资调查”。这一职责由下列任务组成:(1)设计工资调查表;(2)发给被调查单位;(3)对调查表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4)按期收回调查表;(5)进行汇总、整理;(6)写出分析报告。

8 H! V, Q, F& N9 v9 D7 y $ H/ n& I& z+ ?

5.  岗位。亦称职位。在特定的组织中,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一名职工承担若干项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职务和责任、权限时,就构成一个岗位。“职位”一词,其含义与“岗位”基本相同,专指一定组织中承担一定职责的职工位置。它与职务的不同点在于强调承担某类任务的人员数量以及具体劳动的地点(位置)。不过,“职位”一词多见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而在我国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中,更广泛使用的是“岗位”一词。

6 q$ [0 g0 S% n# _' p0 M! H ; D2 {; b1 q8 h) g' s7 o

6.  工作。它有三种含义:(1)泛指体力和脑力劳动活动;(2)专指职业;(3)特指若干项专门任务。在岗位研究中,工作是由一组主要职责相近相似的岗位(职位)所组成。

6 u: \$ y, \+ h4 M. \4 i$ ` # E7 m1 O: u7 t3 c& c* F) J. o. p

4 R4 m, U+ O0 P$ [3 [, \3 u: A7.  工作族。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的集合。一个工作族是由性质相同的若干项工作组成。例如,销售工作和生产工作分别是两个工作族。

^ N7 f1 R3 W8 I0 C 6 d# Q3 L: n; Q0 l3 k

8.  职业。它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工作”和“职业”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范围不同。前者的范围较窄,一般限于某一组织内部,而后者是跨行业、跨部门的,如会计师、工程师、推销员、采购员,等等。

, f! y0 t A9 v1 }1 b7 M ) N% D3 A1 Q) f! a3 C" {) c

除了上述的名词术语外,在岗位研究中还将涉及岗位调查、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岗位分类分级等基本概念。

+ u- l+ H! f* q7 S, h $ _+ Y0 G4 v+ y+ H( m

二、 岗位研究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 X. p3 }" {" Y9 o3 }" V( Y ) L# ~" ~$ k1 J+ v

岗位研究是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同以下各项工作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0 [2 M! {3 A& t1 b5 l% ^% c$ \8 T8 r9 G# e$ X

(一)岗位研究与职工招收、选任

; s+ V) i! |5 | ! F6 B+ |+ b# V+ U8 G! _

企业职工的招收、选拔和任用是企业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努力实现招收和选拔职工工作的科学化,对于加强企业职工队伍的组织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的总体素质,保证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岗位研究是企业职工招收、选拔、任用的基本前提。岗位研究所形成的人事文件,如工作说明书,对某类工作的性质、特征,以及担任此类工作应具备的资格、条件,都作了详尽的说明和规定,这就使人事管理人员明确了招收的对象和标准,在组织人员考评时,能正确地选择考试科目和考核内容,避免了盲目性,保证了“为事择人、任人唯贤、专业对口、事得其人”。

. I! k* y; T* Q 6 h$ v8 W5 f3 A6 t, W5 }0 U

(二)岗位研究与企业定编定员

5 I" @ t% Q5 ] y8 f . H$ B$ d; i9 m

岗位研究与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劳动定员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谓定编,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企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出发,合理确定企业组织机构的结构、形式和规模,以及人员配置数额;所谓定员,是在定编基础上,严格按编制员额和岗位的质量要求,为企业每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定编定员是企业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有不断加强这项工作,才能使企业组织机构达到精简、统一、效能的目的,杜绝人员浪费,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最佳配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尚有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定员标准,普遍存在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效率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些企业至今还没有建立起岗位评价与分类的制度,使机构的设置缺乏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人员安排和使用没有统一严格、详细具体的质量要求。值得欣慰的是,岗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开始受到企业以及主管部门的重视。

. p" z: i6 S& ~( B ! d9 o" r8 p7 n n$ \# K

(三)岗位研究与劳动定额

y* o6 L/ u( T/ F 7 W4 D# f+ m$ h' }* x& V

劳动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多种方法,对生产某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 ( ?. t2 H$ M y/ Y1 `0 f额。无论是从理论渊源、考察的对象和范围、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看,还是从基本功能来看,岗位分析、岗位评价与劳动定额之间都存在许多共同点。例如,工作日写实、测时、工时抽样等定额测定方法,都在岗位分析中得到运用,而岗位评价的结果又是确定工序(或工种)劳动定额水平,以及标准工作日长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8 C5 |; ^7 l# g/ i) I6 P2 C+ f $ ]" q s: J/ K3 ^

(四)岗位研究和岗位职务培训

8 J) y9 |: x) c( i! F # U; u2 K! T5 ]+ U! R6 [1 w

企业岗位职务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岗位职务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在岗在职人员进行岗位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培训。岗位职务培训是职工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职工培训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以下特点:(1)岗位职务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职工获得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上岗任职资格,提高职工胜任本岗本职工作的能力。因此,岗位职务培训的内容必须从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出发而加以规定。(2)岗位职务培训还具有在职性、全员性和效益性。(3)岗位职务培训的前提是岗位规范化。岗位规范包括岗位标准和岗位培训规范。岗位职务培训的上述三个特点说明,岗位研究的结果如岗位规范等项文件,是岗位职务培训必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5 x% X) Z6 J. W% {8 v# J: X# H! j/ U , x; P# l4 _: w

(五)岗位研究和人事考核

1 e& s0 w- U8 D" {: T1 V 6 n" t8 @6 U3 t: }; M

人事考核是按照一定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劳动态度、工作成绩和效果,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所进行的考察、评定和审核。人事考核与岗位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有所不同。岗位研究是以岗位为中心,分析和评定各个岗位的功能和要求,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以及承担该岗位职责的人员所必备的资格和条件,以便为事择人;而人事考核是以职工为对象,通过职工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来判断他们是否称职,并以此作为任免、奖惩、报酬、培训的依据,促进人适其位。虽然岗位研究与人事考核有许多不同点,但就其实质而言,这两项活动体现了人事管理“因事择人,适才适所”的要求。从人事管理工作程序上看,岗位研究是人事考核的前提,岗位研究要为人事考核的内容、项目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提供客观的依据。

" U" b s7 c; l* q3 {7 @% G2 h* V# \

(六)岗位研究与劳动报酬

9 x1 ?. K7 N' {/ v( C/ h; R* ? b- j2 S+ {; O

岗位研究为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公平合理地支付工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企业职工劳动报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工作的性质、技术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负荷、责任大小和劳动条件等,而岗位研究正是从这些基本因素出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之后完成岗位分级列等工作的。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岗位和担当本岗位的劳动者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使企业职工得到公平合理的工资。实际上许多欧美工业化国家的企业普遍实行岗位评价制,其最根本最直接的目的,正是为了使企业工资制度更确切地反映岗位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对应关系。

& L1 R* v, t9 R5 G- A 8 j* `' W/ \, L1 D3 I

(七)岗位研究与劳动计划、经济核算

0 w2 l5 y8 `8 y/ k * T/ {0 v, z; Y% y

岗位研究所形成的人事文件为企业准确地编制劳动计划、核算成本提供了前提。岗位研究完成以后,企业计划、财务部门对各个生产单位、职能科室的工作任务总量,以及人力资源的安排和使用,有了较为精确的统计和计量,从而为企业劳动计划的编制、产品成本的核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计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 K8 B: t/ a. F5 g% F$ \# s7 w2 ~- l% @& ^( }+ ~

(八)岗位研究 g$ z5 ^* k1 z 与职工积极性

7 K1 x* J, Z; z" b2 t% i8 S 4 C$ w# {0 Q& F' y: l' u; W

在调动企业职工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劳动效率方面,岗位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岗位研究保障同工同酬,并使职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他们必然会在生产中服从领导,积极工作,不断进取,其最后结果将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5 x' K& ^# T2 |% O 2 F3 n' b0 J0 K3 \6 i' t

(九)岗位研究与生产劳动组织

5 O6 j8 | v# D; `! d5 `9 f; @ K; n# i1 F/ v$ ^- A

岗位研究的重要作用还在于,通过岗位测定和分析,不断对岗位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推动各岗位在劳动组织中的合理配置,促进劳动组织的科学化,保证生产过程尽可能均衡、协调地进行。劳动力与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化、科学化,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 o% |5 `& `" ^ " S6 U; k$ G* j0 f, H

(十)岗位研究与经济责任制

9 k- q& ?' @0 X& U : M0 x' O8 W" w7 a# Z/ \. z. G

经济责任制是指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它产生于80年代初,是在我国企业过去实行经济核算制、岗位责任制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制度。企业经济责任制具体包括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责任制、企业之间的经济责任制和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三个方面。为了在企业中有效地推行经济责任制,首先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确定各岗位的考核标准,然后再通过全面的经济核算来考核各部门、各类人员经济效益的大小,实行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同职工经济利益直接联系的劳动报酬制。上面所说的“岗位责任制”是经济责任制的基础,而岗位责任制正是依据岗位研究的结果——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而制定的。岗位责任制的具体包括:生产工人岗位责任制、专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涉及岗位专责、交接班、巡回检查、设备保养、产品质量、岗位练兵、安全生产、岗位核算等项内容。

2 Y/ I \: Y0 l$ f, e4 d 9 ~, f- c4 Y( G/ D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