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材料就是“粮草”,公文写作要认真做好材料的收集与积累工作,以免在接到写作任务后措手不及,影响公文质量。收集材料就是把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辜实情况从工作活动和文件资料中提取出来,为形成与表现观点、主张作准备。收集材料是公文写作的一个起点,影响着整个公文写作的速度和质量:公文写作是机关工作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熟悉政策,不了解情况,就不具备起草公文的资格:起草的公文者,包括修改公文者,最起码的一个条件就是他必须是了解情况的人。
在机关工作多年的同志无论其笔头上的功夫有多强,如果对机关或单位的现状与历史、政策与措施、局部和全局还缺乏“真知灼见”,即没有掌握公务活动的专业和技术,就难以完成公文写作的任务,特别是很难胜任那些重要公文的写作任务。
材料本身是一个内容庞杂的集合体,来源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稳定不变的,也有流动多变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表象与本质一致容易提取的,也有表象复杂而不易提取的,等等。如果不加以留心,不刻意去做这个工作,材料就可能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地占有它。这就需要有—个合理的材料收集方略。这个方略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要做好日常积累,占有两手(第—手和第二手)材料,并随时加以整理。这里,我们用“方略”这个概念,就是强调材料收集要有—个全盘的计划和实施策略,否则费时费力,难见实效。
一、材料的日常积累
日常积累材料量忌支离破碎和彼此缺乏联系。因为 公文的材料包括形成公文主旨和表达主旨所依据的事实现象、统计数字、政策法规、上级精神等等。公文材料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素材和题材,也与一般新闻体、史传体或说明体、议论体等实用文章不同,它的范围要广泛一些。概而言之,公文材料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精神依据和事实情况。 精神依据是指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其他有关的文件精神。 事实情况包括直接发生的和间接转引的。公文中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指直接发生的、发现的、总结概括的事实情况,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过程、动向)、工作的进程(作法、经验)种种。它在公文里表现为具体事例、现象概括、数字统计等形式。这种直接发生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手材料。此外,公文的事实情况里也包括间接转引来的事例、概述、数字、经验、成果等。 无论哪一类材料,都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可靠。“情况确实”,是写好公文的基本要求。这在新旧两个《办法》中是一致的。为了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我们在材料准备上一般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占有、筛选、核实、加工。 (一)详尽占有材料 写好公文必须详尽地占有材料。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事实、数字,这都是公文表达出来的“干货”,当然十分重要。“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清·刘大:《论文偶记》)写公文如巧匠有具有禾无材无料也做不成东西。以上是从形成与表达两方面说的。 所谓详尽地占有材料,一是要“尽”,就是尽可能广泛地占有材料,“贪多务得”、“竭泽而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二是要“详”,就是详细具体。一件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多种因素的干扰、正反影响效果;一件工作的动因、背景;一个问题的正反观点、来龙去脉,都要尽可能详细具体地占有,写出来的才有说服力。 占有材料,就公文写作而言,有三条途径: 1.平时积累,就是积学储材。平素注意学习、观察积累,用时才能厚积薄发。古人所谓“积学”,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占毕丛谈》;“占”,看;“毕”,简册),说的是一个道理。平时学习、观察积累丰富,知识面广,写作时其构思就容易触类旁通、思路开阔,择优而用,妙绪泉涌。 2.受领任务后,查阅文件,搜集资料。这样得来的材料,就是间接材料。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与撰写任务、与公文主旨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方向、范围。操作方法是首先学习相关的中央文件,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查阅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最后翻阅手册、年鉴等工具书及报刊、杂志上相关的情况报道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中,始终应注意查阅、收集围绕本单位工作的各项统计数字以及信息、简报、总结、报告、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做到:上下通达,全局了然于胸,命笔瞻前顾后。 3.构思之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一般情况,也要调查了解,不仅可以核实已掌握的材料,而且可以发现新问题、新经验、新动向;重点情况,尤其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实践证明,组织召开座谈会、调查会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如果发现实际调查的情况与撰写者已经掌握的情况有出入,可以修正;出入较大,要尊重实际。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领导意图相抵触,也要尊重客观实际,采用恰当的方法,妥善协调。这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党性的表现。 (二)严格筛选材料 调查、搜集、积累而来的材料,不是堆砌在写字台上,而是要不断地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爬梳剔抉,进行筛选。筛选材料,贵在一个“严”字,重在一个“新”字。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材料的相关性 这是以写作要表现的主旨,即写作意图和逐步形成的观点为依据来区别对待不同材料的。与公文主旨有关联的材料,取;无关的材料,舍。在已经选取的材料中进一步筛选: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十分有力、紧密相关的材料,要详,要具体、充分;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虽有关系、必不可少,但是关系又比较一般的材料,要略,要概括。有的论者提出“实则详,虚则略;新则详,旧则略;特点详,一般略”;或主张“重则详,轻则略;近则详,远则略;点则详,面测略”。这些来自实践经验的认识,是颇有见地的。材料的取舍、详略,对于公文构思十分重要。不经过这一步,就很难搭起架子。 2.材料的典型性 这是要求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典型一词,在不同领域里有不同的含义,在公文写作中就是指代表性强。一份材料,它在自身所属的某一类事物中,最能体现该类事物的总体本质特征,并且预示着该类事物总体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份材料就是典型性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只有筛选出典型性的材料,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使公文的观点鲜明,主旨突出,增强内在的说服力。所以,筛选典型性强的材料对于构思公文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公文的文稿在下笔之初就标定出质量的较高起点。所谓“七分材料三分写”,指的就是材料的质量对于整篇公文质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3.材料的新颖性 这是要求筛选材料时应先注重选用那些在现实发展中出现的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可以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可以是亟待重视的新典型、新经验或者需要摄取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新见解,总之是一切新事物,特别是那种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对于已知的材料,采用新视点来“烛照”,也可能会发现它具有现实启发意义,这也是新颖的;“熟知未必真知”(列宁),从新的角度对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这同样是新颖的。应当注意到一个时期领导和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敏感点”,也往往是行政领导研究工作的“兴奋点”、“新鲜点”,作为负责公文起草的秘书人员、公务员都要重视选用这些新颖的材料。惟新颖,才引人。构思之初,就要考虑到这种“收视率”。 (资料源自:《秘书之友》2010年04期) 二是科学梳理。搜集到的“素材”不是全都能用的,必须要科学分拣。挑出有价值的、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电脑上建立一个文件夹很有必要,放进去有用的资料,方便随时拿出来使用。这里需要说一点,对于各部门或者网上找到的材料,即便能用,也不能机械地用。运用材料,但是不能被材料所"用",不能被素材局限住了,特别是坚决不做"裱糊匠",东抄一点儿、西摘一点儿,简单堆砌拼凑。任何东西,都要经过合理的艺术加
工,变为自己东西后,再吸纳进文章里。 二、当优秀“建筑工”,丁是丁卯是卯,“砌8 d3 l' k+ x0 o" x" H- q4 G
出”合规合理的文章 第二条边是用稿人身份。讲话人是书
记、副书记,还是部长?虽然表述的是同一件事,但是由于讲话人身份不同,那么叙述的侧重点、角度和语言口气等就不同。比方同样说一件事,书记讲要体现宏观性思路,部长讲就要说具体工作了。因此,文字材料起草者,必须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用稿人,然后站在用稿人的角度起草文件。 三、当优秀“掘金者”,锲而不舍,挖出文章
“金色”内涵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如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就要继续往深里凿、往深里改。直到见
到"金”为止。具体讲,写文章要找的“金”,就 是“三性一美"。 二是思想性强。思想性越强,文章就越有灵魂、越有内涵:没有思想,文章就会平平,容易显空,让人觉得没意思、没水平。因此,文章要富含用稿人的思想、用稿人所要表达的理念,并将其艺术性加工。用稿人在读的时候,能够引起听众广泛共识、强烈共鸣,让听众自觉向这一思
想、这一理念靠拢、融入,达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效果。 此外,科学性还包括文章的结构是否科学、逻辑是否对、是否存在病句等等,这里不再一一
列举了。四是文字优美。虽然与文学作品相比,‘'文字”束缚较多,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一般不能用;幽默、玩笑等手法一般不能用;俚语、网络语言一般少用,等等,但文字材料同样有其独特的美,如结构之美、思想之美等等。体现在语言上,也有字字如珠、顿挫有力等等。建议文章中多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句、典故,甚至故事等,给文章严肃中增加些生动,严谨中增添些活泼,增强文字材料的可读性。
作者: 红江燕 时间: 2018-1-17 21:19
标题: 写公文前搜集筛选材料最重要
作者: 红江燕 时间: 2018-1-17 21:39
作者: 一默如雷 时间: 2019-11-9 23:04
收集资料是最基础的工作,多谢分享
作者: 拈花微笑 时间: 2019-11-19 23:28
材料本身是一个内容庞杂的集合体,来源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稳定不变的,也有流动多变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表象与本质一致容易提取的,也有表象复杂而不易提取的,等等。如果不加以留心,不刻意去做这个工作,材料就可能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地占有它。
作者: 灵丘县委办公室 时间: 2019-11-24 21:23
料收集要有—个全盘的计划和实施策略,否则费时费力,难见实效。
作者: 方妞妞 时间: 2020-1-19 15:35
学习借鉴经验,提升自己能力
作者: 三凡 时间: 2021-8-25 12:09
积累材料,是借力打力的重要手段,借观点、借机构、借素材、借词句,往往能达到立竿见影快速写稿的效果。
作者: 老刀 时间: 2021-8-28 14:51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作了《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的讲话,大家有空可以找来阅读,全文内涵丰富宽广,思想深邃高远,文风清新朴实,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责任感。大家可以学习借鉴。
作者: 国峰 时间: 2021-9-14 10:27
材料本身是一个内容庞杂的集合体,来源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稳定不变的,也有流动多变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表象与本质一致容易提取的,也有表象复杂而不易提取的,等等。如果不加以留心,不刻意去做这个工作,材料就可能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地占有它。
作者: 王大拿 时间: 2021-9-15 17:03
收集要有—个全盘的计划和实施策略,否则费时费力,难见实效。
一、材料的日常积累
; Z3 `+ {; m$ D" \3 N: a4 s0 P
日常积累材料量忌支离破碎和彼此缺乏联系。因为
作者: 2236801266 时间: 2021-9-22 10:20
66666666666666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作者: 衣衫都老了 时间: 2021-10-13 16:44
改头换面又是一篇文章
作者: 菜鸟小菜鸟 时间: 2024-12-7 14:31
日常积累材料量忌支离破碎和彼此缺乏联系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