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干部教你起草领导讲话稿 [打印本页]

作者: 山羊胡    时间: 2018-1-28 12:05
标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干部教你起草领导讲话稿
本文转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原副局长臧杰斌的一篇文章。臧杰斌同志长期从事领导文稿起草工作,思维层次高,文字功底深,堪称领悟领导意图和拿捏文稿尺度的高手,他的经验体会值得悉心揣摩和体悟。

* d0 q% Q# U$ \! C3 q# z! M5 U9 O : q5 g7 `& B4 k! {" g( R6 h $ S! u' ^- e+ q5 r& q1 y' z! h1 @2 _* i3 F; W& Y' z& r
9 e m: n$ N4 A, X! x $ F$ o) i0 B3 ]& t" m
谈文稿服务中的几点体会
' L/ ?: {8 X* f9 X/ C- A & P. W4 w& J9 V: a: I
 
Z/ C) x3 o: L' d+ S8 `* W % w P' j; [+ j( A
起草文稿的过程,是一个提高认识、锤炼思想,分析问题、找准原因,提出措施、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体现着起草者的以文辅政水平和参谋决策能力。这里,结合自身实践,谈一下文稿服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与大家交流。
' O2 u9 W8 q9 s3 d4 `( E; h& D2 L# k% l+ i7 U
 
6 G" ~5 Z8 |. E5 h8 J# y; P3 Y3 G0 R7 n c! [# ~0 F
领会与拓展
2 h+ L! k3 Z) o' S, v8 E2 I) m8 e6 m1 g) R; ^4 n- ~5 R- y6 J; I! }, |
 
l( g' B9 o; r% V) m7 n % o- W+ b4 n: [ - B: ?% L* D. w2 o & [, {2 d* I' v4 g9 @
吃透、摸准和领会、拓展领导意图,对机关干部写好公文特别是写好领导的讲话稿,尤其重要。
5 d; N9 n' m* g- E) R 7 Y" Q) n. x5 v) c i$ u
 
/ Y( O- d1 a& M# F/ r! C , g% x7 T; n0 x" s& b! ^
要善于分析领导的意图。一要十分了解领导的脾气和性格,一般的处事原则、方法和工作习惯,尤其要注意了解其某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二要尽量多地接触和观察领导处理各种事务的思路、方法和技巧,无论其是否与己有关。三要广泛收集和了解机关内部的多种背景情况和材料,注意查阅各种档案资料。其中,特别要注意观察领导是怎样处理具体问题的,逐步总结积累经验教训。要努力做到:当领导对某项工作有了某种思维萌动时,能有所共思;当领导酝酿某项工作时,能不谋而合;当领导作出某项决策部署时,能心领神会。能做到这些,非一日之功。
* ~: q* Y' o+ m {9 g# K4 T, _ - g* V. G6 |# t& d
 
% O8 |# u$ z4 ?" x3 e! u9 n3 C/ z* `! W / y4 c; _! j6 _7 {( P1 _: G, O' o
要善于捕捉领导的意图。不论领导的意图如何隐晦、朦胧,总是要依附于某种媒介以恰当的表现方式传递出来。有时我们从领导在文件中的某一句话下面作标记这样的小事中,也可以分析出领导对文件中涉及问题的态度以及重视的程度。在某些特殊场合,领导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一句话,也能表明领导的某种意图。因此,要细心揣摩,从领导的一言一行中把握其心态,了解其心理。
6 B0 C8 _; K; e$ x) ~" {3 j ^; `5 D# N9 `' D8 S( K
 
1 v* y+ @; O5 _* y& \ ! \4 n+ T+ N# y/ ~
要善于判断领导的意图。这需要下级具有敏锐的观察反应能力和很强的理解能力,经常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对领导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适应性。比如,随领导参加会议时,可以设想,假如你是领导你将如何讲话,再看领导是怎么讲的。如果该讲话稿是由你负责起草的,就更要注意领导是严格按照稿子讲话,还是有所取舍、有所发挥甚至另起炉灶。认真比较、反复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就能从中找出与领导的差距。
5 g% M6 I7 |1 V1 ?! N4 } % U6 @' T8 `5 l: S q! s
 
; ?$ e" }. }4 g$ B: h ) ]5 W" n5 M, f9 d
要完善和深化领导的意图。从表达的内容来看,领导的意图一般分为两种:确定性意图和非确定性意图。所谓确定性意图,是指领导经过思考、酝酿已经定型的意图。所谓非确定性意图,是指领导在决策前的思考中产生的尚不明晰、不太成形的某些意向。
& d4 q/ p) W9 k, h* T, F 2 R+ t! w, Q, e! g' E I: W# W: O. h
 
# O& f( V4 p: G$ E6 O$ a 0 e. F/ ]( R( q# r. p; _* h
领导在情况尚不完全掌握、事态还不明朗、时机还不成熟时,往往不会急于形成自己明确的意图、判断和系统的工作方案。此时,文稿起草者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观察,在密切关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同时,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沿着领导的最新思路做好完善和深化工作。那种原话直录、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对领导尊重,其实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为此,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 ^8 N: G' a7 S1 K2 P* I & D3 Q C% { S8 S
 
F1 a7 Z' U& \! I b9 d8 J$ e; r; l' k
善于拾遗补缺。领导交代的意图或许只涉及某项工作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可能还会涉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但领导没有明确交代。这种情况下,文稿起草者就要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实领导的意图,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
. E$ X: g6 j3 ^5 n7 m Z* r 4 q s* B' K0 u+ d$ a7 |: P! \
 
" [* n# @0 _6 y) p 4 z9 n ~) x) }+ T3 M
善于提炼升华。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有时领导只讲一些感性认识,来不及从理性的高度进行阐述。这就需要文稿起草者对领导提出的问题进行延伸思考,把感性的东西升华为理性的东西,从而使文稿趋向深刻鲜明。
+ y- a. u0 ~: _0 j, p9 b1 B) n7 P, @7 E2 S
 
( e$ K0 n8 H& t- i1 N; O , n- B- @3 m$ o4 G
善于连贯思考。领导在工作实践中经常会产生一些闪光的思想和独到的观点,文稿起草者要善于对这些尚未成形的、分散于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的思想进行连贯推理、归并整理,使领导不够明确的意图变成明确的意图,一般化的意图成为有特色的意图。
; P" ~; q) [1 A \ ( O; u. y# c, r% l. f. V& f
 
+ \% h* Z. L* |$ e( h' D4 h$ w" ~% u
合理调整修正。领导的有些意图可能只是初步的设想,本身还不够完善;有些意图由于客观事物、客观情况发生变化,变得不切合实际;有些时候可能难免对个别细节考虑不周,甚至有的意图本身就不正确、不全面。这就要求文稿起草者不能一味盲从、逢迎,要避免无原则地认同,做到有针对地弥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不违背领导总意图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和修正,这样才能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符合客观实际。  
- H- z2 P L# e$ O9 W" l! W. D * A$ K4 }" ]! h. J) C
 
# m/ S9 g; n6 \8 M. A* u+ I! D+ E; L3 n8 g1 p! s' ]
筋骨与皮肉
! }2 \, t5 v1 w- T ( M$ v2 m, c! c" _# @3 L& T9 g' F+ v
 
& m" W' z5 S* F" M2 I ( Z" `! p- S8 ~6 c+ v3 S' F8 z. Z
文章也像人一样,有其筋骨皮肉。所谓筋,就是公文的立意、思路;所谓骨,就是公文的结构、层次;所谓皮,就是公文的格式、规范;所谓肉,就是公文的语言、论述。筋骨决定皮肉。对一篇好公文来说,筋骨是根本性、决定性因素。
" v- i7 [" o- A m7 v4 v. w7 f; {% }2 n8 a/ A
 
! N4 M3 o0 U* r2 E; g # n: O6 F% I$ m/ Y4 B0 `$ s
(一)文章的立意要高
1 i5 T/ P" n$ a$ A4 k9 E+ L9 } % r0 r; H) n, E# x) `
 
4 T+ A/ R! }0 ?; E9 S X+ K . j0 \4 B+ i, E% y/ K - ]3 f( G2 D; P( \6 ?) O, T' M* ^. o& E2 l" D O$ [& ?
立意,是指文章的精神、气质、风骨、神韵,是统领全文、贯穿全篇始终的灵魂。立意高,文章才能显得大气,文章的思路才能打开、才能清晰,文章的语言才能拿捏得当。如果立意平淡,文章在起跑线上就算是失败的。
% l3 T, s. L" M1 B& k' G7 h! z T0 h5 [
 
7 j4 h. A% `: R, p$ ]& u9 P. d1 @9 s 4 l2 O1 n1 m/ {: V
要学会画老虎在起草和修改文稿时,要有虎一般的威风和气势,多一点全局观、战略观。有画虎之心,还得有画虎之技。有效的办法就是防止就事论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要学会跳出来,尽量摆脱具体材料的羁绊,提炼出总体思路和带有倾向性的观点。这就要求在实际动笔的时候,注意将叙事与明理结合起来,在陈述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将其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完善与归纳概括,提出原则性意见。
* Z- x. }& ?- w2 j4 m0 F( ~; s% [7 N) q% ~( M3 F( {9 T
 
7 G7 z+ Y3 k& x - [/ t2 E; r+ }" X4 C
要学会嚼甘蔗要想实现画成老虎的雄心壮志,还得有慢嚼甘蔗的作风。写稿子的人,常把构思比作嚼甘蔗。谈到嚼甘蔗,似乎人人都会,其实不然。不善于嚼甘蔗的人,心急气躁,大咬一口后,随便嚼上几口就吐了。而善于嚼甘蔗的人,不急不躁,细嚼慢咽,甚至有时会停下来,细细地品一品。定立意、出思路、拟提纲也是这样。不断打腹稿,不断修正完善,掰开揉碎,千回百转,殚精竭虑,等把思想嚼烂了、嚼透了,就会自然而然地一吐为快
, z* Y$ ^- C r8 c& ?3 G- I ?0 O , U/ G7 C" M6 V
 
6 E( o/ ], B, ~! u, E+ J5 s$ p8 B6 K! t* c6 t! o, B# P% N+ h) y
/ m y7 L+ f! R) k' a' i) z: O4 Q; W o2 v* g/ p
 


作者: 文字游戏    时间: 2018-1-28 15:28
对有一定写作经验的笔杆很有点醒的作用,新手看了,作用不大
作者: 行文流水    时间: 2018-2-26 16:17
定立意、出思路、拟提纲也是这样。
作者: chenye7979    时间: 2018-3-2 10:21
楼主好文章,支持楼主!
作者: zsk    时间: 2018-3-2 10:29
要学会“嚼甘蔗”。要想实现“画成老虎”的雄心壮志,
作者: beijiguang    时间: 2018-3-5 15:58
前人经验总结,很好的一篇文章
作者: zlrome    时间: 2018-3-8 17:15
, m$ e4 L# D# ^/ m* W5 U, D1 J2 A0 ?
写得很好,有见度、有广度、有深度、有精度、有力度。
作者: hjj870823    时间: 2018-3-9 20:56
好好照顾自己空间留言睡觉觉就地解决对你的
8 d( c  E+ b# x" Z
作者: gavintans    时间: 2018-8-30 22:54
善于分析、了解领导意图,从以前领导的讲话稿挖掘。
作者: zjxqzk    时间: 2018-9-3 09:35
对有一定写作经验的笔杆很有点醒的作用
作者: 原子    时间: 2018-9-3 15:47
要想实现“画成老虎”的雄心壮志,还得有“慢嚼甘蔗”的作风。
作者: 黄叙阳    时间: 2018-9-6 15:17
“立意”之“意”,是指文章的精神、气质、风骨、神韵,是统领全文、贯穿全篇始终的灵魂。立意高,文章才能显得大气,文章的思路才能打开、才能清晰,文章的语言才能拿捏得当。如果立意平淡,文章在起跑线上就算是失败的。
作者: 洪建兵    时间: 2018-9-6 16:34
善于“嚼甘蔗”的人,不急不躁,细嚼慢咽,甚至有时会停下来,细细地品一品。定立意、出思路、拟提纲也是这样。不断打腹稿,不断修正完善,掰开揉碎,千回百转,殚精竭虑,等把思想嚼烂了、嚼透了,就会自然而
作者: 肖委信    时间: 2018-10-12 11:14
文章从领会领导意图、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逐一展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操作性,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作者: zjsnima    时间: 2018-10-15 10:58
是这样。不断打腹稿,不断修正完善,掰开揉碎,千回百转,殚精竭虑,等把思想嚼烂了、嚼透了,就会自然而然地“一吐为快”。
作者: 小豆芽j    时间: 2018-11-8 09:22
都是经验之谈,值得细细品味揣摩
作者: 微雨晨曦    时间: 2018-11-18 08:41
没个懂材料的师父带,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写了五年,看了这篇帖子,多了好多感悟
作者: 心系曲洧    时间: 2019-5-14 17:39
谢谢分享,希望自己可以领悟多一点。
作者: 程健锋    时间: 2019-5-22 09:26
笔当传言,文以载道。写作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行政综合文稿作为党政机关表达意志、传递信息、交流情况的主要载体,直接反映了党政机关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对社情民意的掌握情况、对重大问题的分析处置能力,在指导工作、服务群众、助推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全市各级综合文字工作者怀着对桑梓的无限热爱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站在时代前沿,把握发展大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高参、献良谋,在平凡中书写人生,在追求中挥洒青春,用长期的辛苦劳作和不懈奋斗实现了自身价值,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心血、贡献了力量。 这本《坐而论道》,汇集了全市党委办公室系统诸多综合文字工作者的近百篇作品。文稿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对从事综合文字工作的认识与体会,也有对文字综合工作者素质的反思与漫谈,还有对如何提高文稿质量的分析与思考。作品或以文采见长,让人感叹其文笔之隽永、知识之广博,读时如沐春风;或以构思取胜,环环相扣,让人一气读完仍欲罢不能;或以独到的视角阐述观点、感悟人生,思想深邃、认识深刻,让人折服。可以说,每一篇文稿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段不平凡的追求、一个无限美好的梦想,凝聚着广大综合文字工作者的心血,也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综合文字工作者的才华和风貌。相信,这本书的付梓出版,必将对提高全市综合文字工作和机关工作水平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 I- k& f$ v# v6 ]1 r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希望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干部能够认真研读,充分借鉴和吸收书中的经验与体会,从中学到更多东西,促进自身全面成长。也衷心希望广大综合文字工作者再接再厉、勇于超越,在综合文字岗位上创造出新业绩,为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m2 R: O' c7 O1 i . ?/ ^+ z% [, w# g y   # b% a* u4 A' Q/ u9 Y     3 h- ?, p5 n; W' u% g5 {8 t- b9 t                  浅谈领导讲话稿的起草  - I, T. T# K9 q m$ E   2 v! L/ C+ B, a* _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为准确、完整、流畅地表达思想、分析问题、提出要求而撰写成文的讲话材料,是领导实施职能、参与公务、从事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起草一个好的领导讲话稿,对于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I. X o; n0 G0 ?2 a / [6 }# {6 Q' @! j8 `% x5 g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有很多种分法。对于党政办公室综合文字工作者而言,一般有以下几种: . Z/ M$ O/ ?; Q' k; q' Y- ]$ e9 ?% q , R0 m# K. J) }' z( r: l 1、党代会、人代会报告。是指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安排部署的讲话材料。这类讲话稿是非规范性公文中最规范的文稿,属于“大块头”的领导讲话稿,一般都有相对严格的格式和框架。时间上,它要涵盖本届党政领导班子五年或者一年来的整个工作情况;内容上,涉及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的情况;结构上,一般分为回顾总结和安排部署两个部分。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这类讲话稿往往属于纲领性文件,除过一般的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语言精练等要求外,更多的是要突出思想、体现思路、彰显气度,还要写得有文采,起到鼓舞、动员的作用。 2、全委会议讲话。是指党委班子向全体委员报告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的讲话,一般包括过去工作回顾和今后工作安排两个部分。现在我们一般分开起草,工作回顾部分跟党代会、人代会报告有相似之处。今后工作部署一般是在全会最后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这个讲话稿在内容上一般包括对形势的判断、重点工作的部署、作风建设等几个部分,要写得大气、有深度、有远见,体现一级党委的宏观指导和科学决策能力。也有以某项工作为重点而召开的全委会,主要任务是安排某个方面的工作,并以此为突破口,总结一个季度或者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h6 {1 H! [, |# j8 q3 ?( v 3、专题会议讲话。主要是对某项具体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这类材料一般由意义、重点工作和组织领导三部分构成。意义要讲得入情入理,让人信服,起到激发斗志、鼓舞士气的作用;重点工作要抓住关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要让具体实施单位和人员知道怎样做;组织领导要讲清责任、时限、考核、奖惩等,从而保证工作任务的落实。例如,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的招商引资、双创工作会议,还有组织、宣传、政法等专业会议都属于这种类型。 - t" n+ O5 q/ M" u; F ' z) a# K) D* z2 q. g 4、现场会议讲话。这类讲话稿相对形式比较灵活,既要总结经验、宣传典型,也要指出问题、提出要求。总体要求是要有现场感,起草者必须全面了解会议的各项内容,提前掌握会议的各种材料,特别是对发展亮点和先进经验要作深入的剖析总结,宣传什么、推广什么、问题在哪里、具体的措施怎样都要全面掌握,细心研究,认真总结提炼概括,体现在领导的讲话稿里面,切忌闭门造车想当然。 5、工作汇报。这也是最常见的文稿,与讲话材料和汇报材料最大的区别是:领导讲话是让别人怎么干,是指令性的;而汇报类材料是介绍我们怎么干。一般分为综合类汇报或专项工作汇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打算,重点在第二部分,要求写得客观、准确、理性,让人一听即明白汇报单位做了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解决等等。 , e* `4 }; p ], q 6、经验交流材料。这与汇报有相似之处,但重点在于给人以启示和借鉴。一般由做法、成效、体会三部分组成。做法要有独到之处,有很强的操作性。成效要讲充分,可尽量用对比的手法,多用一些数字,让人信服。体会是在对实践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作出的理性判断,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对某一领域或某项工作有着指导意义。 4 k- n) O0 c/ L 本帖隐藏的内容 7、节庆讲话。主要是对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的庆祝或者纪念。根据节日或活动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类讲话一般由过去的经历启示、现在的形势和未来的打算三部分构成。语言要饱含深情、富有启示性、鼓舞性、号召性。例如,在纪念建党80周年、纪念建国6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等等。 & a; Y7 C$ \* H 8、各类致辞。出于答谢、慰问、庆贺等目的,在各种非正式会议仪式、场合的讲话稿。一般包括欢迎词、答谢词、慰问词、祝酒词等,还有文艺演出、签约仪式、奠基仪式、启动仪式等等。这类讲话稿的特点是篇幅简短,感情浓厚,措词严谨,言简意丰。 / U- |1 L; a4 [4 N+ V8 ?$ X 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是最难把握的,因为每个领导的风格不一样、每次讲话的重点不一样、底下的听众也不一样,所以在撰写上也有所不同。但明白了其中的规律,掌握了基本的技巧,起草起来也并非是一件难事。总体而言,起草一篇好的领导讲话,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找准结合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是领导讲话的第一目的,也是起草文稿应该把握的重要原则。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文件、讲话无论是上级的还是下级的、外地的还是本地的、去年的还是今年的,都似曾相识。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起草者对上级的政策把握不到位,对本地实际理解不透彻,对外地的情况了解不全面,写稿子想当然,干工作凭经验,这样的讲话自然会落入俗套,对实际工作产生不了任何作用。作为文稿起草者,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在把握上情、吃透下情、了解外情上下功夫。所谓“上情”,主要是指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会议文件及领导讲话的主要精神。所谓“下情”,是指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区位特点、产业优势、文化基础,以及工作进展情况。所谓“外情”,指的是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发展趋势、研究动态、最新观点,各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等等。起草领导讲话稿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上情、下情、外情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综合考虑、深入研究、细心体会。一方面,要反复学习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尤其要细心研究新下达的文件、新出台的政策,搞清楚它们的精神实质和普遍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要深入地、全面地、动态地调查研究本地情况,从中搞清楚下边究竟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干部群众有哪些主要的意见和呼声。同时,也要全面了解外地的成功做法和鲜活的经验。掌握了基本情况之后,就要以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为指导,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以外地的做法和经验为参考,对本地的全部情况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从大量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揭示最本质的东西,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目的。这样以来,起草的领导讲话稿才会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际措施,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地方特点,文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会自然的得到提升。  二是关门当领导,增强思想性和指导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只谈情况,不谈观点,是开材料仓库。人的头脑是加工厂,没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经过加工,要产生观点,用观点统帅材料。”每一篇成功的领导讲话稿都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对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综合文字工作是表达领导观点、更重要的是阐发领导思想的工作。作为领导讲话稿的起草者,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会议的性质和目的、参加会议的人员,在此基础上从领导的角度去分析和确立“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该怎样讲,不该怎样讲”、“该讲到什么程度、不该到什么程度”。特别是要学会用领导的思维和眼光来认识问题,无论是长远规划、重大事项,还是近期工作、具体问题,都要做到由点及面、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内因与外因的联系,重视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研究,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破解。总体上讲话稿的起草要做到站得高,突出战略性。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来确定文稿的立意和定位,充分反映领导的政治眼光、思想境界、政策水平和学识才干,考虑上级的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达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切忌就工作讲工作。要做到想得深,突出指导性。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问题要“牵一发动全身”,分析问题要深刻透彻、入木三分,解决问题的措施要科学得当,富有操作性。要做到写得全,突出科学性。全面思考,整体把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考虑需要、又考虑可能,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想到正面典型、又看到薄弱,避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不断提升领导讲话稿的质量和水平。 ! n" s; v" I& S; {: r# A# k 三是倡导好文风,增强创新性和生动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文风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问题,而是对客观事物和读者、听众的态度问题,是思想方法的问题。作为综合文字工作者,我们应该也完全能够成为优良文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起草领导讲话稿要力求做到“短、实、新、活”。短就是篇幅短。简短精炼,直截了当,重点突出,力避数字、事例成串,道理、措施无边,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材料的选用上,要处理好轻重;在层次的表达上,能不展开的就不展开;在语句的遣用上,不转弯子、不讲套话、不述交叉的事、不用重复的词。实就是内容实。坚持实事求是,实实在在,不搞花拳绣腿,不讲官话大话,不讲不解决问题的话,不讲脱离群众的话,文章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新就是立意新。朱镕基任国务院总理期间对国务院办公厅的同志讲:“我最希望的是,稿子中有新思想、新材料、新见解。”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在立意上,有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在取材上,要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在反映问题的角度上,要独辟蹊径,变换眼光,避免雷同。活就是语言活。讲话稿固然要求平实、朴素,但决不排斥语言的生动和创新。起草文稿,要善于引用名言、警句、俗语、古诗和历史典故,学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基本修辞,也要学会正话反说、老话翻新等等,收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 b6 r7 ~+ p# }2 E; O' M 起草领导讲话稿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个硬功夫,关键要靠自己的学习、实践、感悟和探索。相信,在新的发展时代,广大综合文字工作者一定有更多的体会与思考,也一定会用手中的笔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 kuanzhichen    时间: 2019-7-8 21:44
、气质、风骨、神韵,是统领全文、贯穿全篇始终的灵魂。立意高,文章才能显得大气,文章的思路才能打开、才能清晰,文章的语言才能拿捏得当。如果立意平淡,文章在起跑线上就算是失败的。 , R& B9 C) `5 b3 D0 @. \; S# m  
作者: 453600601    时间: 2019-7-17 20:40
口就吐了。而善于“嚼甘蔗”的人,不急不躁,细嚼慢咽,甚至有时会停下来,细细地品一品。定立意、出思路、拟提纲也是这样。不断打腹稿,不断修正完善,掰开揉碎,千回百转,殚精竭虑,等把思想嚼烂了、嚼透了,就会自然而然地“一吐为快”。
作者: 槟榔    时间: 2019-7-18 11:37
文章也像人一样,有其筋骨皮肉
作者: jwd4278361    时间: 2019-7-19 11:33
好经验,实用性很强,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参考
作者: 微微一笑很倾城    时间: 2019-9-29 15:25
定立意、出思路、拟提纲也是这样。
作者: 躺在向日葵上    时间: 2019-10-19 17:16
要学会“嚼甘蔗”。要想实现“画成老虎”的雄心壮志,还得有“慢嚼甘蔗”的作风。写稿子的人,常把构思比作“嚼甘蔗”。谈到“嚼甘蔗”,似乎人人都会,其实不然。不善于“嚼甘蔗”的人,心急气躁,大咬一口后,随便嚼上几口就吐了。而善于“嚼甘蔗”的人,不急不躁,细嚼慢咽,甚至有时会停下来,细细地品一品。定立意、出思路、拟提纲也是这样。不断打腹稿,不断修正完善,掰开揉碎,千回百转,殚精竭虑,等把思想嚼烂了、嚼透了,就会自然而然地“一吐为快”。
作者: 赵北星    时间: 2019-10-24 10:06
要想实现“画成老虎”的雄心壮志,还得有“慢嚼甘蔗”的作风。写稿子的人,常把构思比作“嚼甘蔗”。谈到“嚼甘蔗”,似乎人人都会,其实不然。
作者: 江门秘书    时间: 2019-11-23 13:42
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作者: gwzxtop    时间: 2020-3-15 20:27
经典定立意、出思路、拟提纲也是这样。不断打腹稿,不断修正完善,掰开揉碎,千回百转,殚精竭虑,等把思想嚼烂了、嚼透了,就会自然而然地“一吐为快”。
作者: 张家口秘书    时间: 2020-3-25 16:15
对有一定写作经验的笔杆很有点醒的作用
作者: 职场小厮    时间: 2020-5-21 16:34
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是救急,解渴。
作者: tuantuan    时间: 2020-5-26 10:33
受益匪浅,结合自身实际慢慢体会
作者: 四节    时间: 2020-9-7 17:28
要想实现“画成老虎”的雄心壮志,还得有“慢嚼甘蔗”的作风。写稿子的人,常把构思比作“嚼甘蔗”。谈到“嚼甘蔗”,似乎人人都会,其实不然。不善于“嚼甘蔗”的人,心急气躁,大咬一口后,随便嚼上几口就吐了。而善于“嚼甘蔗”的人,不急不躁,细嚼慢咽,甚至有时会停下来,细细地品一品。定立意、出思路、拟提纲也是这样。不断打腹稿
作者: 蓬州司马君    时间: 2020-10-22 15:59
对有一定写作经验的笔杆很有点醒的作用
作者: wllryzsr    时间: 2020-11-24 10:31
文章也像人一样,有其筋骨皮肉。所谓筋,就是公文的立意、思路;所谓骨,就是公文的结构、层次;所谓皮,就是公文的格式、规范;所谓肉,就是公文的语言、论述。筋骨决定皮肉。对一篇好公文来说,筋骨是根本性、决定性因素。
作者: 天猫    时间: 2020-11-28 22:29
非常详细,很有启发,希望多发类似的文章 。
作者: 诸子百家    时间: 2020-12-16 14:01
要学会“嚼甘蔗”。要
作者: 红杉树    时间: 2021-4-7 14:31
经验体会值得悉心揣摩和体悟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