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5 \7 f4 }1 c' [) [深刻领悟从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出发理解党史。对党史中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不能采取真空化的方式,抽离历史事件产生与发展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同样,对党史中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也需要结合历史与时代的具体条件给予全面、历史、辩证的评价。既不能单纯将历史过程的成功或失误归功或归咎于个人,也不能脱离历史和时代发展条件的限制而以今人的标准去衡量甚至苛求前人的实践。# x2 u! z* a4 _+ _' ~$ a1 K, Y* s A
( P O, g: s7 i1 T7 d# ^$ n( m2 A! Y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 张明9 \9 k1 [' m- z; y U/ k( K |4 M) D
6 V) E- ?. e: C% y7 n& R【历史视野】党史姓党的历史依据0 V1 W+ w# u- E5 X& A$ w
R0 P' n, B) _3 A4 H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全书贯穿“党史姓党”的重要论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党史工作性质作出的重大判断。古今中外的历史编纂工作全都告诉我们,历史编修工作从来都有着明显的阶级属性。在阶级社会中,根本不存在所谓超阶级的、纯客观的、没有政治属性的历史。) C9 D4 q3 N9 R+ R2 t
0 }- Q1 \4 @6 L9 X D6 r3 K7 y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史姓“义”,此“义”即所谓奴隶主阶级或封建统治阶级之“大义”,是一种政治属性、政治性质,其价值取向无外乎维护奴隶主阶级或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孔子所编《春秋》,就其性质而言就姓“义”,他的“春秋笔法”就是典型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大义”的笔法。司马迁与他的父亲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史官,又都受到过封建统治者的迫害。但是,司马父子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诚却不容置疑。在史学编修工作中,他们都忠诚地坚守着封建“大义”。' q& L3 {# w6 r7 M+ e) u
1 Q# G3 f! U4 u4 s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是“史意”的坚定捍卫者。章学诚特别重视在史志编撰中体现其鲜明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指导思想谓之曰“史意”。就其本质而言,“史意”是一种性质、一种属性、一种封建“大义”。诚如恩格斯所言,统治阶级的思想从来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西方史学家也同样重视史学工作的性质、重视史学工作姓什么,他们也力图使历史编纂工作不仅真实,而且有“意义”、有“价值”,符合西方史学所服务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 j& H N, i# g# V9 ?4 G+ W0 x- ^3 M& f# K# U
就我们而言,党性就是我们需要在历史记述中通过诸多方式强化的“主观性”。我们党的性质,是我们党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这个标志在于她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这些质的规定性,当然也必然是党史工作的质的规定性。由这些规定性所规定的价值取向,也必然是党史工作的方向,是党史工作的“意”,是党史工作的“大义”。: ~5 q% p1 F* C9 o R* M1 ^
3 A. B6 N9 p% I5 o: X8 t, j
深入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要深刻把握这一光辉文献所蕴含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正确分析、综合、判断和处理学习党史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把握学习党史的任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党性原则、坚守“党史姓党”的重要论断,保持忠诚的品格,在事关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不退让半步。( M J1 J1 o. o- s7 ]
6 T# O/ j7 K7 |! n4 m——中共厦门市委原党史研究室主任 单辉 2 K2 S+ f B0 h . J7 a! \1 x& D8 C5 v6 P; t Z& p S(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1年第5期)0 ~, G6 o5 O, Z& A* e
5 m" {* R, e/ r- h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