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铁有痕 踏石有印; S6 V5 c8 ~* z0 Y: y$ n C: D
在增进民族群众感情中选准“四点”: 着眼点 切入点 着力点 落脚点 Q" Y+ y' E5 r% b6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0 `1 b( t6 G& M; h& J- `% f! J 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心得
% B' v, _* Y/ s& L! E" n7 A
* f, ~, v6 L& y$ G1 O, X7 g7 F" w2 N/ v,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中指出: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不等不靠,立行立改,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通过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我认为,为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结合民族工作实际,选准“四点”增进民族群众感情。
% \9 L9 p7 T3 j2 c1 D3 r, `
. b7 O6 t3 k* K: |3 p 一、端正态度是增进民族群众感情的着眼点。端正服务态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领导干部在从事关系群众利益的工作时,是例行公事,还是发自内心,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不好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效果大不一样。共产党人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民族群众服务的宗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一名民族工作者,要深刻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信念。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说得好:“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所以他在风雪漫天的深夜,把救济钱物送到贫苦农民的手中。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使人民群众从事实上感到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E* \' q2 N4 g) Z, a
% \3 h! j3 S8 n9 u" R
二、改进作风是增进民族群众感情的切入点。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民族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改进作风重点在于基础工作。在----走访调研时,要统筹安排时间和地点,不要集中或轮番去调研。要简化接待,简轻当地负担, 不搞层层陪同,不安排超标准住宿,原则上安排工作餐或自助餐。从严控制参加调研陪同人数和用车数量,一般工作调研,相关科室1人陪同,只限1辆车。要遵守上下班考勤制度,在工作时间里,遵守工作纪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O! ^7 O9 m1 Y
^% {3 u8 z% }0 y
三、查找问题是增进民族群众感情的着力点。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必须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着力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通过前段学习,要再次深入对照剖析和推心置腹的交流,进一步查找理论学习不够、工作调查研究不够、破解民族发展难点问题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刻查找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要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团结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凝心聚力。( A B. {5 d4 j# Y/ r' l
[' A1 g( e# y' a/ p2 X- p 四、服务群众是增进民族群众感情的落脚点。重视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进一步深化“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更加主动联系服务群众,在体察民情中掌握实情,在群众中发现矛盾、捕捉问题,在基层一线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走基层”活动就是要让我们机关党员干部都走近群众,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多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心与心交流,真心诚意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有困难,要不厌其烦,主动提供帮助;要在帮扶村和联建社区建立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台帐,时刻惦念,时常关心,嘘寒问暖。扎实开展“联建帮扶”活动,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对子,共发展,做到群众不致富,责任不脱钩,让广大群众从党员干部身上感受到党和政府爱民的真感情。; i" I" w& n6 a
" P$ w# J0 `5 D 总之,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服务好少数民族群众,在新的形势下,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深入了解民族地区情况,掌握一线资料,为市委、市政府和省民委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与少数民族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2 C) T9 I1 |( v3 b
% R* O6 R% M$ a; ]8 c
& u3 h+ W5 y# c! W/ ?1 s;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