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当前,安全发展正处于承压负重、爬坡过坎关键阶段,国内近期事故教训惨痛深刻,叠加“世运会”特殊防护要求,我市危化品、烟花爆竹领域安全形势复杂性与严峻性空前凸显。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会议,旨在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和“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一不可逾越红线的核心指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系列最新决策部署,系统分析形势、精准部署举措、压实责任链条,全力打赢这场安全生产的攻坚战、持久战、保卫战。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扛牢政治担当,强化忧患意识,夯实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铜墙铁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对照中央新近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指导意见》与省委《“十四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深化实施方案》,检视我市危化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现状,既有专项整治阶段性成效支撑(如事故数据连续下降、隐患治理突破性进展),更需清醒正视责任悬空、能力短板、新旧风险交织叠加等深层次矛盾,尤其在“世运会”大考临近、极端天气高发频发、产业迭代加速推进的三期叠加关键关口,任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都可能导致颠覆性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将安全生产视为必须扛起的千钧重担,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枕戈待旦的备战姿态,切实把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职责刻在心、扛在肩、抓在手。 (一)高站位深悟安全使命,校准人民至上政治坐标。确保思想认识始终是行动先导,深刻领会新时代安全发展新内涵新要求。安全生产是贯穿“国之大者”实践维度的生命工程与民生底线,直接关联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心系“国之大者”,对标最高政治站位,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核心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理解统筹发展与安全是必须遵循的全局战略与根本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在谋划发展、推动项目、实施管理全过程植入安全基因,将安全要求内化为决策前置条件、规划基本要素与项目准入关口,从根本上杜绝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视安全的思想偏差与行为误区。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与警示教育,构建常态化安全学习教育体系,引导各级干部和企业主体深刻认知安全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可或缺的核心维度,是必须不折不扣恪守的铁律红线。 (二)全方位透视风险挑战,构建清醒审慎认知体系。精准识别当前风险格局演变特征与衍生路径,提升预见性判断力与防控靶向性。危化品、烟花爆竹领域安全管理既面临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基层监管穿透力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固有难题,又叠加了氢能储运、锂电池储能、新型材料合成等前沿领域技术风险认知滞后与监管标准缺位新挑战,同时极端气候事件频度强度显著增强显著放大了生产储存运输全环节环境风险。必须立足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视角建构系统化的风险认知图谱与动态评估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情景模拟、仿真推演等技术手段穿透风险表象,厘清风险耦合节点、传导链条与致灾机理。完善风险分级分类管控体系,将监管资源精准靶向高危环节、薄弱区域与问题企业,实现风险辨识从经验判断向科学精准跃升。各成员单位要建立信息共享与风险会商机制,动态发布风险预警提示清单。 (三)强根基压实责任链条,锻造铁肩担当治理体系。健全横纵贯通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确保压力传导至末梢举措落地见实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法定要求,构建立体化、网格化责任矩阵。在党委政府层面,细化《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细则,将年度重点任务分解形成市、县、乡三级党政班子责任清单与任务清单,落实领导干部对口包联高危企业与重大危险源制度。在部门监管层面,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建立全链条联合执法与考核评议机制,明确经信、公安、交通、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危化品项目审批、过程监管、废弃处置等环节的具体权责边界与协同规则。在企业主体层面,强力推广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责述职与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严格“黑名单”联合惩戒应用,推动建立覆盖全员、贯穿全程、对接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量化考评体系。 二、聚焦本质强安,攻坚治理痛点,全力构建全周期闭环防护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针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新旧风险叠加的现实挑战,亟需聚焦本质安全提升这一核心目标,紧扣“源头治理-过程管控-科技赋能-精准施教”四维路径强化攻坚突破。要紧盯2025年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化提升行动最新部署要求,特别是《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提升的若干措施》中明确的“三同时”要求、全流程数字化监管目标、从业人员资质提升计划,将科技兴安、管理强安、人才护安作为三大主攻方向,着力破解标准滞后、监管盲区、技能不足等制约瓶颈,系统打造具有辨识度、前瞻性、能推广的本质安全新标杆。 (一)严把准入关口,固本清源提升本质安全层次。构建严格源头准入与退出机制,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的战略转变。从规划布局、产业准入、项目审批等前端环节嵌入全生命周期安全标准。一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及动态调整机制,对涉及光气、氯气、硝酸铵等剧毒爆炸物高危工艺的项目实行市级提级审批并禁止建设在人口密集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二要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审批,建立应急、发改、经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五部门危化品项目联审联批联席会议制度,将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级、“三废”合规处置能力纳入前置条件,确保新改扩建项目本质安全水平符合法定规范。三要加速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程收官阶段工作,优先保障土地置换、政策支持与职工安置,确保从根本上化解区域风险。 (二)突出智慧监管,贯通全程守护重大风险节点。依托数字技术重塑安全监管流程模式,实现风险可知可视可控。重大危险源风险隐患防控必须从人防为主转向技防优先。一是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办法》,确保全市十二家企业十八处重大危险源实现高清视频监控、关键参数(温度、压力、液位、泄漏)实时在线监测系统覆盖率、报警信号传输稳定性三个百分百目标。二是深化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平台应用拓展,贯通风险感知、智能研判、预警推送、在线交办、处置反馈、整改闭环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试点应用AI视频分析识别特殊作业违规行为与人员异常状态。三是在高危工艺装置与关键设备设施推广安装智能传感器与控制阀组,实现异常工况自动联锁、紧急停车等功能,切实通过“机器换人、自动减人”降低核心风险岗位人为差错概率。 (三)精细链条管控,织密扎牢日常监管防护网络。打造常态长效与重点聚焦相结合日常监管新范式,压实各环节监管责任。坚持无缝隙监管与全覆盖排查双轨并行。一要优化“监管+专家+执法”深度融合检查模式,引入高水平第三方机构开展工艺安全审查(PSR)、设备完整性评估(MI)、安全仪表功能验证(SIL)等专业化诊断,深挖根源性隐患并纳入市级挂牌督办清单。二要强化危化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废弃”六环节全链条监管责任衔接机制,明确交通运输、公安交警、生态环境部门在承运资质审查、运输路线管理、废弃危化品处置中的协同程序。三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环节精细管理,实行批发企业“定量分区、标识存储”、零售网点“专店专柜、实名限售”制度,建立流向信息登记平台严打非法储存与超量经营。 (四)靶向能力塑造,建强核心要素人才支撑基础。围绕关键岗位培育专业实操技能人才队伍,筑牢安全发展内生根基。从业人员素质是安全生产决定性因素。一要依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强化作业资质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动态保持95%以上,严厉惩处无证上岗、人证不符行为。二要实施覆盖企业负责人、技术主管、安全总监、班组长与操作工的“千人能力提升工程”,根据不同岗位设计差异化实训课程体系(如企业负责人应侧重法规责任认知,操作工重点训练紧急停车、泄漏封堵等应急处置实操技能),严格训后考核合格方可复岗。三要建立健全企业内训师选拔认证激励机制与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升安全知识内部传播转化效率,塑造“敬畏规程、精于技艺、规范操作”的职业安全文化氛围。 三、着眼能力前移,构建应急基石,倾力锻就高效韧性处突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我市现实风险谱系,既要聚焦氢能、新型储能等“新赛道”安全风险前瞻布防,又要立足传统领域提升跨区域协同救援实战效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应急救援是抵御事故灾害的最后防线,更是减少伤亡损失的关键屏障。必须紧密结合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与省域应急救援联动规划最新要求,聚力构建布局科学、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响应迅捷的专业救援体系。在“世运会”特殊防护期与汛期灾害高发期同步逼近背景下,要将应急力量建设视为固本强基的战略性投入,加快推动应急响应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救援能力从“单项突破”到“体系协同”的转型升级。 (一)聚焦实战牵引,磨砺科学高效应急救援尖兵。立足最大可能灾害场景强化战斗力生成,构建最严格实战化训练体系。应急救援能力核心在于“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一要全面梳理修订政府专项预案与企业现场处置方案体系,推行情景构建式预案编制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情景细化响应程序与处置要点,确保预案具有高度可操作性。二要大力推广“双盲式”无脚本实战演练模式,每季度组织一次覆盖市县两级、多部门协同、跨专业队伍参与的综合性演练,重点锤炼夜间作战、复杂气象、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的通信协调、战术决策、协同处置能力。三要推动各企业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其中一次须为夜间),演练后评估问题不足并纳入持续改进清单,提升岗位应急处置第一响应效能。 (二)聚力装备保障,筑牢科技赋能专业救援基石。按照现代化作战需求配强专业救援装备,实现救援能力质级跃升。装备是战斗力的核心物质支撑。一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30077)和省级装备配置强制性地方标准,为全市二十支专职应急救援队配齐个人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便携式多参数气体探测仪、防爆热成像仪、重型专业堵漏装置、大流量远程灭火系统等核心装备。二要加强装备日常维护保养与定期检测标定管理,设置专人管理、分区存放、状态标识,确保处于即刻可用状态。三要积极探索引进危险作业机器人、无人机三维建模侦测、激光甲烷遥测仪等智能装备应用,提升应对大灾巨灾的复杂环境探测与人员替代作业能力。 (三)前瞻谋篇布局,拓展新兴领域安全风险屏障。主动应对产业发展衍生新型风险挑战,率先打造前瞻性安全体系。新兴技术产业蕴含非传统安全风险。一要针对氢能产业链全环节(制取、纯化、储存、输配、加注与应用),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泄漏燃爆机理、材料相容性、安全间距标准等关键技术研究,编制地方性氢能安全技术规范与操作规程。二要提前布局新型储能电站(锂电池、液流电池)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重点攻关热失控早期预警、多级消防抑制、防火防爆隔离设计等技术,强制要求大型储能项目配置全氟己酮惰化灭火系统与电池包级感温自动喷淋装置。三要推动建立氢能与储能产品生产设计的安全性能追溯机制,将本质安全指标纳入相关企业绿色工厂评价体系与技术创新引导资金评审标准。以制度规范牵引产业安全协同并进,确保新质生产力在安全轨道上加速成长。 同志们: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工作永远处于进行时。站在保障“世运会”绝对安全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协调并进的历史节点,我们肩上的责任比任何时候都要重大。此次会议部署的各项攻坚任务,是对我市危化品与烟花爆竹领域安全治理能力的深度检验,更是对全体干部担当精神与专业素养的实战大考。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崇高训词,深刻体悟“安如泰山”蕴藏的重托期望,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极端负责”的执行力,以更坚定的决心、更严密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压实每一环节责任、扫除每一处隐患、建强每一点防线,用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担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奠定坚如磐石的安全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