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一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2012年4月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时废止了1996年中办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条例》的发布施行,对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办法》对比,《条例》主要有以下特点:& f2 }' ` w. t
! `/ g m) u+ v3 t
一、重新定义了公文处理相关概念
1 H* T& r1 P$ ^; {, a/ y( E/ k" O0 A+ O5 g' }* S
《办法》规定,“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也就是说公文处理由公文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工作组成。! j/ F- p( k$ u; S7 r5 n) a
7 T. S% F3 d0 I5 Q- r+ r
《条例》规定,“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其中,公文拟制包括起草、审核、签发3个环节(在《办法》中,这3个环节均隶属发文办理)。《条例》同时将整理(立卷)、归档划归公文办理范畴。经此调整,公文处理工作由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公文管理组成。
7 ~" P7 O7 W# T7 `# V
- w* H0 L! ^8 U- u3 U$ c 二、增加了公文种类7 \) a% c! R& I0 A1 J
7 O7 i% |9 b( H1 @ 《办法》规定公文种类有13种,《条例》规定文种为15种,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同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原有13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与《办法》的规定基本相同。7 A4 D/ r! a# a @4 U
2 L$ a: X& D# @) w6 G
三、调整了公文格式要素
! p$ _# a3 ]) G! |- I6 b
- }0 n/ P H- ?0 p& J( U 《条例》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T! E* n" ?4 G
6 B# B* W0 ?" `( K3 x; F" ~& f 从格式要素看,增加了“份号”、“发文机关署名”、“页码”,减少了“主题词”。考虑到《办法》虽未对“份号”、“页码”作出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一直在使用,属于增加的要素只有“发文机关署名”。5 p$ m( U' ~9 z
1 f4 ]" s" S5 m; {
格式要素的应用有以下变化:一是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办法》只要求对绝密、机密公文标注份号);二是规定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持急”“加急”(《办法》要求标注“特急”“急件”);三是规定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四是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标发文机关(《办法》未作强制性要求);五是规定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
& M- ]7 a. ~8 P8 x$ k公文可以不加盖印章。$ v3 t* H+ @( U1 q6 u3 O- N2 c8 m2 a
9 f3 c5 ? e) X6 ]4 r
公文的版式以及格式要素的具体应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将作详细规定(该国家标准尚在编制中)。5 f; ^- r; G6 E. W+ \. F! m$ M
: h: f, O$ P1 ` 四、行文规则方面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 `8 \0 _! X7 N7 D" [0 Z
/ l H) P! f) \, A( t/ n
《条例》减少了“行文规则”一章的条目,但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主要有:上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办法》只对请示作此规定);“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不得以
2 k+ I6 d; a& c: x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7 I0 A# [% L0 j7 h6 y' u2 W% C5 I
; t) |7 l' _3 X D" t 五、公文拟制更加强调程序规范5 B& \6 W" e0 O8 [5 s
8 r3 r* G! Y" \+ i
在“起草”环节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 \7 i9 r; g! j/ ]' K/ g; u
8 V& H) j9 v: T9 o/ E8 O 在“审核”环节强调,“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审。”
# C, R5 d: q! C; C! ~# V E( P- G4 S8 y$ ~- |: S
在“签发”环节强调,“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办法》只对上行文作此规定);“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
7 v# D- O* M3 r& M3 A$ P: ~# B6 X. t _; o; p; }' J/ U, b% i
六、简化了公文办理的环节
3 h; [0 q( V- { g: L9 Z4 _# _+ n$ h+ j @' o
在“收文办理”中,将“审核”改为“初审”,将“分办”、“批办”并入“承办”,并增加了“传阅”、“答复”2个环节。
8 M8 ]& |* S8 W2 R2 y
) A) L# x1 [$ I4 I9 Q “发文办理”的环节由8个减少为4个,其中,“起草”、“审核”、“签发”3个环节列入“公文拟制”,“用印”并入“印制”。( I5 R' r ~& X/ }# D
6 [9 ? o% X& {5 m9 J( V 《条例》将发文办理的“分发”改为“核发”,规定:“公文印制完毕,应当对公文的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进行检查后分发。”+ u" X" L6 e" p1 U j1 Y
& R! i6 i. ^3 C5 j+ z) E+ {/ {# G; U& T 七、公文管理更加注重安全保密' I% f: ]* d; J
$ K' t' M7 X3 R" P 《条例》在第七章“公文管理”中着重强调了有关保密规定,提出了设立保密室和阅文室的要求,对公文定密和解密、密级文件的复制和汇编、公文的销毁和移交、新设立单位的发文立户等作出具体规定。
0 ~/ S/ s" u2 n4 r7 n% N5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