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破除官僚主义,重在为民

[复制链接]
南京秘书一 发表于 2013-6-27 10: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提及某些部门或干部,老百姓经常感慨“官僚得很”。的确,“官僚主义”作为机关病、政治病,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见,群众十分反感。3 P. N+ i  P- G

; T& p# [6 z9 A. Z2 \0 m  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只要能安坐办公室,就绝不愿下基层“受苦”,甚至不愿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怕给自己添麻烦;喜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留下一堆后遗症;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喝五吆六、横眉立眼,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思维僵化,机械执行上级决定,生搬硬套,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官气十足、独断专行,总觉得“自己高明、别人不行”,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凡此种种,做官心理浓厚,惰政思维盛行,权力观念错位,映照出官僚主义的病症和丑态。
: x: ~* J3 s0 L+ w0 m7 \( i7 P2 ]' T' d' d5 B% E! x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官僚主义不仅惹人嫌恶,也贻害无穷,不断侵蚀着党的肌体,疏离着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批评其“久坐不动,十分无用”。70多年过去,面目可憎的官僚作风并未根绝,反而衍生出诸多变种,幽灵般附着在某些党员干部身上。正因此,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中央把官僚主义列为脱离群众的“四风”之一,要求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 |4 B* ?* h- O3 G( W% J! O4 t. O
) f. C( C1 q! E' g& i# @/ u' `
  官僚主义常与形式主义如影相随。中央要求改作风,一些人口号喊得震天响,文件挨个接连出,实则干打雷不下雨,私底下依然故我;面对机构改革任务,名称变得比谁都快,但审批权、管理权,能不放的坚决不放,能晚改的绝不早改,职能转得比谁都慢;你找他办事,也能笑脸相迎,却拿“按规定来”、“得走程序”做挡箭牌,推三阻四,效率低下。在这个意义上,形式主义迎合、助长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捧出”、“逼出”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也是一种官僚主义,破除官僚主义就要反对形式主义。
* w4 Q$ n7 u3 R6 d; s, ?2 F/ D  b7 A2 ]6 k: e1 ?5 k
  官僚主义也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密不可分。在官僚主义者的价值排序中,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于己有利的事抢着干,于己无利的事推给别人干,心里装着一个膨胀了的自我,只想自己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唯独没有人民群众,甚至漠视、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对此,人们怎能不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党章明确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破除官僚主义,党的群众路线就无从贯彻,党的群众基础也无法巩固。
* l* F- m  W  f: j
% k4 k$ x& G! n) Y, t( C5 r6 z  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一贯反对官僚主义,但官僚主义却频现反弹,在个别地区和部门甚至愈演愈烈,原因何在?仔细推究,群众观念的弱化、为民信念的缺失、执政理念的模糊,正是根源。一些人之所以沦为官僚主义的俘虏,正在于动摇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上犯了迷糊。因此,破除官僚主义,关键是要肃清“官本位”思想,树立为民意识,真正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苦群众之艰辛,甘群众之收获。
; w1 x5 K$ D( f! L/ E/ ?/ D
0 ]% l* i4 I6 K; X* E4 o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告诫全党须“防止领导机关官僚化的危险”,并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此次为期一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把“为民”作为反对官僚主义的着力点,无疑找准了病根,抓住了关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才能杜绝官僚主义的潜滋暗长,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 [1 g7 ?5 L$ H  {  v$ U* h
& C9 a# w- b5 w* ]- R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人心向背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官僚主义则是党群关系的天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这是振聋发聩的警示,也是对破除官僚主义的鞭策。
# i  p9 R& Z7 j- n- D2 F* K0 F  Y3 n' u) |5 f
$ U( T: E# x4 o) u9 ^  Y
6 }$ H3 D# l( i7 _" {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4日 05 版)
! }5 O( Q8 t) w; L( [) ?* e5 Z6 _8 i5 i#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关注

13粉丝

3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