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有所畏才能有所为

[复制链接]
给力 发表于 2013-4-1 12: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常怀敬畏之心”应该成为一种生命的自觉。只有时时刻刻做到心怀敬畏,才能行有所止,做到在诱惑面前不动心,得意之时不忘形,法纪面前不跌倒。特别是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应牢记“有所畏才能有所为”的道理,切不可丢掉敬畏之心。
    要敬畏法律。敬畏法律,就是要强化法治意识,自觉接受法律监督。敬畏法律,就是要尊重法律的神圣,敬畏法律的威严,明白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谁都没有超越的特权。敬畏法律,就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规范言行。首先,要学法。学法才能懂法,方知事有可为,有不可为。领导干部要经常学法,不断提高宪法意识和法治素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其次,要守法。懂法是前提,守法是根本。党员领导干部大都手握实权,稍有不慎就会违法乱纪,只有尊重法律的神圣,敬畏法律的威严,严格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约束自己、匡正行为,自觉做到依法执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要敬畏纪律。纪律就是规则,是存在于一定组织中的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维系社会、组织的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其他方面秩序的准则之一。敬畏纪律,就是要充分尊重和维护纪律的权威与尊严,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敬畏纪律,是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人员的底线要求,也是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平时不学习,法纪意识淡漠,把严重的职务犯罪行为简单地看做是私人和朋友间的正常交往,就会丧失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起码的是非标准,忘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样浅显的道理,最终导致法纪防线完全丧失。
    要敬畏制度。敬畏制度,就是要着力维护制度的刚性原则。常言说: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古人也早就说过: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由此可见:制度在各种管理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哈佛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名牌大学,坚持制度不搞“法外开恩”,没有“下不为例”,恐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例如:哈佛大学有一项校规,即学生借阅的珍贵图书只能在图书馆阅览,不得带出图书馆一步。18世纪的一天,一名学生借阅了两本珍贵图书,因没有看完,他把书带出了图书馆。当天夜里,图书馆发生火灾,其他图书焚烧一空,而这两本书却因此得以保留。事后,这名学生将书交还给学校。哈佛大学召开大会,校长为该学生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而对他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将其开除。哈佛大学的校长说了一段至今仍为人们铭记的话:“你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理应得到赞赏;你违反了学校校规,理应被开除。”哈佛大学坚持对规章制度的敬畏,保持了它的刚性原则,非常值得我们的领导干部深思。
    要敬畏组织。敬畏组织,就是要自觉强化“组织”观念,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干干净净地为群众工作。敬畏组织,就是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对大是大非问题要立定脚跟、着得眼高;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不畏人言、不惧人毁。敬畏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要服从组织安排,坚决杜绝“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的行为,自觉把个人发展与组织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不搞“小圈子”,不做“小动作”,自觉维护组织权威,接受组织监督;自觉维护大局,抵制歪风邪气。
    要敬畏人民群众。敬畏人民群众,就是要自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什么?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执政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是脱离群众,正如古人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要敬畏历史。敬畏历史,就是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成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敬畏历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绩观的新诠释。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所思考的问题、所谋划的事情、所作出的决策、所开展的工作,都必须能够推动科学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敬畏历史,就是要深思熟虑、认真谋划,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只有破除急功近利的心态,放宽胸怀,放远目光,才能交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答卷。
    要敬畏媒体舆论。敬畏媒体舆论,就要求领导干部时刻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舆论当镜子,防微杜渐,慎始慎终,自觉接受舆论监督;也要把舆论当平台,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党的主张,争取各方支持,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敬畏媒体舆论,不能“畏而不敬”,要善于从事态中见微知著,从舆论中预见问题,透过舆情审时度势,取得把握大局的主动权,针对事态发展和民心民意顺势而为,以正确的方式赢得人心。敬畏媒体舆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舆论当“镜子”,自觉主动地接受舆论监督,理性对待群众诉求,要真诚面对、积极回应、妥善处理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纳善言,吸取智慧,主动营造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要敬畏责任。敬畏责任,就是要担负起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敬畏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要务,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对职位变化的需要。敬畏责任,时刻都要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要有一种干不好工作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的强烈责任感,殚精竭虑地为党工作。敬畏责任,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更好地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者:黄志刚 来源:学习时报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4-2-12 11: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离“小圈子”远些
  现实中,有些干部喜欢混迹于“小圈子”,打着同乡、同学,或是老部下、老上级、老战友的招牌,为个人谋私利。需要注意的是,“小圈子”是对党风党纪尤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严重破坏。在“小圈子”泛滥的地方,不少重大决策不遵循民主集中制,而是在“小圈子”中先形成共识,少数人说了算;在选人用人上,有些干部只选用“小圈子”内部的人,对真正符合条件的人选却视而不见,种种行为严重败坏了干部队伍的风气。
  不难发现,这样的“小圈子”,因其“小”而暗流潜藏,因其“熟”而一团和气,因其“近”而无所顾忌,因其“亲”而为所欲为。其隐藏的利益和好处,也为少数人所向往、陶醉和钻营。干部若是热衷交往,沉浸其中,必然会在觥筹交错中迷失自我,在称兄道弟中丧失原则,在纸醉金迷中堕落灵魂。这样的干部,与“小圈子”近了,与群众就远了,进而必然淡漠了服务意识。可见,各种各样的“小圈子”与“四风”关系密切,实为社会中的一处处染缸,干部在里面浸淫日久,就必定染黑自己。一方面,容易被人利用,借自己手中之权攫取利益;另一方面,自己也会沉迷于利用“小圈子”,穿梭其中,熏私心、徇私情、舞私弊、谋私利。
  “不组织任何形式的同学、同行、同乡、同事或战友等‘小圈子’聚会。”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领导班子作出这样的承诺,以此警示领导干部远离“小圈子”,拒“四风”接地气,融入群众“大圈子”。期望这些掷地有声的承诺,能让领导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