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 i& c0 J5 h,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6 W* b' [ I |# d9 Q6 d3 {: G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 u( Z( }4 m' p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 `( t! a3 u7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 C1 j( ]3 p+ [" \: B2 h9 v# `/ n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 ?: E5 \( f. g. G$ D4 H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0 O# @# I9 H' o6 P1 c# B6 R. J& |' A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 S. \. S; r- l2 P" X+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5 a/ _4 e/ d9 d. ^2 a; [: f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 b* ?4 ~7 d8 @( K# t# x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 X3 k0 k2 e* T M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2 |" a$ t3 L, K+ Y* T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 O" c6 {$ u1 B; T1 A+ T7 \1 C, {& m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S: r/ r" _0 b2 o& A" E& e1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其二
( I/ i* c. R O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 H8 a1 W* V* x& J5 x" E# h W7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 C' U& i" K8 Q# _7 ?, q: E
8 u- n, e. E+ g, z7 r3 ^; r诗中夏; a( u" J' n; x4 F
8 S' m( m% {/ e4 O' X- ~6 R4 O8 x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唐·白居易《观刈麦》
' X3 F! j- _4 T+ D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唐·李商隐晚晴》 ; ~4 s: B V) Z/ t3 q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东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 _2 Z& \- g: P* ?4 F8 v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杜甫《夏夜叹》
6 v, B' F, i( p" b" T2 M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宋·戴复古《大热》 ! C1 s h1 H2 I I! R5 t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唐·李昂·《夏日联句》 + k, P2 ?- K6 s0 X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 f! ^" u3 C/ @4 y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宋·范成大《喜晴》
% } _ ^1 X6 s7 ~1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宋·陆游《初夏绝句》 " D% X& Z; p! \1 N1 c9 t0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唐·杜甫《江村》
! ^8 t, x* M% z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北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u, j/ }& Z0 Z9 }: R; X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f$ k. z) |4 S; k% P h)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 T+ t8 G/ r U, K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唐·高骈《山亭夏日》
4 D$ g# N- V$ y7 m! D" A! X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唐·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8 N$ T8 D$ D) Y) h难眠夏夜抵秋赊,帘幔深垂窗烛斜。 ——唐·李约《病中宿宜阳馆闻雨》 0 ]. t1 X; V2 t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 S0 t5 H3 A5 G, I& a$ P, w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唐·李贺《南园十三首》
8 P9 R) }0 A. e# ^& w% r% ?沉香亭子傍池斜,夏日巡游歇翠华。——五代·后蜀 花蕊夫人《宫词》 % h' X; r) i5 l/ `: q
* `9 N# e* r+ c9 U8 a
6 j0 L. f# ?0 [6 k' d% u
诗中秋 - b, B: v( I! F+ R2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魏晋·曹操《观沧海》
# O/ ^6 F" ~3 {$ a8 N/ t- q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唐·李峤《风》
' m( ^( F" k6 L5 ~0 l0 ^2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宋·郭茂倩《汉乐府》 w& |4 X) q% i( ~- L& R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6 W* Y- d6 h5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望洞庭》 0 L* X8 F+ M+ G( T- A T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9 S8 ?5 G* w9 k: N o( g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4 h% ], O+ l: z: Q1 c+ E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唐·白居易《宴散》
2 Z! X3 V: R# x5 D. t- W) G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刘禹锡《秋风引》 2 v& y& l; B& s, ?1 a$ n1 v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8 e4 k# u3 \* b) b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 G3 B8 p: e& y, L" d/ \; M2 n; Y. x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 @: B) B' [ Z2 ^ Q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元·黄庚《江村即事》
8 l; f9 z9 P: I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 G8 i% r; G3 C& ?; q6 b" z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 _6 Y4 Q% d: x# F+ n8 J6 _% W9 E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唐·虞世南《忆江上吴处士》 6 I* }- V$ Y1 C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虞世南《野望》
- u/ A' x& @6 X3 D, s+ r+ w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唐·王勃《腾王阁诗》 2 O4 Y+ \' e( {5 [2 c; F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 {" t: i, @) O0 v& `6 P" J8 V# u: ^. F3 B. a2 Y
* e- B% I3 `1 R3 A诗中冬
1 Y0 b; b M& k M1 ] v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唐·杜甫:《兵车行》
) H/ }, I+ U/ s( g" s2 _( ]: M+ M, S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 J) f$ G+ K! j( L/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 . e7 \0 P/ ^+ U- A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 G6 {& _0 `0 S8 K) p2 ]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东晋·陶明《四时》
' k( O% R+ p6 z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唐·董思恭《守岁》
4 A# |- _; l* T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宋·王微《四气诗》 ; r) \, S) B# w) w* }" q+ ^
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宋·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2 g+ U4 X# n% h- X' Q: M, O
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唐·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8 {1 x1 R5 D" [% h5 y6 i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小至》 " u/ \0 o5 d7 @& W( o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 w5 i' `' p- e0 m& W4 n5 K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宋·陆游《秋日郊居》 2 a/ W# b: d/ T. E0 _3 L: i/ G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 8 z r c3 d! _0 z8 _!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