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释然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这个主题,结合近期的一些学习和思考,谈几点不成熟的个人感悟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一次思想上的重访,叩问“群众路线”的初心原点
“群众路线”这四个字,对每一位党员干部而言,都早已是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它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但坦白说,熟悉,有时也会带来一种思想上的“惰性”,让我们不自觉地将其标签化、概念化,仿佛它只是悬挂在墙上的标语,印在文件里的标题。
近段时间,我时常叩问自己,抛开那些标准的定义和论述,群众路线对我个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工作方法,还是一种价值信仰?在夜深人静时反思,我愈发感到,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维系、一种良心的坐标。正如有的观点指出的,其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我这个在交通系统工作的干部来说,这个抽象的哲学概念,每天都以最具体、最生动的方式呈现在眼前。
每一条新修的通村路,缩短的不仅是时空距离,更是党和群众的心理距离;每一次公交线路的优化,回应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期盼;每一盏在深夜亮起的路灯,照亮的不仅是回家的路,更是群众心中的那份安全感和归属感。当把这些具体的工作与“群众”二字紧密相连时,我才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工作中须臾不可脱离的土壤和空气。离开了这份连接,所有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都可能失去温度,沦为冰冷的数据和工程。这种感受,让我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的敬畏。
二、一种姿态上的自省,警惕“办公室”里的无形高墙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时常警醒自己,最大的危险,莫过于在不知不觉中与群众之间筑起一堵无形的高墙。这堵墙,不是物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姿态上的。有时候,职务高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时间反而少了;会议多了,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机会反而少了。我们习惯于通过报告、数据来了解情况,却可能忽视了报告背后那些鲜活的、带着情绪和温度的个体。
我常常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前段时间,我没有提前打招呼,在一个乡镇的客运站等了半个多小时的班车。身边候车的乡亲们,聊的是赶集的收成,是孩子上学的车费,是对某条线路发车频次的抱怨。那些朴素直白的话语,比任何一份调研报告都更具冲击力。那一刻,我不是什么“局长”,只是一个普通的乘客,我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焦虑和期盼。这种“沉下去”的体验,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倾听,需要平等的姿态和真诚的共情。我们必须学会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去沟通,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去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指导工作”。
这种姿态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克服一种潜在的官僚主义心态。比如,在接待来访群众时,是多一份耐心倾听,还是习惯性地让下属处理?在面对群众通过网络提出的尖锐批评时,是真诚反思、积极回应,还是感到冒犯、敷衍了事?这些细节,恰恰是检验我们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最真实的试金石。我深知,只有当我的脚上沾了更多的泥土,我的心里才会沉淀更多的民情。
三、一种风气上的传导,感悟“党风”对“民风”的无声浸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起初,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但结合交通行业的工作实际,我越发体会到这种传导效应的精妙与深刻。它不是通过发文和开会来实现的,而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
比如,一个交通执法人员,如果能做到公正文明执法,对违章的货车司机耐心解释法规,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他传递的就不仅仅是一张罚单,更是一种对规则的尊重和对劳动者的体恤。这种正向的执法体验,可能会让这位司机在今后的运输生涯中更加敬畏法律,这种敬畏感,就是社风民风最微小的组成部分。反之,一次不公或者粗暴的执法,伤害的可能就是整个群体对公权力的信任。
再比如,我们正在推进的“XX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其目的并非仅仅是打造一个可供展示的“盆景”,而是要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整个行业内树立一种爱岗敬业、服务为民的职业风尚。当一个党员收费员以微笑服务温暖每一位过往的司乘,当一个党员道班工人顶着烈日一丝不苟地养护路面,他们就是在以实际行动为“交通精神”代言。这种由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所催生的行业正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交通参与者,从而推动形成文明礼让、遵章守纪的社会风气。这个过程,很多影响是无法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的,但它真实存在,并发挥着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
四、一场心灵上的博弈,直面“形式主义”的深刻反思
在追求工作实效的过程中,我必须坦诚,内心时常会面临一场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博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其表现形式也日益隐蔽和多样化。
我深刻反思,自己是否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惯性思维?比如,上级部署一项任务,是满足于开了会、发了文、建立了台账,就算完成了落实,还是会持续追踪问效,直至问题真正解决?是否也存在“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问题?比如,下基层调研,是带着问题去,还是仅仅为了完成调研次数、拍几张照片、形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告?
这些问题,拷问着我的党性,也考验着我的政绩观。我认识到,破除形式主义,根子在于破除思想上的“懒政”和政绩观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我必须在“求真”和“务实”上下苦功夫。每一次决策前,都要问一问自己,是否充分征求了群众的意见,是否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每一个项目上马前,都要想一想,它是真正为民所需的“民心工程”,还是为了装点门面的“政绩工程”?这场内心的博弈是长期的、艰苦的,需要时刻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清醒和自觉,坚决抵制各种“走过场”“摆花架子”的诱惑。
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它要求我们不断重访初心、校正姿态、净化风气、砥砺心灵。我将把这次研讨作为新的起点,带着这些反思和感悟回到工作中去,努力做一个忠诚的倾听者、一个谦卑的服务者、一个务实的奋斗者,为推动XX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0粉丝

740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