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qwqedewqdf发表文章,有些可以借鉴。其中有些可能异议之处,“公务员考试之路”新浪博客博主,遴选公选辅导名师上海刘源老师统一注解如下:$ K) R% z( X9 T. ^0 }( L- i
1、虽然各地选调有所不同,有的是单一单位组织,有的是全市统一组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用人部门权限划分也有所不同。但相对于公考,总体上用人单位自主权较大。, Z7 I% u0 t* W3 O6 h- n
2、选调考试题型各地也有所不同,总体上是主观题分量较大,主要是简答、论述、申论或策论,以最后为重;客观题分量小,主要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有时候还有判断。具体可参照“公务员考试之 路”新浪博客《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笔试八大题型全解析》。
! B1 F9 s* a- x3 s6 u6 S7 k$ ?$ p0 g m) f3、原作者推荐的半月谈、中青报、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热点题材很全,但半月谈可看“半月评论”和时事热点,中青报观点稍微前卫,理论热点面对面是热点、思维方面指导有余,但范文不足。有关范文可参考《遴选公选《申论》《策论》热点系列58》。方法可见《快速提高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成绩方法技巧例举》。 J) A. p6 S; ]
4、提到的《办公厅工作20讲》可以一看,但对应试仍然过于抽象,针对性差。5 N4 [( c; g, ~) c) E* N) n
+ m9 a8 \& g& V+ V6 u6 `
整理后的网友qwqedewqdf发言:
$ q( F7 g: J& c8 s+ a C. T7 |+ I
, z! l- n+ X. L9 J# m前言:. o; X& `/ j. J: r# W
$ ~# `7 ]" l- V) t5 k( G" U
在论坛混迹已久,各种经验贴见识不少,不过其多面向参加公考的考生,关于选调的少之又少。楼主不才,当年公考也只是进了个很一般的单位,在一个很一般的岗位。2013年至今,也参加了5次选调考试。结合经历形成文字,希望能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 D9 `) J5 u! C* z* T
1 m6 R: w7 \3 \9 g: I; u" V# F' x 一、个人经历
& S( Y' U/ w& F2 L, ^1 v; Q 楼主来自革命老区,穷乡僻壤、大山深处,出门靠走、找人靠吼、治安靠狗。毕业后在粤北某垄断国企谋得一正式工工作,待遇尚可。在当地自给自足倒也十分逍遥。只是一来当地经济落后,业余生活十分乏味,只有喝酒睡觉斗地主;二来外地人十分稀少,本地人圈子又难以融入,孤独寂寞冷;三来垄断行业最怕打破垄断,一旦打破垄断就鸡飞蛋打。经过**筒子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最后于2012年在公考中成功上岸。
: B+ T( T8 J* S& r& J- n, D* d 当初为了上岸,选择了个比较一般的单位和职位。上岸后发现果然是有责无权,加上楼主又属于边缘岗位,基本上一个月都得不到领导的召见。于是又打起了选调的主意。2013年起,开始了第二次长征之旅。
2 ^9 V; D' | o, J, U
& X3 k: i2 j4 I1 `# K( c 二、选调介绍
0 W' H D1 n, v4 ^ (一)何谓选调% O* q% v# _1 b2 s
选调不同于公务员考试,简而言之,就是单位为了快速、直接地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人,面向公务员举行的选拔考试。一般的公考是“用考分离”:用人单位不直接介入招考,组织招考单位也不是用人单位。选调则是用人单位自己组织、自己命题、自己考察,从发布公告到最后入职的时间一般在4个月内,确保了能在短时间内补充真正需要的人。4 r( U; P# W E g- ~! N
同时,选调也不同于公选。公选是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一般由当地的组织部门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察,严谨性和严肃性不可同日而语。
9 f/ l* z# M5 p/ r; x- F7 Z* O (二)选调范围% f3 d3 U( W8 h" \0 ?* h O
因单位而异。一般单位级别越高,范围就越大,比如区属单位,可能只面向全区;市属单位,就面向全市;更高级别的,则面向全国。% N/ V1 C6 d4 P
(三)考试题型
/ i7 g2 B$ o7 U$ k 选调的考试是由单位自己决定,所以没有统一的模板。不同的区、不同的单位,题型都可能不同。有的时候,甚至可能没有笔试只有面试。单位拥有完全的自主权。
' Q2 e0 q [. G8 G0 n 一般来说,大部分是笔试+面试。笔试多为写大文章,字数基本在1500字上下;面试多为结构化面试中的自我认知、综合分析、人际关系三类题目。
h! }$ d- Q* ]( a (四)职位选择
* i/ a2 f& } `' T3 O0 v( O' z9 y 一般拿出来的职位有两种:一是业务岗位,这种数量很少,因为真正的高手一般都在单位内部,外部人的业务很难能更强;二是综合岗位,也就是写手,这种数量最多,现在能写的人太少了,可以说各单位都对写手求贤若渴。6 @) a8 n4 r0 l
记得有领导说过:如果一个人需要组织部门根据他的情况来安排岗位、而非根据现有的岗位来考虑他的话,那这个人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对于公务员来说,综合岗位显然比业务岗位更适合吾等屌丝的发展。所以,筒子们在报考时可以多多考虑综合岗位。
( Y- [: |- l3 D6 D. Q# V8 ]$ ^% a9 F4 u& X
三、为何参加
1 ^+ ~9 N! I! F; K 有人说:现在的工作挺好,拿着同样的钱干悠闲的活,为什么要花时间精力去考这个? Q, G) q @; _8 } B, ?# O1 z$ e
的确。选调不比公考,如果说公考是为了“稳定”,那选调就是为了“选择”。有的人上岸后发现不喜欢这个单位,选调就是最稳妥方式:考上了可以走人,考不上还是公务员;有的人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些重要部门的选调显然就值得尝试......总之,选调因人而异。自己要什么,是必须先想清楚的。, A7 D+ A" X* W/ ^/ M+ F2 ^
另外,相比公考,选调的竞争小很多。公考报名和招录的比例,一般都有90:1。选调则好多了,好的单位最多也就是25:1,一般的也就10:1,甚至某区组织部还出现过1.5:1的情况。
- o0 i. c$ A s
- J# e" t( f# c/ B; a, A 四、如何备考: e4 u; u, l0 M$ h( L9 m
选调的准备分为“日常”和“冲刺”,其中“日常”是重中之重,也是最难坚持的。5 ~& M4 `& y+ Y' B' r
(一)“日常”# @2 _4 A _9 H& ]% t- m/ G
“日常”就是平常的积累。没有地基,楼建的越高塌的越快。选调主要考的是文笔,所以平常就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做好积累。
" w0 o* k/ s4 z6 f* B4 x& b 1.勤于学习。九尺之台起于垒土。要少看点都市节目、多看点央视频道,推荐共同关注、新闻1+1、经济半小时等,重点学习他们看问题、想办法的思路,还有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这对于面试很有帮助;少看点网络小说、多看点纸媒大报,推荐《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理论热点面对面》(《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电子版全下载)等,重点掌握当下中国的热点、焦点、难点,有了料,写起文章才能旁征博引。 {9 m' S' m" N+ i% M9 w3 s
2.勤于练习。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很多人公考过后就没再写过文章,写个总结也是靠“复制”、“粘贴”。可以给自己定个目标,比如一个月写一篇申论,用笔写。保持一种良好的语感,上了考场才能挥洒自如。如果一开始不会写,就去模仿,把范文的框架留下,自己往里面填充内容。写得多了,就会有自己风格的。范文可以参考《半月谈》和《理论热点面对面》。( P L2 I4 T' h" h+ R2 y
3.勤于温习。只会低头干活,那是拉磨的骡子。写完文章后,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修改。要想想,这篇文章的内容充不充实,语言通不通畅,读起来有没有气势,有没有办法写得更好。写得烂不要紧,只要写得比上次好,就是成功!* Z- F) A7 y; E2 w- [+ [; p
/ ~5 @: o( m& R8 M. _8 J' I7 [
(二)“冲刺”
! w- j: ?$ v) }0 Z9 F1 F “冲刺”就是梳理。一个图书馆,即使馆藏再丰富,但如果没有对书籍分门别类,对读者来说也就是个旧书仓库。/ M+ p4 s, u7 K* G/ a9 p- W; |; W7 b
1.了解背景。在选定了单位后,要多了解这个单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比如关注下单位的网页,看看他近期开展了什么工作,重点要完成什么目标;还可以去百度下,看有没有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等。确保别人问的时候,起码能说个一二三四。
7 k; l0 Y/ J! Q' @( J) R( u9 D4 y( [ 2.模拟实战。在考前半个月左右,要定期拿出一整段的时间用来模拟。比如规定2个小时内写出一篇2000字的文章,或者找一套公考的面试题、自己测试自己。常言道:人因为无知而恐惧。模拟就是要增强熟练度,把模拟当考场。这样进入考场的时候,能很快进入状态,不会不够兴奋,也不至于过度紧张。6 n! g) Q8 q8 E- h
3.端正心态。选调不是公考,考不上饭碗也还在。要放松心态,不要有过多压力。而且,很多人公考只是为了“稳定”,上岸后就放弃了学习,报名选调也只是想“瞎猫碰上死耗子”。如果能坚持“日常”,同时做好“冲刺”,那楼主相信,通过的机会真是大大的!
( v% ^2 B- F5 L' C# ^, ?- E. y' v( X6 q
五、选调真题
/ ?" j& C D" ~. h% \2 R 楼主记性不好,只记得题目大意,仅供参考。) @& G+ t5 p8 ?- t( Q
(一)区属单位A
- |1 j" ^. t% E6 r+ S2 h; U 1.笔试
9 P3 t9 r7 p* Z' {, V (1)谈谈对三公消费的看法和遏制措施
) R; c$ D- Z! B$ S; T (2)谈谈对2013年本市经济形式的预估
& I3 `( m8 ~2 T x, W 2.面试3 D6 J$ [, `" H! |0 n# }. J
. `* o- w! B: X+ y: G. ?" i5 g
9 F, o# G0 }7 e, X1 L: s( b
9 P+ N/ T0 P0 B' a#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