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汇报文稿中常见的几个错误 [打印本页]

作者: 湖北老秘    时间: 2011-9-23 07:38
标题: 汇报文稿中常见的几个错误
  汇报文稿在政府机关工作中经常被使用,但是汇报文稿在许多书本中都没有涉及,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的秘书在为领导写汇报稿时,路数不明,条理不清,经常犯一些常规性的错误,在这里我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供各位同仁参考。
/ X, F9 B+ N2 z3 ?' r- C汇报文稿的结构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入语和本地的基本概况;第二部分是主体,主要介绍上级领导或外地领导来检查、学习的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及成绩;第三部分是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2 s: D# Q2 n; [2 V4 o/ B' U
一般的汇报文稿通常都要简单介绍本地区的一些基本情况,因为这是上级领导、外地领导来检查、学习的,有的秘书常会这样写:“我县辖21个镇,一个经济开发区,300个行政村(居)。”这句话乍看没有毛病,但仔细认真地分析一下,就会产生歧义,因为这样说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我县辖21个镇,一个经济开发区,除此以外,还直辖300个行政村(居)。另一种理解是:我县辖21个镇,一个经济开发区,共有300个行政村(居)”。
6 k1 e% f  }; _* Q“文章合为时而作,为事而著”。一般的汇报稿中不大涉及到对某项活动的认识和意义,但有的汇报稿中必须要有。例如某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各项工作基本到位,后来省里领导专家下来验收时,这个县的领导在汇报中未涉及到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结果省里领导专家认为创建生态示范区的汇报文稿立意不高,结构不好。省里领导专家认为,通过这个县的领导汇报,可以看出这个县的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如果连一个县的领导对这项工作都认识不清,就可以看出他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可以反映这项工作在群众中的知晓率也不够。
" Q' v: U, ]; f/ A% Q在汇报时,往往对某项工作进行总结,而有的秘书常会写到“今年以来……”,而每年春节前已经到了次年的元月份、二月份,这个“今年以来”就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没有注意到公历与农历的时间差,作为文稿,在未特别注明情况下,是以公历来计时的。因此我们在为领导写汇报文稿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注明“2005年以来”或“2006年以来”而不用“去年以来”、“今年以来”这样容易引起误解的短语。* _7 a% q' E* d$ O2 x0 _. b- u
(作者单位和职务:阜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信息督查科科长陈 志
9 p- q( }* P8 g3 b; I6 N% r) F5 B( G- u% h5 @; R

作者: 红江燕    时间: 2018-1-17 21:42
汇报材料越来越多,如何在短时间内起草让领导眼前一亮、给上级留下烙印的汇报稿,我们感觉还是有规律可循、有招法可讲的。从这些年实践看,一篇好的汇报稿,通常有这么七个关键步骤。
) A2 k: P- I. g ( ]0 `* H3 {+ t2 {( i( o" |% G: X' G2 R
“对”——对焦关注点
7 r# \/ T* g+ T& f! h0 q - H0 m; p6 z- }! |6 e& z9 B
汇报稿与总结稿虽然都有对工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但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汇报稿是对着某一个工作组或某一级领导讲的,这一点是否把握得好,往往决定着汇报稿的成败。因此,汇报稿一定要对着听汇报人的关注点去讲,尤其要对照分管领域、调研主题等方面重点布局、分配笔墨。同样是“两学一做”的汇报,这次下来的是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结合工作调研检查学习教育工作。那就要把文化宣传、网络建设、舆论导向等方面的工作好好讲一讲。同样,如果听汇报的是分管纪检工作的领导,那就要多讲如何开展警示教育、如何抓好纪律规矩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当然,其他方面也不能偏废,但要根据汇报重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使整个汇报稿的主题非常突出、主线非常鲜明、主体非常对路。
* u2 }, w$ Z3 f' w4 H* A* S6 Q9 e7 c. C; l4 `+ I& I& K
“理”——理清大思路
: s1 M9 I1 r e0 j4 j 7 N" a0 l1 |# O( M) u" Q, k# b
汇报稿的主题定好后,就要琢磨文章框架怎么搭的问题。就是要围绕从哪几个方面破题、用什么方式展开、采取什么风格等方面,理一理文章大体的思路。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要跟直接领导碰一碰。可能有的单位尤其是企业,一般没有这一步,都是主笔人直接定路子,但大多数都要有这一步。是按照传统的路数讲做法、讲问题、讲打算,还是按照学习教育几项主要内容横向划分,都要根据领导意图尤其是汇报人的风格来考虑和确定。条件允许情况下,可直接与汇报人沟通,这样在写作过程中能省很大事,不用再“翻烧饼”穷折腾。
- X2 U) B- I4 l& w5 Q# B$ p. K1 | ( o5 t9 O+ ]$ k; i( [, ~) k6 f1 b
“搜”——搜集原材料
: `' t1 s4 D) ^5 t: w. h' t, @& S g2 q" O5 p5 m& T; B
我特意把这一步放在定思路后面是有考虑的。如果材料刚入门,可以把这一步放在第二步,因为可能头脑中没有常见的思维和套路。但到了一定阶段后,我们建议还是先定大思路,再搜集各类材料,这样容易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要搜集的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本地素材。就是跟本单位本系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关做法、成效,包括相关的数据、事例和反映等等。本地素材要注重合并同类项,抓典型、抓亮点、抓数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友邻经验。有选择地找相关行业、相邻单位的新鲜经验和有益做法,很多思路甚至语言都可以借鉴。三是有关评论。主要是摘取带有思想性、针对性的“金句”,作为汇报稿认识、分析或者做法部分提质增色的“神来之笔”。
3 C; N! Y3 S1 @! a" c, f; U ! _ t+ i$ T1 ~5 }- Z
“列”——列出细框架
7 s, f& i& R" J ; o" [& Y8 ~- l
在广泛吸收消化原材料基础上,对定下的大思路进行细化和拓展,逐级列出文章的提纲。这就是为什么把收集原材料放在细化提纲之前,因为很多好提纲的灵感都来自于素材,只有充分占有素材、研究素材、用好素材,我们起草出来的提纲才能够兼容并蓄、广纳优长,也才能更大程度避免出现跑偏缺项的问题。这里有个小诀窍跟大家分享,细化标题的时候,每一块大概需要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甚至要用到哪些事例、哪些数据、哪些“金句”,都可以直接写在相应的小标题下。这样一是可以避免正式起草过程中出现前后交叉矛盾的问题,二是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效率。
. M3 J0 ~) g* C/ }* G* o. M# x& W9 s3 q3 } U. K7 O8 J
“写”——起草第一稿
3 o+ W, f4 R( \* z' c " O4 ?, Q6 f! i( |5 s @& r
虽说各级提纲细化完善以后,正文的起草已经成为“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的工作。但正式起草的过程,往往是对整个材料再思考、再研究的过程,期间可能会出现很多“拦路虎”。比如,之前列出的几个小标题出现畸轻畸重的问题,就是有的内容很多,有的无料可写;再如,深入思考过程中发现有更好的思路,需要更换之前的小标题;还如,某部分素材不够需要再挖掘,某部分必须要写却不知如何下笔,半天憋不出一个字,等等。遇到这些问题,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大思路不能变,因为领导已经定下来了;二是可换可不换的不要换,因为在初稿反复折腾没必要,下一步还不知改成啥样呢……三是非写不可却又写无可写的要坚持写下去,哪怕层次比较低、语言比较粗,那也是一种进步,因为“当你感觉到吃力的时候,说明你在走上坡路”。有了这几个原则,就能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直到初稿完成。
& y; s$ q- r" O% z9 y6 _ . a6 n' N: Z0 K- L0 g \
“查”——查缺补遗漏
+ G" u- T* x2 K D, B : P3 X/ h8 T- Y6 x
我们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加加减减”就能提高材料档次,看我怎么让你告别“推材料”,说的就是补漏增色的工作。因为有些内容我们在起草过程中可能没有注意到,或者是在整个起草阶段,中央有新的精神,领导有新的要求,单位有新的情况,这些都要及时收集、及时梳理、及时纳入,做到紧跟步伐、紧跟热点、紧跟形势。尤其是对一些硬性要求、固定说法、敏感数据,要反复核查,确保不留盲区、万无一失。
! u1 {" D6 o0 |7 s$ t * [) U {: j5 c/ h
“改”——精改细推敲
3 j/ V; p4 F& @" X: o5 w. G2 T0 F( x6 A9 _$ C
文章不厌千回改。初稿完成后,一般要交给直接领导过目,在有的单位这已经是成功了一大半,但在很多单位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回首辛酸历程,我们的材料征程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材料的提高也是从这一步起飞的。大家一定不要有自己的文章改不得、动不了的思想,虽然确实是自己的心血结晶,可能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但往往是兼听则明、旁观者清。好多领导都是文字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笔杆,如果我们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对比研究修改的理由,文字能力一定能在这一次次看似打击、实为充电的“痛苦”历程中,得到一次次精进、一次次蜕变。多年以后,当你回头看时,会感激那些修改你的材料甚至批评你的材料的人。
2 A" G9 ~( l: F, z- P9 y , ~: P0 j) \8 u" L$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