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应用文体写作中如何恰当使用含蓄的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贵州老秘    时间: 2012-2-29 12:15
标题: 应用文体写作中如何恰当使用含蓄的手法
  应用文体在写作要求中除了格式固定以外,还要求表达必须真实、准确、客观。因此,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应用文体写作几乎成了模式化、概念化的代名词。写应用文就是要把各种应用文体的固定格式记忆下来,然后进行内容的填充,应用文体的写作成为毫无创造性的机械劳动。其实应用文体的写作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和方式,同样需要它的受众喜欢和愿意接受,同样需要美感和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应用文写作的交际效果,而这些效果的产生需要应用文体的写作也应使用艺术技巧,也要注重表达效果,只是技巧的使用应在文体特点的框架之内。2 s- h2 l4 C; H# |3 _% x; f

* D7 R/ L" y& o; e" S  一、作为交际手段的应用文体写作,需要对读者具有感染力
: i8 p) n7 `. b( ~6 U
8 M, W% l) ?" L6 s' z" o: g  无论应用文体写作还是普通文体写作,所有写作的目标都是达到交际的目的,所有的写作成品都是为具体的交际动机所写成的文字文本。作为交际手段,写作总是要告诉阅读对象是什么,要求阅读对象做什么,以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什么,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的写作作为一种自我表达,表达目的的实现必须要有读者对象的回应,如果得不到读者对象的回应,这个写作就是失败的和没有价值的。所以作者写作作为一种表达只是交往中对读者回应的诉求。正如接受美学所指出的,没有读者对作品意义的建构,作品将毫无价值。文学写作如此,应用文体写作也不例外。应用文体的写作主要是对阅读对象提出要求即做什么、怎么做,对阅读对象提出祈求即应该怎样、要求做什么,对阅读对象提出告知即什么情况、结果如何等。所以也都是具体的交往活动。单纯使用生硬的、刻板的、模式化的所谓的客观、真实的表达,会大大影响其交际效果。其实应用文体的固定格式绝不是为了板起面孔说话而制定,而是为了简洁、明了地进行交往而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从这个角度讲,固定格式本身也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服务的。应用文写得生硬、刻板,会极大地影响它的效果。生硬、刻板的要求是没有人愿意做的,生硬、刻板的祈求已经不是祈求而变成了命令,不但不能使阅读对象愉快接受,反而产生反感。同样生硬、刻板的告知也是没有人愿意听的。因此,要突出应用文的交际性,提高交际效果,应用文的写作同样要有读者意识,同样应通过运用写作手段使读者愉快地接受。
6 O+ J0 V' x# `
' d7 \* i' |5 O; U" q- D  二、客观事物的概括及语言的模糊性决定表达的含蓄性% L; V5 b$ n; R
) d# e7 Z! |  M0 d% v1 [
  与普通写作一样,应用写作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且由于应用写作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比普通写作对生活的反映更抽象,所以所体现的概括性和复杂性也就比普通写作的更强、更突出。用直白、单调、刻板的形式去反映,会在相当程度上产生片面性,使客观事物的概括性无法在应用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根据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在应用文体中,使用含蓄的语言、运用含蓄的表达手段,就成为有效进行应用文写作的必然选择。含蓄的语言和含蓄手段的运用并不是要改变原有的事实,相反是要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事实。事物的内涵是丰富的,高度概括的方法会使事物的内涵更为丰富,直白的语言,单调、刻板的形式是不能承载这种丰富性的。因此,含蓄语言和含蓄手法的运用是应用文体所必需的。汉语语言具有鲜明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语言来表达高度概括的事物是再适合不过了,而这种表达结果就构成了写作文本含蓄的特点。比如在应用文体的文章中经常运用“大约”“大概”“据不完全统计”等词语,这些模糊词语的运用非常准确地显示了人类在各个领域的认识程度,也成为我们客观地描写事物,准确地表达思想的楷模,是应用文运用含蓄手法的典范。7 v$ }, W0 s9 c2 P' O  B
4 `; b8 m3 V: u  ?) k3 e5 L
  三、在尊重具体文体特点的前提下,恰当使用含蓄的手法
4 P! ~, X/ n6 A2 F. Z
% U: h$ ]1 E4 @% Q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论证,我们认为在应用文写作的合理性认定中,实现交际目标是其根本,应用文的具体格式、应用文的表达方式、应用文主题的确定等等,都必须为实现交际目标服务,缺少这种服务的作用或服务效果不佳,都是应该改变的。在文体格式的框架内,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应得到提倡。
4 W1 c+ K  F: K- J1 f, p; K! V/ A2 u
  应用文写作是基于交往的,因此,读者意识也必须加强,激发读者兴趣,促进读者作出反应,是应用文写作提高价值、实现目标不应忽略的内容,也是本文写作要实现的交往目标之所在。作者:杨泉良     来源:应用写作
% y% h6 Y$ c3 D( u8 ?"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