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调研文章创新方向关键在于提炼精华 [打印本页]

作者: 农伯话语    时间: 2013-7-25 12:00
标题: 调研文章创新方向关键在于提炼精华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研文章最重要的着力点是在调查与研究上,可贵之处在于创新。联系当前公安交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笔者总觉得文秘、宣传工作者有必要、也有责任用调研文章的创新达成社会管理创新之愿望。6 a* U8 {+ J* H) W4 Y* Y

* V  C1 S- j' ?. d7 E    一、在变化之中谋求调研文章不断创新/ J+ A) b) M$ P. I2 m

1 V( e: m9 `0 ~/ y  g. A    要想在今天这个科技信息时代发挥调研工作的指导作用,我们的调研文章在创新体裁、结构、语言等方面就要有所发展变化。
2 y6 ]9 Z4 C4 b5 X2 X    一是单一体裁的调研文章需要有所突破。只要能把调研情况和想法写清楚,很多文体都可采用,而不必拘泥于一种体裁。写调研文章可以借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形式,也可发挥消息、通讯、特写、书信里面的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和层次结构的长处。
& p$ W% N& a- T/ t! s    二是改变三段式结构。所谓三段式结构,是指成绩、问题和建议(或问题、成因和对策)三部分,这是调研文章的一般结构,笔者在学习中看到许多调研文章,也都是这种格局。我想,我们的文字工作者能否有意识的改变一下,如采用平面铺开方式,把特点经验、问题成因和对比情况以及对策都摆放到要写的主题内容中去,凝丰富于简练,藏巧于拙。' L" L5 Z, v0 t, p& e. _1 b- W
    三是增加使用警民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外之意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破除基层民警是干活的人、是写不出文章的片面思路,切实把拟写调研文章的过程转变为与基层警民同心协力抓工作落实的过程。既然我们写的多是公安交管调研材料,理所当然,调研文章里面有很多基层交通民警和群众说的话,也有特定地方的方言、谚语、歇后语,包括故事和趣话。这是我们写调研文章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的“传统优势”。笔者从事公安交管宣传工作六年来,收获之一就是熟悉了解了民警和老百姓的一些俚语俗言。比方说有些地方夜生活风气低俗:盗抢歇后语:“做贼碰上劫路人——坏到一块了”;交警调侃:“这辆车除了喇叭不响,全身都响”等等。$ [4 z/ h+ Y3 m* h, Y8 ^" j
    四是生动形象的标题。看文先看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拟题非常重要,它是呈现给读者的第一个见面礼,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它又是作者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直接体现作者的智慧与匠心。遗憾的是,我们写的公文,标题太格式化、太呆板,调研文章大都是“关于什么”、“浅谈或试论什么”等等。我想,调研文章的标题是可以比较吸引人的眼球一点的,大可不必清一色,让人觉得沉闷和古板。让标题活泼一些,当然准确是第一位的,最好是准确到像有经验的护士打针那样一针见血。比如用反问设问作标题,《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也可以是一主一副两题式标题,主题尽量做得“靓”一点,比方说《浔阳江畔 畅通之道——九江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实施道路交通畅通工作纪实》。0 J1 W  K& q( y0 y3 `) N
1 T. l+ u+ ~8 c$ J4 Z. p9 v8 S! g
    二、在实践中融入调研与通讯兼容并蓄
/ }$ D  l9 u( Y4 N3 P8 l9 F$ I% t) e
& N$ b3 f& D# b    写材料与写新闻虽然不同,但能不能让二者相容相通呢?笔者从事文字工作二十余年,也自认为写过一些好的调研文章,有些甚至还获得过奖励。就个人感受而言,公文传统形式的那些调研材料还真有点让人枯燥乏味。笔者琢磨,能不能博采通讯之所长弥补调研文章之所短呢?一是把通讯里面生动活泼的实例包括传神点睛的细节描写手法引过来,二是把通讯的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引过来,三是把通讯的灵活多样的结构引过来。这样一来,调研文章就因活泼生动而不千篇一律了。笔者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善待媒体,把握好公安新闻安全报道关提高新闻想象力》的调研论文,就是运用了通讯的某些手法,使得写出来的文章就大不一样了,因而也获得了好评。回头再看创新务实的调查文章与我们的调研文章确实有较大区别:公文式文章特别讲究出新点子,并且排列整齐,语言铿锵,文秘人员对此也津津乐道,而对写事例并不讲究,一般是泛泛地写,淡淡地写,浅浅地写,生怕写多了写长了,只当个调味的“味精”。创新务实的文章却尽量把知道的生动典型的事例多写、详写、大写、特写。其实,笔者读过不少好的调研文章,愈读愈觉得文章绝妙。妙在哪?妙在变,形式服从内容,文章服务实际,打破戒律,自成一体,正好应验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喟叹。我们的领导者大都不缺乏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观点,相对缺乏的是对基层的深层了解。我们的调研文章应该也可以做到的是把基层的故事多收集一些送上去,催发和印证更深刻、更精彩的思想与观点。* @' f' P! n3 M! }( J8 s  i4 A
* S  W& r, t1 g9 d2 ~
    三、在探索中直面“新八股”拓展新思路: @, \" J  _8 s2 l& H& B+ b

1 b& w! _% |9 [/ j, p! A/ {' u! o3 e; l" m9 a$ z

! u  ^. u- X0 v7 A9 j- U9 a    四、在攻关中勇于思考集中抓要害5 O  I: p7 w; D; E; k

. G) L: p3 \! \$ b7 S' H' _    我们搞调研当参谋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鉴于微,有资于治道”;写调研文章是为交管部门领导、上级机关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因此必须善于理性地抓主要矛盾。任何问题必定会有一个主要矛盾在中间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调查研究,抓住主要矛盾,集中攻关,解决起来才会事半功倍,迎刃而解。调研文章能否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考察问题,做到眼界开阔,对上级精神记得清,对形势发展看得准,对单位实际认得明,根本点还在于思想和感情:一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得住问题要害,二是在解决问题上有个人独立的思考和看法。这两点似乎与创新不大沾边,但相对某些调研文章“一味地投其所好”的思想框框,这种创新更显难能可贵。调研文章反映的是一个地方“适度”的真实情况和重点要害,没有必要夸大其辞,哗众取宠,否则就有失职或谄媚之嫌了!这主要是因为某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对我们的基层工作不利,还会给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造成被动、带来损失。如果能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基层难以解决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老大难问题做些思考,比如干部的选拔、队伍建设与业务建设“双边活动”的关系、个别人的转化、班子的团结、问责的取证等,解决不好便会影响警队的全面建设。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虽然难度大,但只要与基层警民一起潜心研究,通力合作,就总是可以找到解决办法的。我们反映的情况和建议为上级领导出台好政策提供了参考借鉴、起了促进作用,我们就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一些,而无需只顾“报喜不报忧”,正如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经为知识分子定过一个标准——有勇气在一切公共空间运用理性。时至今日,许多读者对缺乏创新少见解、假大空的人和文章是提不起兴趣的。罗旭初
: D% \% c' |  k8 \; o( R% k( x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资料、有实践、有体会、有想法、有创新就等于有了“活水之源”。调研文章的“活水”源至于形式的兼容并蓄与内容的提炼升华,把零散转化成系统、感性上升为理性、肤浅转变成深刻,不断提高理性思维的层次,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进而牢牢把握指导基层工作的主动权。因此,撰写调研文章惟有享受孤独善于思、平时积累勤于写、淡薄名利敢于言,兼容并蓄创于新,才能走出文章套路,走向科学发展。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创新调研文章也是需要勇气和胆略的,只要观点正事实清重点明,能够把握并运用创新发现、创新研判、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规律,就会发挥其服务决策、服务实战、服务基层的积极作用。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