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朱老师谈 “底线思维”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附录音) [打印本页]

作者: 朱老师    时间: 2013-12-12 19:00
标题: 朱老师谈 “底线思维”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附录音)
http://www.jrsmw.com:9201/webpic/W0201407/W020140719/W020140719589962784972.wma

   “底线思维”是十八大以来的热门词汇。全面深化改革必要要求突破思维、利益和机制的束缚,敢为人先。比如,在敢闯敢试与守法守规之间,在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之间,需要底线思维来平衡。为方便学习特收录学习资料。底线思维是包括辩证法、实践论在内的系统、科学思维。善用底线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前瞻风险、守住底线、防患未然,才能掌握改革实践的主动权。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犹如一场艰巨的马拉松,唯有底线思维,凡事未雨绸缪,才能不走弯路、不跌跤,最终跑出好成绩。

     (1)从静止事物的角度讲(比如守纪方面讲):做到守住底线、心中有底,坚守个人的道德底线、捍卫公正平等的社会底线、提高抵御各种诱惑的心理防线、远离违法乱纪的高压线。--不能突破条条框框的底线。

     (2)从运动的角度讲(比如规划工作、落实工作):未雨绸缪,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工作目标应有保底目标和高要求目标;谋划工作应有多套方案。

      (5)公文和论文的写作中善用底线思维这个名词,或用底线思维谋划工作,提出措施,将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措施更创新。大到领导理论文章,比如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底线思维”;小到某段落均可用。

       一正确理解底线思维内涵

       所谓“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后指人们社会活动范围不能超越的纵横两端界线(权利的权限界线与义务的责限界线、活动结果的成功代价与失败后果之认定界线),现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某种事态心理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如谈判双方讨价还价时)、或某项活动进行前设定的期望目标的最低要求或最起码保证。“底线思维”则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它要求做最坏的打算,追求最好的结果,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进一步说,它又是一种较为精细的思维技巧,要求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忧患意识)并欣然接受这种情况,能直面困难而后果敢行动。

  其一,从静态的、绝对的视角看。运用“底线思维”把握处理矛盾问题的“底”,经过比较权衡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研判和界定,它无非就是行动选择后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再糟糕也不过如此;或者,它无非就是我们必须达到的最起码的要求、状态。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种“底”,退一万步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至少这一结果要比不选择行动更易接受。这就为执行具体行动任务在理念、路径与举措上的设定与选择提供了“保底”方案,由此“底线思维”的善用便可让我们无怨无悔果敢行动了。

  其二,从动态的、相对的视角看。运用“底线思维”把握处理矛盾问题的“底”就是宁愿接受通过选择行动所出现的最坏结果,而不愿不作为而出现其他更坏结果或是更具风险的不确定因素,这种“底”只存在于行动的进展之中、事物的运动变化之中而有其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环境因素与主体目标的关系变化而加以调整完善。但是,有一点却是确定的,那就是尽最大努力,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所谓“草鞋无样,边打边像”,这就是最为确定的“底”,它的确认与守护需要当事人强烈的责任心与变通的智慧。

  其三,从静态与动态、绝对与相对相结合的视角看。运用“底线思维”把握处理矛盾问题的“底”就是采取行动选择后所出现的任意一种或数种坏结果,但这一结果的出现总归要比不作为或犹豫不决强,从而保有必死信念背水一战反求生,获得一种坦然、淡定与轻松。当我们运用“底线思维”抓准抓牢了“底”后,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无论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最为重要的是因为“探底”而做到了心中有底,从而在实际工作的推进中努力加以规避、防范,因势利导并使之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我们运用“底线思维”思考与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时,要确定并把握好“底线思维”的“底”:这个“底”是一种界线,意味着我们活动的范围、框架而不得逾越,无论是利益底线(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心理底线(个人、社会)、安全底线,还是道德底线(社会、行业、家庭、个人)和法律底线等等,一旦突破,将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造成被动局面;这个“底”同样也意味着一种结果,它是预期与实际、想象与现实的结合,它是我们不愿看到却必须做好准备接受的最坏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底”是一种最低目标或最起码的保证,确保它就可以“托底”、“守底”、“保底”,以维护既定的局面与态势。

                         二领导干部需要树立底线思维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引起广泛共鸣。

  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看形势、作决策,都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入分析世情、国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争取有更大作为。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曙光在前。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说现实是此岸,梦想是彼岸,中间则往往隔着湍急的河流。当前,我们的改革已经到了涉“险滩”、啃“硬骨头”的深水区。“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只有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攻坚克难,“中国号”巨轮才能直挂云帆、长风破浪,驶抵胜利的彼岸。

  底线思维的实质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这种思维方法就能做到认真评估决策处事的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从而处变不惊、守住最后防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我们,但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清醒认识我们所处的环境,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有备无患、遇事不慌。这是古人对底线思维高度凝练的概括。在现实生活中,有备无患的关键在于“备”。比如在一些特别敏感问题的处置上,只有做到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准备”,才能有惊无险、化险为夷。殊不知,这就是底线思维的辩证法。底线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和决策过程,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更在于积极转化,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因此,凡事做了最坏打算,最终结局经常是最好的收获。

  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提倡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摸”的过程,也是寻找底线的过程。比如,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改革的共性和差异性,不同利益群体对改革的承受力,机构改革的力度、速度与维系正常行政运作的平衡,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小心求证,从而在实践中既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又稳妥把握、务求必胜。就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如果把底线思维筑牢,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想细,“想一万、想到万一”,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不测”因素,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创新、调整、总结,顺利推进各项事业。

  底线思维是包括辩证法、实践论在内的系统、科学思维。善用底线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前瞻风险、守住底线、防患未然,才能掌握改革实践的主动权。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犹如一场艰巨的马拉松,唯有底线思维,凡事未雨绸缪,才能不走弯路、不跌跤,最终跑出好成绩。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诸多民生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迫在眉睫。直面挑战,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也需要管控风险、防守底线。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从制定宏观政策、措施到出台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方案,都需要准确地找出短板,据此划定底线。比如,上项目搞开发,就必须考虑环境生态容量,考虑土地、拆迁等涉及民众现实利益的合理安排。加快发展,底线思维是安全阀,是稳压器,也是保险杠。

  中国的发展,最最不可忽视的是民意、民心。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一定能守住底线,众志成城托起中国梦。

    三谈善用底线思维的意义

    第一,“底线思维”有着很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十八大开局以来,全国各省市党委在传达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时,有不少省(部)市领导纷纷强调善用“底线思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如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底线思维”的要求,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的结果,只有切实准备好各种预案方案,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湖北省委要求运用“两点论”和“底线思维”,对今年经济工作做全面部署;福建省委提出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底线思维”方法,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天津市委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指出,坚持“两点论”、运用“底线思维”分析问题是关键;国内学界理论界也热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的新表述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把中央领导提出的“底线思维”看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可见,“底线思维”对于我们研判与把握当前的局势与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二,“底线思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当前我们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会面临国际国内“双紧”趋势,容易生发“蝴蝶效应”及国际国内互动的“叠加效应”,各种矛盾凸显,各类风险不断,这就需要从最坏处着眼谋划工作,以确保底线稳定,筑牢崛起基石,从而避免被动局面。在此背景下,在关乎整个2013年经济发展走势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强调要善于用“底线思维”来思考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风险,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做到心中有底、守住底线并由低到高以确保社会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发展运行。由此可见,“底线思维”是一种符合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强调从最坏处着眼谋划工作,着力避免被动局面,着重掌握工作主动权。因此,我们攻坚克难,就要善用“底线思维”。

  第三,“底线思维”有利于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我国已进入人均GDP4000美元发展阶段,进入改革开放攻坚克难时期,这是一个矛盾多样、冲突多发、薄弱环节较多的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置身战略机遇期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充满了挑战与危机,这就亟须运用“底线思维”界定与防范危机、风险,认准困难在哪里、底在哪里,看到其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把握底线和症结,挖掘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保持头脑清醒。我们的社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与波动之中,运用“底线思维”能做到心中有底,克服恐惧畏难心理并坚定信心,“底线思维”方法将成为我们攻坚克难的常态思维和有效方法。因此,在当前实际工作中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在这种不确定性居主导地位的工作环境中,要求我们凡事必须做到心中有底,做最坏的打算,保住老底,守住底线。

  第四,“底线思维”有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如同参加马拉松比赛一样,要跑得又好又快,一要方向明确,二要技术高超,三要动作规范。但是,不跌倒、不走弯路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底”。底线起着“最起码保证”的作用,没有这个“底”,一切无从谈起。从大处看,当今我们在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牢牢守护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底线”,这个“底”就是整个国家的凝聚力、整个民族的团结、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广大民众的安居乐业,也可以说,这就是我们运用“底线思维”必须首先考虑的最大的“底”。各行各业领导干部置身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也要善用“底线思维”方法,做到守住底线、心中有底,坚守个人的道德底线、捍卫公正平等的社会底线、提高抵御各种诱惑的心理防线、远离违法乱纪的高压线。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矛盾冲突、危机局面,在处理解决事关国家利益、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难事急事等各种敏感之事时,要有效防范负面因素、堵塞决策管理漏洞、防止社会动荡,充分发挥它的“最低防线”与“危机最小化”的作用。


作者: lbzcy    时间: 2013-12-21 17:40
     公文写作和平时的作文及文学写作是不同的。后都较为严肃、规范,提高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q6 l5 P9 K: R. _
  1、多学。就是多学习一些公文的基本知识,了解公文的每个文种的特点、用途,了解掌握每种行文关系,以及一些特定场合的特定用语等。
0 k4 f% r8 K( R* X3 D8 ?; V      2、多读。多读《人民日报》、《学习与研究》、《应用写作》等,这些都比较专业,有很多好的文章。知识面要广,最好什么都知道一点。同时,要多读本单位、本系统内的老公文,了解本单位、本地区公文处理的习惯。  3、多想。公文不比文学写作,目的性非常强,每发一个文都朝着一个目标。因此,写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把要写的东西搞透。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不会“掉书袋”、没思想。
/ v, t8 r/ X( S6 ~  4、多写。就是多练习,公文不比文学,语言讲求严谨、简洁,很好学的。多练习就可以了。
; i- ^+ Q* m, P4 F  5、要注意区分公文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公文要求简洁、实事求是,一般直奔主题,少绕弯子,多陈述性、描述性语句,少用修辞。
$ P' a0 s$ l  A# O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3-12-22 00:13
朱老师的大作,忘记推荐了,补上
作者: 烽火岁月    时间: 2013-12-22 08:23
很好的文章,值得学习
作者: 崔智友    时间: 2013-12-22 22:14
看到这个词组还真要好好拜读一下,谢谢
作者: 王生虎    时间: 2013-12-23 10:22
朱老师此文实用性很强,收藏拜读了!
作者: 煤炭    时间: 2013-12-23 17:25
“底线思维”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这是智慧的体现。! }4 l- z; a+ {0 Z" m

作者: ︶ㄣ雪域鈊    时间: 2013-12-23 17:45
“底线思维”新提法,先学习了!{:soso_e100:}
作者: 文祉彬彬    时间: 2013-12-23 20:32
底线思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得到,需要好好把握
作者: 岚岛散人    时间: 2013-12-23 21:20
底线思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读了朱老师的这篇文章,深有所得
作者: 石头希迁    时间: 2013-12-23 21:57
朱老师的大作一定要拜读,感谢分享。
作者: 阿力    时间: 2014-9-23 09:26
内容新颖,学习汲取中。
作者: 蓝红铅笔    时间: 2014-9-23 14:56
底线就是纽扣,第一颗纽扣不错位后面的才能依次对上,同时纽扣又是最后一道防线,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就如同解开纽扣的衣裳,将赤裸的横陈在历史审视下.......
作者: sjm    时间: 2014-12-14 23:25
#在这里快速回复#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难事急事等各种敏感之事时,要有效防范负面因素、堵塞决策管理漏洞、防止社会动荡,充分发挥它的“最低防线”与“危机最小化”的作用。
作者: beijiguang    时间: 2014-12-15 00:17
底线思维是决策办事的重要思维,必须始终树立底线思维。
作者: 雅各布    时间: 2015-2-8 11:57
从静止事物的角度讲(比如守纪方面讲):做到守住底线、心中有底,坚守个人的道德底线、捍卫公正平等的社会底线、提高抵御各种诱惑的心理防线、远离违法乱纪的高压线。--不能突破条条框框的底
作者: 所为    时间: 2016-12-19 15:20
底线思维
4 V  X- L. d$ _/ v( w, L0 P  ?8 b' Q2 R* h0 N& n- Z- O2 ?
好好深入学习下
作者: 木然成诗    时间: 2018-4-25 09:42
底线思维在工作中的运用是非常多的,全面理解底线思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知识点。
作者: 沧海龙腾    时间: 2019-3-27 11:06
作、落实工作):未雨绸缪,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
作者: maodazhu    时间: 2023-9-18 15:45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有备无患、遇事不慌。这是古人对底线思维高度凝练的概括。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www.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