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如何写好政协调研报告?贵在这“十个有"!

[复制链接]
疑议相析 发表于 2018-10-14 15: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9月19日,刘佳义同志围绕政协调研报告的撰写给机关干部做了一场辅导讲座,现场听了很受启发。这几天,不时回味讲座中的思想观点,感到很有必要细细咀嚼,以领悟其要义所在。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感想,整理后形成这篇《关于写好政协调研报告的学习笔记》。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篇学习笔记不是对讲座原貌的呈现,仅是对其中部分内容的粗浅认识,难以展现讲座本身的质量和水平。不正确的地方,恳请批评指正。




一、眼里要有目标。调研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总体目标是为了解决问题。调研结束后,要写出调研报告,这是具体目标。“磨刀不误砍柴工”,解决问题不能盲目出击,须做大量认真、扎实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在审题、破题上多下功夫。如果对要研究的问题毫无概念,对问题的性质、内涵、外延“茫茫然”,就难以科学规划调研线路、遴选调研组成员,那样的调研会很被动。调研过程中,要作深入的调查和严谨的研究,尽可能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找对,把意见建议提实。调研报告主要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就是调研报告,不是理论文章,不是领导讲话,不是会议发言,不是信息简报,不要写得不伦不类,最后成了“四不像”。要分析问题,但不要讲太多大道理,而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要提出建议,但不要写成了工作要求,领导讲话是“上对下”,有其权威性,报告一般是“下对上”,主要是建言性;要语言生动,但不要过分修饰,不要一味追求华丽的辞藻,更重要的是客观和准确;要简明扼要、不拘一格,但不能失去对典型的剖析,不能背离基本的格式和规范。




二、手里要有政策。我个人体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调查研究是通过现实的“问题”查找政策的“缺漏”。换句话说,是“政策”和“问题”之间的对话。“政策”是尺子,也即“上情”;“问题”是实际,也即“下情”。拿着政策的“尺子”去量实际的“长短”,找到长、宽、高方面的差距,并用事实和数据加以说明,距离问题的解决就不远了。所谓研究深入,既包括研究问题深入,也包括研究政策深入。研究问题不深入,等于尺子没有量对地方,那样得不到想要的结果;研究政策不深入,手里没有政策,就缺乏“丈量”的依据,既可能言过其实,也可能言过其时。从政协的角度来说,做到“手里有政策”,就要使委员更好地知情明政。因此,调研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三、心中要有群众。调研的目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调查研究要关注很多不同的领域,但从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一项调研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没有深入基层一线,就很难取得高质量的成果。调研本身就是上下联动的过程,必须高度重视“下情上达”。要倾听群众的呼声,聚焦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现实的困难;要汇聚群众的智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办法就在群众中”;要发扬良好的工作作风,不仅要“身”到基层,更要“心”到基层,通过调研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从政协的角度来说,要努力发挥界别的特色和优势,引导、组织委员深入群众,使人民群众感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人民政协离自己很近”,努力寻求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




四、笔下要有委员。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工作的潜力在委员、实力在委员、活力也在委员。政协的调研报告当然而且应该是委员智力成果的结晶。这是政协与党政部门在调研方面的一个显著区别。虽然执笔人在起草过程中必然要融入个人的认识和见解,但其立足点和主体内容应该是委员的意见建议。汇聚委员的意见建议,要注意把握“专”“精”“效”三个字。把握“专”,就是要重视专家型委员的观点,发挥不同界别委员在其所擅长领域的优势;把握“精”,就是要认真梳理委员的意见建议,努力从中找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使成果最大化;把握“效”,就要在调研的前、中、后期,及时召开形式不同的座谈会、研讨会,激发委员的主观能动性并认真梳理委员的意见建议。




五、面前要有领导。调研报告是向上报的。说得直白一些,是给上级领导看的。写报告不要想着如何讨好领导,但要换位思考,要考虑领导的感受。正如佳义同志所说:“要想着自己在面对面向有关领导同志报告工作、提出建议”。据说,有一位领导曾表示,每天都要看半麻袋的资料,有时看到的调研报告,从第一段就能发现是从哪里“抄”的。第一印象不好,于是再很快翻一翻,发现实在很一般就不再看了。这个例子让我感触很深。领导同志可能会因为工作忙碌暂时错过一份好的报告,但绝不会青睐一份粗制滥造、毫无价值的报告。当然,由于办文机制的完备,真正的好报告被错过的可能性也很小。“面前要有领导”,就要通过真心实意的表达打动领导,通过有凭有据的分析说服领导,通过睿智务实的建言服务领导决策,而不能抱任何侥幸心理,更不能态度草率、糊弄领导。




六、论证要有典型。“兵不在多而在精”,典型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要说明一个问题,取其最有代表性的一两个事例即可,至多不超过三个,不要罗列堆砌。佳义同志所列举的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很能说明问题。魏巍当年在朝鲜时,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他认为很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评价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后来,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魏巍说:“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写调研报告,不要贪大求全,什么都想说,问题就不聚焦,观点就不鲜明,主题就不突出。要学雕塑家罗丹,再好的东西,如果冲淡主题,也毫不吝惜舍弃掉。当然,如果真有好东西,可以另外再写,不必都挤在一篇报告里。




七、语言要有新意。有一种观点很值得注意,“哎呀,我们这个领域,说来说去就是那些问题,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该说的都说过了”。对这种观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领域的两个问题不可能毫不相干。有的问题比较复杂,要持续跟踪、研究多年才能有所收效,有的是老问题出现了新情况,需要再次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调研报告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既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也要讲求一定的形式。之所以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要么是因为调研不深入,没有新发现,只能搞“旧调重弹”;要么是因为语言缺乏新意,没有新表达,只能用“陈词滥调”。内容空乏、语言平淡的报告难以吸引人。写报告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新发现,形不成新思想新观点,也要力求老问题、新角度,旧观点、新表达,使调研报告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当然,要使人眼前一亮,仅仅依靠遣词造句是不行的,从根本上要靠调研的深入,但这并不能否认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八、头脑要有哲学。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经验 +2

 

精彩评论50

正序浏览
得之我幸 发表于 2019-4-15 09: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很给力哦,学而不思则罔一下
 
东方尘寰 发表于 2019-4-19 08: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很喜欢,认真研究下,谢谢大神。
 
地板真滑 发表于 2019-4-26 15: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层次鲜明,很有看点,对写调研报告很有帮助,提出了很多可操作的建议,值得学习。
 
黄叙阳 发表于 2019-4-26 16: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空乏、语言平淡的报告难以吸引人。写报告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新发现,形不成新思想新观点,也要力求老问题、新角度,旧观点、新表达,使调研报告别出心裁、让人眼前一亮。
 
文艺宜宾 发表于 2019-5-30 22: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好文,分享、学习了!
 
lizhiming 发表于 2019-5-31 1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拿着政策的“尺子”去量实际的“长短”,找到长、宽、高方面的差距,并用事实和数据加以说明,距离问题的解决就不远了。
 
地震 发表于 2019-5-31 1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要么是因为调研不深入,没有新发现,只能搞“旧调重弹”;要么是因为语言缺乏新意,没有新表达,只能用“陈词滥调”。
 
18394061117 发表于 2019-5-31 11: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么是因为语言缺乏新意,没有新表达,只能用“陈词滥调”。
 
写文字的鱼饵 发表于 2019-5-31 16: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一下,学习了!刚好在做调研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