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大明老秘

UID:7056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2827
    主题
  • 0
    广播
  • 29
    听众
  • 0
    收听
  • 45
    好友

《文化苦旅》给我的启示

热度 4已有 1219 次阅读2011-10-1 14:13 | 文化苦旅

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曾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识融入感情,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

初读《文化苦旅》,当时就被书中的名山大川、千古遗迹、古人古事深深地吸引。重读《文化古旅》又被充满抒情意味的诗性语言和表达技巧深深地感染。再读《文化苦旅》更折服于文中的论析,如同剖开莲蓬,掏出莲子,尝尝那绿色微苦的莲心,既有刻骨铭心的历史情感体验,又把地理读成历史,把历史读成哲学的体会。”

启示一: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

这部容量19万多字的长篇历史文化散文,将小说与散文表现手法有机地融为一体,以雄健的笔力,开阔的景象,磅薄的气势与诗情相互交融的文化反思,强有力地把当代中国的文化散文创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深度的文化问题、命题和课题。如对《夜航船》文化的批评:“船头的浪,泼不进来;船外的风,吹不进来;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舵”,“航行的路程,早已预定”,“谈知识,无关眼下;谈历史,拒绝反思”,“细细品尝着已逝的陈迹,哪怕是一些琐碎的知识,不惜为千百年前的细技末节争得脸红耳赤,十年寒窗,竞在谈笑争胜间消耗”。缓慢航行的封建中国的航船,产生了这封闭的,因循守旧,脱离民众与实际,缓慢发展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反过来使封建中国的航路进展更缓慢。作者以同时期的法国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与张岱的《夜航船》比较,《百科全书》不是谈资的聚合,而是一种启蒙和推进,使法国精神文化的航船最终摆脱封建社会的黑夜,进入近代文明的新河道。而《夜航船》做不到这地步,但过错不在他,而在于封建中国这条航船。

启示二:想象的翅膀

文学和艺术的修养可以开拓形象思维的能力。爱因斯坦酷爱艺术,还是一个演奏小提琴的高手,他坦言:“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余秋雨先生从丰厚的人文与自然的景观中,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趣味的人读懂、接受、喜欢。如对《都江堰》文化的歌颂:“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而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对比想象是余秋雨散文另一特色。如对《废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土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拨地而起的高台。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教训。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感受三:身临其境地实践

对文化知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对人生、对文化、对社会现状做出如此之多思考的人,必然是一个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20世纪80年代初,刚刚结束灾难性的“文革”时代,为了寻找文化的复兴、人格的健全,余秋雨先生没有选择忍耐,而是从象牙塔的书堆里走出来,从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和写作学会会长的头衔里走出来,走到现实历史中上下求索。在黄沙漫天的莫高窟、在云深不知处的庐山,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在历经风雨的天一阁,在濒临绝种的傩戏,在斯人已去的黄鹤楼…………留下他的足迹,也留下了他的思索,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精神。他不愿意对历史文化问题直接进行逻辑分析,而是伴随着作者沉重的脚步,以生命的智慧来感悟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

掩卷深思,收集在《文化苦旅》37篇作品中,特色在于两个字,“新”与“活”。“新”就是自然,就是在平日学识积累中心灵深处的写照。“活”就是将历史性、故事性、哲理性浓缩并溶入散文创作中,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感染性。

当然,《文化苦旅》的感伤、反思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代里产生,有着特殊的时代效应。当时的巨浪并不等于永远的主流。但这本书的写作思路、勇敢、责任不失为一本厚重的好书。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微风山谷 2011-10-9 16:54
我也读过这本书,但却没有领悟到这么多,学习了
回复 萨嘎 2015-8-25 13:26
领悟的挺深刻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