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 ”现在这种毛病仍然存在。有 的讲话稿过分追求完整、系统、生怕不全面,生怕分量不够, 常常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系列化、集团化。分析一个问题的 成因时,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分缕析,不厌其细。看上 去很全面,很有条理,实际上是臃肿、散乱,无重点,结果 不仅拉长了讲话稿的篇幅,而且使真正重要的内容淹没在无 关紧要的文字中,不能展开来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 是抓工作的艺术,也是写好讲话稿的基本要求。一篇讲话稿 的容量总是有限的,想把每个问题都讲得或写得很充分、很 新颖, 是难以做到的, 能在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上有所突破, 讲出点新意来,给人以较大的启发,就很不错了。所以,除 了总结性讲话稿外,一般的讲话稿写作不要把面铺得太宽, 要抓住当前最需要强调、最需要解决和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来 写。 解决的办法,首先安排文字材料的框架结构,要从实际 出发,该复杂则复杂,该简单则简单,不能认为篇幅大、条 条多,材料才有分量,才以体现水平。其次,要紧紧抓住本 质、抓住要害,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东西,从一点进入, 向纵深开掘、拓展,这样的材料才会有深度。再次,无论是 向纵向还是横向阐发问题,都要高度集中。能三个问题说清 楚的,就不写四个问题;能四个问题说清楚的,就不写五六 个问题。每个问题,也不一定非要再搞成几条。切忌搞“三三 制”之类的模式。 6 五、 忌雷同重复 忌雷同重复,就是忌照搬照抄,千人一面,没有个人特 点和风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貌相同。雷同的讲话 稿,没有新鲜的东西,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相脱离, 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造成雷同的原因很多,有的可能是写 讲话稿的新手,模仿别人写的;有的是怕动脑、图省事,不 愿下工夫去琢磨,担心“创新”弄不好到领导那里通不过;更 多的是照搬上级或过去的文件、讲话,甚至报纸杂志上的有 关文章。比如内容,有时省、市、县三级领导人对同一项工 作的讲话竟如出一辙,除了把“我省”改为“我老秘网市” 把“我老秘网市”改 、 为“我老秘网县”之外,差不多全盘照搬。比如结尾,写来写去都是 那么几句老话。如“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 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任重道 远。让我们在……领导下,在……指导下,解放思想,坚定 远。让我们在……领导下,在……指导下,解放思想,坚定 ……领导下,在…… 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而奋斗! ” 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而奋斗! …… 讲话稿写作如同材料“加工厂” 每天都在加工制造,要写 , 出一篇有见地、有新意、能吸引人的讲话稿确实不易,有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创新热情,提高创 新能力,力求使讲话稿有新鲜的东西。首先要对自己写的东 西多问几个为什么, 勇于否定自己; 经常关注和研究新形势、 新动态、 新情况、 新问题, 在“新”字上下工夫, 从“新”中求异, 做到选用的材料新、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 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使人听了能受到新的启迪。善于观 察,勤于思考,反复比较,从老问题找出新的角度,从旧中 7 求新, “旧题新作”分析新的情况,说出新的认识,拿出新的办 法。要达到这些,一是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有较强的敏锐 性、观察力,有较高分析认识问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能够迅速辨别新旧,判断是非,作出反应,提出 见解。二是要有创新精神,敢碰书本上写过的、文件上规定 过的、领导人讲过的、多数人公认的问题,也要敢于提出别 人未曾提出过的见解。三是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对事 物的分析比较能力。 六、 忌肤浅苍白 忌肤浅苍白就是忌说理肤浅,苍白无力,没有震撼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硬, “骨头”挺硬, “肉”不太多, “刚”性有余, “柔”性不足,尤其是一说到理直气壮,面孔就板起来了,从 头到尾,通篇都是“要求” 二是旧,对大家都明白的浅显的道 。 理,翻来覆去地讲,就像一大锅不放油盐的萝卜青菜,炒来 炒去,没有滋味。三是浅,材料开掘不深,事理分析不透, 内容空泛,浮皮潦草,缺乏启发性和感召力。如在阐明一个 观点时,常常绕来绕去打“外围”仗,净是一些大话、空话、 套话、老话,深处的东西触不到、点不透。 我们说浅、给人印象不深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撰稿人站 立点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特别是理论功底不够厚实。二 是思想有顾虑,不敢创新,该放开的没有放开,该深入的没 有深入,写得很 拘谨。 精彩的讲话会产生震撼力,拨动人的心弦,给人以深刻 8 的教育和启迪, 引导人们向更高更深的层次思考问题。 为此, 撰稿人必须站在思想理论的制高点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 学理论和方法,辩证地分析事物蕴涵的深刻思想和警世哲 理。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去思考,从革 命的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还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剖析的 方法。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和撰稿人加强学习, 学习科学理论, 学习报刊社论、言论、评论员文章、权威人士论坛、杂文等, 学习一些法律、经济、心理、历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知 识以及业务知识。 七、 忌僵化死板 领导讲话稿有一定的写作法则和规律,按照一定的规范 格式来写是有必要的,但只是外在格式的统一规范,不应把 讲话稿写作模式化、程式化,因为一成不变的程式会把人们 捆得死死的,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影响讲话的生动性。当 前,在领导讲话稿写作中存在着严重的思路模式化、程式化 问题,没有新意。有的领导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对每一篇讲 话稿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主体部分、如何写结尾,都规定得 很细,有的甚至连字数都作了规定。结果讲话稿内容“似曾相 识” 套路雷同。如讲话稿主体内容都是一个模式:意义作用 , ??目标任务??思路措施??加强领导。又如开头必谈理 论,开篇就是认识,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又如写加强领导, 就是一要各级领导重视, 列入议事日程; 二要加大工作力度, 层层狠抓落实;三是健全各项制度,严格基础管理;四是加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