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如何提高党史写作水平

摘要: 一、引子 今天在这里听讲座的都是各单位的文秘工作者和党史工作者,都是我老秘网市党史资料征编工作的骨干。记得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07年第一期党史干部培训班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指出:修史 ...
文稿修改演播室

一、引子

    今天在这里听讲座的都是各单位的文秘工作者和党史工作者,都是我老秘网市党史资料征编工作的骨干。记得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07年第一期党史干部培训班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指出:修史工作地位重要,工作崇高。历代历朝,史官是由信得过的大臣担任,修史工作都交给那些重臣去做,如翰林、大学士、军机大臣等等。清朝是交给皇叔皇哥去干的,不是一般人干的。到了我们共产党执政后,历来重视修史工作,都是请德高望重的同志负责修史工作。安排谁做这个工作,是组织的高度信任。并进一步指出:抓党史工作是党赋予的重要任务,要有光荣感、历史责任感。

众所周知,盛世修史,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西汉汉武帝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段强盛时期,当时的太史公司马迁就修纂了著名的《史记》。到了宋朝,宰相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都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熠熠光辉;还有其他不少史籍如二十四史等等,组成了中华民族一部伟大恢宏的历史长卷,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生生不已的强大内在动力。

历史是过去的今天和明天,历史经验,能够昭示现在,启迪未来,进而为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供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毛泽东主席就十分重视历史,历史经验对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因此,我们要用历史、要用我们党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他说:“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江泽民同志也号召全党要学习历史,特别是中00史,他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1999年11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接见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第二次全国社会主义时期中00史学术讨论会、中国中00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时发表讲话,不仅阐明了党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寄予党史工作者以厚望。他说:“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认真回顾20世纪的历史,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我们开拓更加美好的新世纪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党史工作者在这方面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在2003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和2005年6月13日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先后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了学习和研究党史的重要意义。此外,他还在许多场合强调加强党史的学习,他指出:“掌握理论、研究历史、了解现实,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和蓬勃发展的三个必备条件。

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这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深刻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党的历史,更成为造就合格的跨世纪领导干部的必要条件,只有对我们党‘昨天’和‘前天’的斗争有深刻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重要工作,勇敢地担当起‘明天’的历史重任。”这都说明,修史学史是不可忽视的,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明智,尤其是我们党的事业史,对于今后做好工作尤为重要。党史资料征编工作,是为修史学史服务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要求高,头绪多,工作量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掌握科学的征集、编撰和研究方法,特别是注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现将自己过去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所思所悟,信手录之,班门弄斧,这纯属“临时动议”,比较琐碎,但求抛砖引玉,并诚恳接受各位文秘工作者和党史工作者的批评指正。

当我们手捧一本爱不释手的新书时,往往会忽略作者背后的劳动。作者那种长期伏案写作的特殊劳动,换来的有读者的喝彩,也有社会的尊敬,但更有身体健康亮红灯的尴尬与无奈,这就是写作的代价,作者的独特贡献。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记忆挥之不去。这些记忆,作者称之为“痕迹”——若无若有、似无还有、似有还无。诚如生命旅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生历经磨砺,一路风雨兼程,最后,能够流传千古者,“稀已哉”。倘或不经意间,留下一点点“痕迹”,哪怕是短暂的,如流星、似萤火,亦应足矣。人生在世,无论“劳心者”、“劳力者”、“肉食者”、“素食者”,三百六十行无论从事哪种行业,都会或为社会,或为朋友,或为家人,或为自己,在世间留下一些“痕迹”。

那么,从事过或者正在从事文秘工作和党史工作的人们能否留下一些“痕迹”呢?

文秘工作,特别是党史资料征集、研究、编撰工作,既不能改变命运,也不能大红大紫。这种作品,须有风骨,必须真实地反映党的历史,还原党的历史,还要能反映民情、民声,“有补于世”,这就需要说真话、道实情、揭病根,刻画出社会的真实来,总结出党执政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从而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时,以古鉴今,以史鉴今,对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难免要触及社会的某些弊端。而有的弊端,又往往是某些人最忌讳的“神经”和“疮疤”。你如果去动了那“神经”和“疮疤”,就可能会有人对号入座。从这个方面说党史资料征集、研究、编撰是一件“爬格子、挤牙膏”、伤神废脑的苦差事,有时也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有时甚至是有风险的。所以,在现实中,有的党史工作者怕写材料,宁可“跑跑腿”,也不愿“俯首写”;有的党史工作者不愿写材料,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有的党史工作者想写,却不知道怎么写,偶尔有些想法,也很难付诸笔端;有的党史工作者有“娇骄”二气,刚加几次班就叫苦连天,怨声载道,小材料不愿搞,大材料搞不了;有的党史工作者懒的写,甚至干脆不写,有时候让他们写一点东西,真的很难!不是推三阻四,就是写出来的东西不像样子;有的党史工作者甚至连党史资料都懒的征集、研究,连书都懒的看。这实际上都是不能吃苦的表现,都是懒惰思想在作怪。

二、搞文秘工作和党史工作都是一个苦差事

我们大家都知道搞文秘工作和党史工作,是一个苦差事。“晚上当成白天干,假日当成平常干,几个人的工作一个人干是常事。”有人说是好汉子不愿干,懒汉子干不了。好汉子未必不愿干,但懒汉子肯定干不了,因为他吃不了那份苦。写作,要做苦行僧,坐“冷板凳”,要耐得住寂寞,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要抵得住诱惑。真可谓只有蜗居斗室、挑灯夜战、笔耕不止,方能苦尽甘来。构思、列提纲、收集素材、撰写、修改、校对,一套程序下来,往往可以达到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程度。因此,我时常与稿纸、钢笔(如今电脑)和清灯相伴,对挑灯夜战习以为常。一篇稿子,只要还没有完成,总觉得有一块石头压在心里,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整天琢磨材料的构思,大到结构,小到标点,都要字斟句酌,精雕细刻。有时候为了一个观点,一个标题,一句话、一个词、甚或是一个字,都要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反复推敲。就连走路、吃饭、睡觉时都在考虑,想到好观点好标题了,即使已经睡了,也要爬起来继续写,或是把要点记下来。有时加班加点,彻夜赶稿,几十年来加过多少次班,花了多少个休息日,有多少回等家人熟睡后在桌前熬到深夜,有多少回干脆和衣而睡在办公室,我已经数也数不清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1-30 15:16
  • 4
    粉丝
  • 2159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