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物事件互补,增强生活味。 人在事中,事靠人为。事要鲜活,人要鲜明。故事写作有五忌: 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的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 二忌“有魂无人”。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 三忌“千人一面”。有的作者在写人物时,难以克服雷同之病,或与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或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特色。 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特别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而应用“水涨船高”的方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 五忌“全人超人”。(体会:写一个人物,给同事看。)故事写作我们强调突出典型性,主要是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 所谓“软与硬”,即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不能忽略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 所谓“正与反”,是指对故事对象既有“正像”又有“反像”的“全息摄影”。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故事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全人”。如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父母病危不回家、妻子难产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了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还说“对不起”;做菜时,也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 (例:高铁工地的“三代同堂”。两地分居,四海为家,本是高速铁路建设者的生活写照。在宁杭高铁中铁四局四分部的工地上,一家“三代同堂”的故事却感动着许多人。 铁路工地,并不是居家过日子的地方。“工期短,项目多,夫妻相守一个工地,已是领导照顾了。”说起拖儿带母,担任工经部长的妻子刘江华一脸无奈。 刘江华与丈夫刘啸天夫妻俩10年前毕业于湖南城市学院,2006年前虽夫妻俩调到了同一单位却不同工地,一个山东威海,一个广西南丹,“花前月下”的浪漫化成短信、QQ里的思念,连婚礼也只把两地朋友聚一顿酒,第二天脱下婚纱换上工作装就劳燕分飞,在合肥单位基地的房子长年空巢。 2006年,当丈夫把临产前的她接回合肥后,却没时间照顾。不得已,她托哥哥把自己的母亲从湖南农村送到合肥。挺着大肚子在工地奔波的她,没想到会带来胎位不正的后果,剖腹产成为无奈的选择,而赶来产房护理的丈夫仅待了一天就被电话催回了工地。自己刀口未愈动弹不得,看着一边是嗷嗷待哺哭啼不止的儿子,一边是穿梭医院与家、做吃的洗脏的忙个不停的老娘,刘江华只有泪水洗面。来自工地的她知道技术人员的责任,不能怪罪丈夫。好在整个病房的人都来援手,为她渡过了那艰难的8天。医院里,刘江华给孩子取名“拓拓”,期望能托手父母,自己痛痛快快在工地甩开膀子干。 儿子刚刚满月,威海工地的领导已经迫不及待把接她的小卧车千里迢迢开到了合肥,工地决算没她不行。孩子太小,工地紧要,刘江华无奈中选择了拖儿带母“三代同堂”去工地。食堂的伙食不下奶,馋奶的儿子吃不饱,白天工作忙晚上孩子缠,母亲对老家农田和父亲的担忧……在领导和同事们夸她能干的背后,只有她自己知道个中滋味。 2007年,当刘江华忙完威海工程转战安徽淮南工地、想把孩子托付给公公婆婆在合肥带的时候,两难摆在了面前:公婆家还有一个八十岁奶奶和一个上学的孩子要照顾,农田又不能荒废,考虑婆婆带孩子方便,公公就必须留在农村;一个月就跟着上工地的儿子也因自己“顾头不顾尾”而留下了扁桃体炎的病根,三天两头发高烧打吊针,一直生活在农村又没文化的婆婆无法独立带养,无奈的刘江华再一次选择了拖儿带母。 2009年,刘江华从淮南来到了丈夫所在的宁杭高铁南京工地,以为两口子可以照顾已经会走路的孩子,想有空把婆婆送回湖南老家。可到工地后,身为项目部副经理的丈夫刘啸天负责分部的路基施工,为解决征迁造成的工期滞后,带着员工掀起生产大干,白天黑夜连轴转,早把照顾儿子的事忘到了脑后。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四分部3.1亿元的工程包含站场、路基、桥涵、站房,比自己原来从事房建施工的工经工作不仅复杂得多,而且工作量要大十倍,仅上对业主、下对各施工架子队的验工计价台账摞起来就有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