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跨越彩虹竞风流——记中铁四局副总工程师李学民化》。“大年初三,伴随着人们喜庆的鞭炮声,四公司横峰站疏解线跨浙赣线大桥工地彩旗招展,机声隆隆,八分公司大型架桥机舒展巨臂,将最后一片24米梁缓缓落下。看到建设者放弃和家人团聚而在两座大桥施工中仅25天就创造了主体完工的奇迹,李学民紧锁的眉头松开了。他面对着北方,一股对父母、妻儿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他已记不清,自1987年7月从上海铁道学院跨入铁路建设工地,二十个年头有几个春节是在家的热炕头上吃的团圆饺子,有多少次在亲情的天平丈量“忠孝不能两全”的内涵……” 三是切题落笔的技巧(巧妙入题)。从哪里下笔,进入题目,也是有技巧的。一般可分为四种:由现实问题切题;由思想认识切题;由实践启示切题;由情况介绍切题。
由现实问题切题:如《丁太环在人民大会堂的发言》:“青藏高原因其恶劣的自然条件,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老一代筑路人曾因高寒缺氧诱发的各种疾病无条件治疗,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解决高寒缺氧这一青藏铁路施工难题,我和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走进雪域高原,为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筑起一条坚固的生命保护线。”
由思想认识切题:如:《实施“五好五有”共建和谐项目》。“中铁四局六公司广州制梁场秉承天下利利天下人的发展思路,深化农民工五同管理,通过建好组织、提高待遇、真诚服务、强化教育、丰富生活,充分调动了农民工施工生产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制梁场的快速有序发展。”
由实践启示切题:如:《撑起一片蓝天》。“中国中铁四局集团六公司因公高位截瘫职工朱会明存活36年,被医学界称为世界奇迹,而大夫们却说,主要归功于他妻子程克菊36年如一日的真情守护。”
由情况介绍切题:如:《跨越彩虹竞风流——记中铁四局副总工程师李学民化》。“2007年3月15日,在中铁四局提前10天完成浙赣铁路横峰工程的时刻,南昌铁路局副局长龙京紧紧握住常务副指挥长李学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紧握的双手传递的不仅仅是情感和力量,更多的是钦佩和赞誉:奇迹呀!强将手下无弱兵,你们四局人创造了值得载入中国铁路建设史册的“横峰速度”:20天完成征地拆迁,75天完成总投资1.2亿元、7.4公里疏解线所有桥涵、路基土石方、级配碎石、架梁等全部工程,刷新了铁路施工的新纪录!”
四是细节放大的技巧(善于煽情)。细节描写种类繁多,不一一列举。文章中每一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阅读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其绝妙之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善于煽情发挥:如:《撑起一片蓝天》:“机灵的小朱躲过一块一米见方、三吨多重的大石块幸免遇难,却被一起塌落的另一块石头击中了脊锥,不仅砸破了他崭新劳动布的工作服,而且砸断了他的脊锥神经……那一刻,他只感觉到一股凉气从腰部移向脚尖,不知道就此高位截瘫,只能在轮椅和病床上从青春碾入鬓霜。那一刻,他只知道自己不能和工友们一起成为战胜“水帘洞”的勇士,不晓得由此会给妻子和孩子带来无尽的苦难。”
烘托环境气氛:如《撑起一片蓝天》:“1970年12月14日,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的盘西铁路亦资孔隧道里灯火通明,夜班的几排炮响之后,掌子面的侧上方现出一巨大溶洞,泥水裹着砂石时不时从黑洞飞泻而下,顷撒在上导坑,让接班的青工朱会明和工友们仿佛置身于孙悟空的水帘洞里。”用人们最熟悉的环境借比想象。
刻画人物性格:如《撑起一片蓝天》:“长期卧床,朱会明不仅一个肾完全萎缩,另一个长满了结石,而且“美人鱼”似的身体下部关节僵直,腿脚变形,肌肉萎缩、肿涨,有时还会自然溃烂、流脓。程克菊把布满丈夫全身的上千块疤痕称为“情结”,那每一个伤口的愈合都倾注着妻子的心血和汗水。”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一目了然。
揭示主题思想:如《撑起一片蓝天》:“有人为程克菊算过一笔帐:36年间,丈夫在医院住院达30年,病历有2米之厚;程克菊以病房为家,为丈夫日夜翻身、擦洗、换药每天都在四个小时以上,穿梭病床、食堂或家的路程,有8个“长征”之遥。冰天雪地的每一个脚痕,都是爱的烙印,狂风暴雨的每一次摔打,都是情的见证,夜深人静的每一回料理,都是心的交融。” 由此揭示了主题思想:36年如一日的真情守护,程克菊用爱心撑起一片家的蓝天。“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