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明确文种,找准方向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文种,如果可以选择,选题目一定要思想解放,敢于思索,富有创新精神,提出并写出别人没写出的问题,提出并写出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写出别人欲言而又未言的东西。横量一个文字工作者水平的标准有三点:别人没想到的你写出来了,为上;别人想到但没说出来而你写出来了,为中;别人想到并说出来了而你又说出来的,为下。由此可见抓问题对提高文字水平十分重要。 (二)谋篇布局,纲举目张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文章的立意、篇幅、段落,打好文章框架、考虑安排结构,初步取好分题目,着眼于“搭架子”。谋篇布局解决的是战略的问题,是言之有序的问题。 1、谋篇布局是战略问题。我们在日常公文写作中,写作任务下来,撰写者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功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去。文件起草,首先是从宏观上考虑,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功夫,房子质量就没有根本上的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报告起草常常见的大返工,往往出在内容及主体结构上。所以,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文稿的重要方略。 2、谋篇布局主要解决的是言之有序的问题。谋篇布局谋的是结构,就是言之有序的问题,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构思、谋篇。 (1)结构安排的基本原则:不板不乱,意即不死板,不杂乱。 (2)结构安排的具体要求: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简言之,就是主题要鲜明,标题要简明,层次要有序。 主题要鲜明,即文章立意要高而远。公文能否体现价值、发挥作用,立意很重要。如何提炼主题,可以总结为四点,即抓住重点、关注热点、剖析难点、捕捉亮点。此外,一篇公文要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来写作,不能有多个中心,而同一个问题也要选择其重点,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地平均用力,切忌大而全、多而杂。 标题要简明,即标题是公文的眼睛。公文标题应直接传达信息的中心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要吸引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很想一睹为快。老秘网认为,拟写公文标题要注意:首先是文题一致,就是说标题所揭示的应与信息内容吻合。其次是简洁明了,文字要少,含量要大,这就要认真推敲,反复锤炼,把可有可无的、不切实际的字词删掉。再次是文字朴实,避免华而不实、故弄玄虚。 层次要有序,就是公文从结构上要讲究逻辑。结构安排的基本形式:一是纵向结构,有递进式、时序式、倒悬式等。二是横向结构:一、二、三、四,平排开来。三是纵横结合结构,像前纵后横,纵横交叉等,长篇公文多采取这种办法。如要写一篇年度工作总结,前半部分按时间顺序概述一下工作情况,后半部分提炼出几条工作经验,横向排列开来,此种写法就是“前纵后横”。 但很多公文比较简单,如会议纪要,其特点:一是纪实性。会议纪要是会议宗旨,基本精神和议定事项的概要纪实,撰写者对会议的内容不能随意更改和删减,也不能将会议未涉及的内容塞进纪要,所记内容必须完全真实。二是条理性。会议纪要对讨论的依据要条理清晰,合理的归纳分类,使之层次分明、调理清楚。三是理论性。会议纪要对会议精神、讨论意见给予理论上的概括,或分析总结出规律,或画龙点睛,给人以启发、教育。四是概要性。会议纪要应以极精炼的文字高度概括会议的主要内容和精神。概要写出结论,又要有一定的分析;既要综合与会者的一致意见,又要反映出有个别价值的不同看法。 (3)结构安排的表达方式.通常情况下,层次段落的安排,取决于观点及观点间的联系,而主次则决定着详略和先后。布局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列书面提纲。提纲是详是略,应根据公文内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习惯而定。一般搞文字工作的人都有体会,重要公文、尤其是多人参与写作的公文,诸如大型会议上的领导同志讲话之类,提纲应尽可能列得细一些,甚至可以细到每段几个层次,每个层次阐明什么问题以及精彩的阐述语言等。这样,再稍加扩充、润色、归整,就可以成为一篇象样的公文。二是打腹稿。虽没布局成文,但中心有个轮廓勾画,短一些、急一些的公文多采取这种办法。 (4)结构安排的考虑因素.公文是为领导活动服务的,是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因而能否真正领会好领导意图,是决定公文写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明确公文写作与领导意图的关系。公文与一般文章最大的区别的姓“公”,是公务文书。公文写作必须体现“公务”的特征和内涵。公务活动特征是层级领导,公文写作当然也要体现层级负责的原则,即行文的目的和要求必须符合领导的意图,最终由领导拍板定论。“公务”的内涵表明公务活动是有组织和目标的,是在领导要达到的预期中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活动的,文字工作也不例外。换一句话来说,公文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和满意程度。特别是授令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领导的满意度更是衡量的主要标准。与其相对应的是职守写作。所谓职守写作,即干什么工作写什么公文,是本职工作中所必需记录、表达、传递公文写作,因而是带有局部性和例行性,公文涉及内容的跨度较小,一般容易被领导认可。 其次,深刻领会领导意图。应当明确的是,领会领导意图并不等于领会领导个人意图,而是领会领导群体工作意图,但也不可排除领导者个人独有的思想观点和某些言语。领会领导意图有多种途径,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学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重要规划,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这是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意图的总体,这是领导意图最重要的部分。二是主动扑捉机会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上级领导拟安排的工作重点、工作原则、工作要求、工作措施,掌握领导层的活动意向和动态。领导的行政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形式,了解了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三是积极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与领导常谈论一些问题,了解领导者思考的热点问题。要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对其连贯思索,这样对领导的思想情况会有系统、整体的理解。四是直接具体领受领导指示,最好是当面征询领导者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对一些模糊问题予以澄清。这样会避免写出文稿后作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五是熟悉领导者的领导习惯。领会好领导意图,还应熟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常用工作方法和讲话习惯。这里所要讲的并不是习惯的好坏问题,是讲话者自身一些特有的东西。许多公文,特别是讲话和报告类的文字材料,由于是领导者亲自讲,因而要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要通过听、谈、议、读等渠道,从领导者讲话中了解个人的特点,然后再将这些特点反映到公文中去。否则,文与人的习惯特征不统一,领导者和听众都会产生一种陌生感或不习惯的感觉,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公文特征与领导习惯相差太远而不被领导者看中和接受,也很难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利于自身的影响。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