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样写好讲话稿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条: (一)要领会领导意图,把握写作目的。给领导写讲话稿,首先要掌握领导的意图,否则,文稿写得再好,但与领导的意图南辗北辙,就很难通过。一定要了解,通过讲话,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领导交待得比较清楚,要求比较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循着领导的思路去写,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就可以了;而有时领导交待任务不具体,或者领导本人也还没有什么成熟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撰稿人去揣摩领导的想法。解决的办法,一是不要急于动笔,先搞一个提纲,争取机会向领导汇报,在得到领导认可后,再动笔写,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容易成功;二是平时要善于把握领导的思想脉搏,捕捉领导的意图,在日常接触中多听、多记领导的思想、观点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知道最近一个时期领导关心什么、想什么。另外,还要了解领导讲话的语言风格和习惯。每个领导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有的领导讲话理论性、原则性强一些,有的领导则讲话则干脆、实在、真体。因此,给不同的领导写讲话稿,要把握他们不同的风格和习惯。 (二)认真设计提纲,充分思想准备。设计提纲是起草文稿的思想准备阶段,是提炼主题和观点的过程,是设计结构、安排层次的过程。不能小看提纲设计.设计者需具有登高望远、驾驭全局、通晓文字和逻辑思维能力。提纲设计得好,讲话稿就成功了一半。设计提纲,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准确选用标题。标题是讲话稿的点睛之笔。一个醒目而得体的标题,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引起人吃昕、读的兴趣。二是要确定文稿的主题。写讲话稿总要有个目的,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思想,宣传什么主张,提出什么要求,这就是讲话的主题。或者说主题就是讲话稿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主题是一篇文稿的灵魂和统帅,材料的取舍、语言的运用都是根据主题而定的。三是要设计好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讲话稿的组织构造。如果把讲话稿的主题比作人的灵魂,那么框架结构就是人的骨铭,没有完整、匀称的骨铭,缺胳膊短腿,那他决不是一个健康的人,老秘网写讲话稿也一样,要设计好结构层次。总的来说要对称、匀称,不能头重脚轻,也不能两头小、中间大或两头大、中间小。不但要设计出一级标题,还要设计出二级、三级标题。框架设计常用的有以下三种形式:(1)并列式结构,也叫平列式结构。就是围绕主题从几个方面去写,这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相互之间不交叉、不包含。这种结构主要适用于党代会报告、年度工作报告等。(2)递进式结构。就是各个部分之间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关系,这种形式适合于动员会、专业会上的讲话稿。(3)分总式结构。即先分后总,如毛主席《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一文就是这种结构。提纲可以分为总提纲和细提纲,腹稿和文字稿。短的讲话稿提纲可以粗一些,也可以先在头脑中酝酿,形成腹稿,直接动笔写:长的讲话稿,特别是几个人分工合写的讲话稿,最好列出较为细致的文字提纲,这样,成功率就会高一些;否则,不好统稿,也不好修改。 (三)把握写作规律,讲究写作技巧 实践中,总结了十个小技巧,与老秘网各位网友分享。 1、要讲究时间、场合和对象。要区分在什么场合讲话,对什么人讲话,是什么性质的讲话。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写法。如在领导干部会上讲的话与在群众会上讲的话就不一样,前者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才能给人以启发和收获,后者要具体生动,群众性语言要多。同样,在党内会议上讲话与在党外会议上讲话也不同;总结工作与部署工作的讲话也不同。归纳起来,就是要做到什么场合讲什么话,针对什么人讲什么话。使人感到讲得适当、得体,并与讲话人身份相称。 2、立意要高,观点要新。观点越新越好,一篇讲话,一次报告都应力求立意高、观点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读者和听众受到震动和启迪。如果缺乏新意和创造,总是重复一些老话、套话或别人说过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回顾十二大以来的历次全国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每一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原因就在于报告根据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适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我们不能要求报告、讲话的每一句话都是新思想、新观点,但每个报告、每篇讲话中不能没有新思想、新观点。一篇好的讲话稿要靠思想观点来支撑,要有较高的起点和境界,不能落入俗套和平庸。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