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能参善谋玩转机关

摘要: 出谋划策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谋划了半天,出了一大堆点子,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甚至出现负效应,那就是无用的点子,甚至是有害的点子。真正实用的点子,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文稿修改演播室


---------------
借来一双慧眼(7)
---------------

  防止和克服一叶障目问题的发生,也要有发展的眼光。近日从报端读到一篇文章,说是有三位不记名的候选人,请你根据他们的档案材料从中选出一位最优秀者,让他担任一个国家的总统。第一位,曾经因违反规定被两次赶出办公室,读大学时还经常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一升左右的白兰地酒;第二位,他笃信巫师和占卜术,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长期嗜酒;第三位,曾经是国家的战斗英雄,喜欢素食,偶尔喝点啤酒,年轻时不曾违法,也无犯罪前科……选谁呢,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位。殊不知,上述候选人中,第一位是丘吉尔,1940年开始出任英国首相;第二位是罗斯福,他不仅当选了美国总统,而且四次连任;第三位是臭名昭著的法西斯魔头希特勒。“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人是如此,事物也是一样。真理总是在发展的,每一个正确答案都不是僵死的、无矛盾的终极结论。任何结论,都很难说是最终的,所以,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防止和克服一叶障目问题的发生,更要有公正眼光。也就是要谨防偏见。民谚说:“偏见是疸病,有偏见的眼睛看什么都是黄的。”一个人对某事某人一旦有了偏见,就会产生偏向、偏心、偏执、偏袒,乃至导向行为的偏颇和事业的偏废。实践证明,当一个人被偏见俘虏之后,对自己喜欢的人,就会只看见他的优点;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就会只见到他的缺点。这是偏见给心理上带来的障碍。有了这种心理障碍,分析判断出的问题没有不出偏差的。《疑人偷斧》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人丢了斧子,他怀疑邻居的孩子偷了,看他走路的样子,也像偷斧的贼;看他的表情,也像偷斧的贼;听他说话,也像偷斧的贼。后来他找到自己的斧子以后,又见了邻居家的孩子,从哪一点也看不出像偷斧子的人了。《智子疑邻》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宋国有一个富人家,天下雨把院墙冲坏了,他儿子说:“不把塌口堵上,必然会有盗贼来盗窃。”邻居也有人这样告诉他。第二天家中果然被窃,丢了不少钱财,这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有先见之明,怀疑邻居盗窃了他家的财物。这个富人对同样的忠告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对自己儿子的忠告,便认为未卜先知,实在聪明;对邻居的忠告,便起疑心,怀疑是他把自己家的东西偷走了。这就提示我们,观察问题必须有公正的眼光,不能带任何框框和偏见。
 
---------------
做到能参善谋(1)
---------------

  在领导活动的舞台上,能参善谋是机关干部的角色要求。你若想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不仅要能够完成好领导交办的事务,还要能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帮助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最好能先领导一步思维,提出高领导一筹的见解。
  机关干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谋士”角色,能参善谋是本职所必需。有人根据出谋划策能力的高低,把机关干部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能先领导一步思维,并能提出高领导一筹的见解,还能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有价值的修正意见;第二种,能与领导同步思维,多数意见能被领导采纳,并能及时反馈决策执行情况,提出新的意见;第三种,落后于领导思维,意见和建议也很少被领导采纳,但对领导的决策还能正确理解执行;第四种,既落后于领导思维,又提不出有价值的见解,对领导的决策理解执行也不得力。第一种为“优秀参谋”,第二种为“良好参谋”,第三种则属于“一般参谋”,第四种则是“不合格参谋”。大凡想在机关建功立业的干部,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二种,不想成为第三四种。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战略家,只要你从现在起就开始努力锻炼,那么,能参善谋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
  胸怀全局想问题
  毛泽东曾指出:“只有全局在胸,才能下出一盘好棋。”大凡高水平的机关干部,总是宏观在握,全局在胸。他们看问题时,不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而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俯瞰一切。他们处理问题时,总是善于系统地分析和全盘运筹,能够清醒地估计到本单位、本部门在国家、军队等建设大系统中的恰当位置,从而能自觉地按照全局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出好主意,出大主意,拿大方略。
  毋庸讳言,也有的机关干部做不到这一点。他们把自己摆不到领导机关的位置,走不出个人和业务部门的圈子,考虑问题就事论事,站不到应有的高度,提出的意见、建议层次很低,被党委和领导采纳的几率很小。
  在我国历史上,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为领导出谋划策的成功范例不少。
  三国时的诸葛亮,虽然结庐隆中,但对天下形势了然于胸,分析深刻透彻,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他向刘备提出了占据湖南、湖北、四川,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吴抗曹,进而统一全国的大政方针政策。可以这么说,兵微将寡的蜀汉,能够发展到与曹魏、东吴抗衡,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得益于诸葛亮出的大主意、高谋略。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个谋臣叫朱升,他依据当时的客观形势,向一方义军首领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此时,朱元璋刚攻下南京,立足未稳,力量还弱,地盘尚小,还不足以与其他各路反元兵马较量。所谓“高筑墙”,就是加强自己的防御力量,巩固好金陵这个根据地,使自己的军队有一个稳固而坚强的指挥部,站稳脚跟,以免被敌人吞掉。“广积粮”,也就是注意经济建设,多种多收粮食,积蓄物质力量,维持一时还不能取胜的战争,使南征北战的军队有充足的给养。“缓称王”,也就是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独霸天下的企图,以免引火烧身,成为各方义军攻击的焦点。朱元璋正是按照这九个字的战略方针,稳扎稳打,开创了明朝近280年的基业。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废太子后,其余十多个王子都跃跃欲试,纷纷登场,争夺太子之位。四王爷的谋士邬思道老先生告诫说:“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四王爷按照这“八字方针”去做,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出争夺太子的闹剧。而其他皇子却你争我夺,两败俱伤,纷纷落马。最后,皇帝的宝座果真留给了四王爷,开辟了雍正王朝。
  全局意识的增强,来自于对全局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对全局知之越广越深,出谋划策才能质量越高。机关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放眼全局,做胸怀全局的有心人。
  一要把握时代背景。叶剑英元帅曾形象地要求参谋人员:“你们要注意按地球的脉搏。”也就是要对国内外风云变幻了如指掌,对时代大背景非常清楚。机关干部要走出一个误区,把自己看作是跑腿的,干具体事儿的,领导叫干啥就干啥,大的方面不必操那么多的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理解是狭隘的。当年诸葛亮是个农民,朱升是个儒生,既无职位,又无职务,但他们对天下局势极为关注,了如指掌,正因为如此,才成为名留青史的战略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3-4-16 11:37
  • 4
    粉丝
  • 5403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