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坦率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定要坦诚相待。真诚坦率的态度是化解危机最好的策略。突发事件发生以后,面对媒体,面对公众,要表现出你的真诚。真诚,主要是一种态度。道歉,就是表现你的真诚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你要不道歉,记者就可能不听你讲话。深圳市专门出台了一个叫道歉的规定,它具体规定到领导做错了什么事,在哪一家的媒体,怎么去道歉。深圳一个领导说,当我们做错了一件事,媒体直接报是一个坏消息,但是如果同时还讲了某一个领导进行了道歉,马上这个新闻就变成了一个不怎么好,但是也绝对不怎么坏的消息,因为这个领导道歉了,老百姓理解了。我们会原谅一个人的错误,但不会原谅一个人说谎。面对问题的实质,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一定要坦诚对待,不回避,不隐瞒。对媒体的任何隐瞒和欺骗,一旦被媒体识破,经媒体曝光,都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客观公正 危机发生后,争取权威的“第三方”出来为你说话是危机公关能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公众在危机中追求的是真实、公正,与危机没有直接联系的“第三方”人士说的话更容易让人觉得真实、公正。危机发生后,当事机构及时出面说明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想有说服力,获得公众信任,最后化解危机,常常还须借助“第三方”的力量。特别是在出现信任危机时,“第三方”的声音更加有效,对化解危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方包括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包括政策法规领域的权威人士,还包括普通的非常善于对媒体讲真话的老百姓。事件发生后,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很重要。 口径一致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发表言论,必须前后一致。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关部门各说各的话,互相矛盾。有关部门表态无序,往往会造成公众的困惑、猜疑和恐慌,让人莫衷一是,最后丧失公众信任。为了避免出现表态混乱,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由新闻发言人或指定的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表态。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确保形成有效的对外沟通渠道,其他人员应该避免擅自对媒体乱表态。二是表态应该事先认真准备,力求科学、严谨,避免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三是要拟定统一的表态口径。如果主要领导需要表态也应按拟定的口径表态。无论是对所陈述的特定事件的内容,还是对事件所发表的看法、所持的态度,都要前后一致,切不可自相矛盾,否则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会严重损害领导干部个人的媒体形象。 留有余地 任何时候,话都不要说得太满,这样就给自己留下余地,不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在有些情况下,官员为让公众对政府有信心或有来自于上级部门或公众的压力,容易出现承诺过度。这可能会造成盲目乐观,导致危机扩大,遭受更大损失。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