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指出,“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为什么说是“重要指导原则”,因为它反映的是共产党执政的六条重要规律。既然是“规律”,那也就是“理论”,是实践经验升华的理论,也是理论化了的经验。你坚持它,事业就发展,你忽视它,就要受到“历史的惩罚”。所以说,“经验是理论的奠基石”。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之后不久,胡锦涛同志及时总结了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所表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他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众人同心就有其利断金的力量,风雨同舟就有所向披靡的信心。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凝结成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生命共同体。这种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的人民和民族在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的本色反映,是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内在力量,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坚强是战胜磨难的利器,勇气是创造奇迹的支撑。在极其惨烈的灾难突袭而来之际,广大军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生死较量不战栗,千难万险不放弃,顽强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生存极限,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生死考验就向哪里挺进,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这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勇气,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勇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我们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在全国哀悼日里,13亿人共同为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体现出全民族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我们坚持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这种对生命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崇,是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得到丰富、在灾难考验中不断得到升华。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实际上,这也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理论化的经验总结。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