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精”,精湛。办文工作所经手的材料都是经过了几道关口后才转到我们这里来的,不少材料甚至有了领导同志签署的意见。但千万不要因此而降低了要求,仍然需要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进一步的审核把关,力求把文件审得更加准确。因为,这些材料大多涉及政治、政策问题,在内容上、表述上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这就要求从事办文的同志要眼到心到,逐字逐句地进行认真推敲,而不能心不在焉、一目十行。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这里也举几个例子。毛泽东有首著名的《七律·长征》诗,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其中有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其实,这句中的“水拍”原来是“浪拍”。毛泽东有个自注:“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毛泽东还有一首词叫《念奴娇·昆仑》,内容很是充满激情,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这里“一截还东国”一句原来是“一截留中国”。毛泽东也有个自注,说《昆仑》这首词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在这里忘记日本人是不对的。将“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这样英、美、日都涉及到了。毛泽东同志非常注重实事求是。1969年6月,有一篇社论清样送毛泽东同志审定。社论中说:“二十年来,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伟大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同志阅后,在“繁荣昌盛”前边加上“有了初步”四字,将“强国”改为“国家”,并批注:“请注意:以后不要这种不合实际情况的自己吹擂。”我觉得这很重要,反映了一种务实的文风,应大力提倡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认真推敲的精神。换句话说,我们在撰写公文中既不要写得太满,又不要写得不及,要准确地拿捏。对一些意义相近的表达的使用,一定要区分情况,确保使用恰当。比如,“情报信息”和“情况信息”两个词,一般都是要求下边掌握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情况,而前者主要用于敌对势力,后者主要用于人民内部,一字之差,色彩就不一样了。又比如,“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两个词,意思也不完全一样。对某一项具体的技术改革、改造来讲,一般称之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则用来指那些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新。再比如“国是”和“国事”一对词。前者指的是“国家大计”,而后者则指的是“国家大事”,文字字面虽然差别不大,但意思却有较大差别。这就要求从事办文的同志要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对经手的每一件文稿,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审核,对每一句、每一字词都要认真推敲、仔细琢磨,确保文件出手后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三要“慎”,谨慎。公文处理岗位有些工作政治性很强,必须认真对待、慎重处理;有些工作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不那么简单,工作也必须周到细致。比如,修改文稿,首先要尊重原稿,忠于原意,可改可不改的,一般不要改。需要改的,主要是那些提法上与中央不太一致的地方,政策上前后不一致的地方,站在部门角度或没有把中央角度转变过来的地方,表述不够准确的地方,语言上不符合公文特点的地方,格式上不够规范的地方,等等。对于自己不很熟悉而又有怀疑的地方,一定要向有关部门或人员了解情况,不要随意下笔。这里讲个历史故事。一次,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外出巡视,看到当地某诗人作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想,“明月”怎么会“叫”呢?“黄犬”又怎么会“卧”在“花心”呢?一定是作者写错了,于是大笔一挥,将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他觉得这样就很得体了。但实际上,他改错了。因为,诗句中的“明月”不是我们常说的“月亮”,而是当地一种飞虫,叫起来很动听,“当空叫”就是描写它边飞边叫的情景;而“黄犬”也不是“黄狗”的意思,而是当地的一种小毛虫,“卧花心”描写的是它每到夜里就攀上花枝、卧在花心的情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一些有疑问的问题,切不可自以为是、望文生义、不作深究,否则就可能闹出笑话。办文岗位的同志们每天处理的材料有地方的、有部门的,内容上更是工、农、兵、学、商,什么都有,再加上经历、阅历、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更是容易出这样的问题,所以工作一定要细而又细,既要大胆修改,更要慎重下笔,而且要将改的地方,向有关领导同志和方面说明情况,征求意见。有位领导同志曾经这样说过:“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谨慎是一种责任心,用权时要如临如履,小心翼翼;是一种作风,要多做少说,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一种能力,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是一种品格,要慎权慎独,自警自励。保持谨慎,决不是因循守旧,谨小慎微,而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谨言细致,慎终如始。”这是把谨慎放大了来说的,但对于从事办文工作的人员来讲,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