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思”,善思。人是有思想、有意识的。办任何事情,都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办文工作不只是单纯的文字工作,里边包含着许多文字之外的学问。比如,如何正确领会领导同志意图,这对于公文处理工作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领导意图理解正确,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是事倍功半,搞不好还会误事。我认为,领导意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领导同志有明确要求的,可称其为“显意识”;二是领导同志没有明确表达出的,可称其为“潜意识”;三是领导同志尚未考虑到而又比较重要的,可称其为“未意识”。正确把握后边这两个意识是一个更高要求,最起码要了解“显意识”,如果连这个意识都不了解,那你办文肯定办不到点子上。举个例子,1963年3月3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系统地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对此,有人主张写一长文,系统地批驳苏共中央在信中提出的种种观点。草稿写出后,被毛泽东否定了。毛泽东说了一句非常微妙的话:“我要的是张燮林式,不要庄则栋式!”庄则栋与张燮林同为中国乒乓名将,庄则栋擅长近台快攻,是进攻型的选手,而张燮林则是削球手,擅长防守,能够救起对方发来的各种各样的刁球、险球,号称“攻不破的长城”。起草人员从中领悟到毛泽东不想与对方短兵相接,不想正面批驳苏共中央的观点后,改从正面阐述毛泽东的观点,最后毛泽东通过了这篇稿子。象这样的事,大家在工作中也可能遇到过,比如有时领导同志看了稿子后,不那么满意,认为缺乏新意。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把“新意”作为主攻方向,看文稿中有没有遗漏近期上级对相关问题作出的新的指示;如果这个没有遗漏,再看一下有没有遗漏当地党委近期就相关问题提出的新举措,如果是这个遗漏了,那很可能就是“缺乏新意”的根由。总之,要学会站在领导同志的角度和高度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才不失为一个称职的秘书工作者。 五是“新”,创新。对于公文处理工作来说,怎么才能实现创新呢?首先,要有创新性思维。我们平常的思维方式一般是复制性的,也就是遇到问题时往往会想:“过去是怎样处理这种问题的?”进而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找出解决办法。而创新性思维则是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探索其他解决问题办法的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就会这样去想:“能有多少种方式去看待这个问题?”“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会突破老框框,找到一些更简便更有效的办法。所以说,要想有所创新,就不能总是按照惯例、经验的思路去思考,而要善于多维思考、换位思考,善于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去想问题。其次,要有高的工作标准。只有对工作目标有更高的追求,才会想到要未雨绸缪,也才会有动力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创新加以解决。如果满足于现状,陶醉于已有的成绩,是不可能有创新性思维,也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再次,创新永无止境,不能一劳永逸。工作是连续的,也是不断变化的,一个问题解决了,还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虽然一再强调要靠制度化、规范化,但一个时期制定的规章制度并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环节、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变化的形势,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改进工作,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公文处理工作程序性、规范性很强,但具体工作环节同样需要创新。比如,办文岗位每天都要经手很多材料,而且每个材料运转程序又不完全一样,每天每个材料运转到哪位领导那里了,办理到什么程度了,都需要掌握清楚。秘书处的同志研究设计了一种“本周文电办理情况”表格。文件材料从哪个单位来的,什么时间来的,材料名称是什么,每天都运转到哪里了,一张表格登记,一目了然,非常实用、非常方便。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