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类比推理的两对象既然是同类事物,那么在它们的属性之间肯定有相同点,而没有所谓相似点。而比喻推理的两对象既然是异类事物,那么在它们的属性之间只会有相似点,而不会出现相同点。 3.在类比推理中用来作类比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人和事,不能假设,不能虚拟。而比喻推理中用来作比喻的对象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或是夸张的。 4.进行类比推理要求两事物相同属性愈多愈好,相同属性愈多,结论可靠性愈大,而进行比喻推理,则要求两事物有一点相似即可,如果它们相似的地方太多,反倒不适宜用作比喻。比如说“这所房子很象饭厅”就不成其为比喻了。 比喻推理在议论文写作中用的比较多。它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而且可以增加文章的逻辑说服力。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比喻推理的作用,在使用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准喻体。如果喻体选得不准确,不仅论证乏力,而且还不能自圆其说。只有选准喻体,洞察其精微,才能恰当地借以传达抽象的道理,使枯燥平淡的事理变得生动鲜明,使深奥的事理变得具体浅显易懂。如《说苑》“螳螂捕蝉”篇中,阐述只顾眼前的利益就会带来后患的道理,就是采用比喻推理的形式加以说明的。 其次应抓住喻体的某一特征,多层次地进行论证。如荀子的《劝学篇》就是这样。我们看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第一层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的铺陈比喻,多方面论述学习的积累。紧接着又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反面设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两次比喻的运用,既是反复论证,又是正反论证的结合。第二层由积累讲到持之以恒,用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组一反一正的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持之以恒”的重要性。第三层用蚓和蟹两个十分鲜明的比喻论证了“用心专一”才能成功的道理。全段论证不作任何分析说明,也不讲大道理,只抓住喻体的主要特征,比喻推理的巧妙运用,就论证得十分准确贴切透彻周密,这里的比喻形象是鲜明的,而比喻蕴藏的内容却又极为广阔丰富,读来不仅使人口服心服,而且易受感染,激发了读者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情绪。 最后比喻推理要和其他推理形式结合起来使用,才有比较大的说服力。比如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中关于精兵简政政策的论证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先是分析战争的机构和战争的情况之间已经发生了矛盾,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假若我们还要维持庞大的机构,那就会正中敌人的奸计。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使我们的战争的机构适合战争的情况,我们就将显得越发有力量,我们就不会被敌人战胜,而要最后地战胜敌人。所以我们说,党中央提出的精兵简政的政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这里从形式逻辑上说是运用了假言选言推理形式,从辩证逻辑上说是运用了辩证分析的方法。论点得到充分有力的证明之后,再用比喻推理形式进一步消除人们头脑中可能产生的疑虑。如果前面没有采用其他推理形式论证,而单用比喻推理形式论证,就不能取得如此强有力的论证效果。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