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材料是党政军机关开展工作常用的一种文体,它通常是对典型的单位或个人工作中的有效做法进行科学总结,使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实际推广价值的一种文字材料。撰写典型经验,一定要把握经验的特点,掌握经验写作的要点和方法,并依据经验观点提炼的方式展开写作思路,这样才能写出新鲜独特、普遍适用的经验材料。 一、典型经验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总结典型经验,实际上是要从特殊现象中找到普遍性,从偶然联系中看出必然性,从成功做法中发现规律性。但在实际写作中,不少同志没有把握这些特点,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一是设想出的经验,不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经验具有已然性,主要来自于工作实践。工作中产生的思想和做法被实践证明为有用或有效,才可称之为经验。可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却违反这一常识,不是为了促进和指导工作,从实际出发去总结经验,而是为了突出政绩、显示成果,便根据形势需要随意编造经验。上级刚布置的工作,动员会刚开完,经验材料就已产生。在这些材料里,做法无须付诸实施,效果也无须受到检验,事例可以随意添加,数据也可任意修改。这样的经验材料,不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违背了经验总结的初衷。 二是个别化或一般化的经验,不具有操作性和适用性。经验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可操作和普遍适用上。典型的经验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和普适性。这种丰富是指人们在实际工作的具体操作中,可以照着干、比着做。因此,总结经验就有一个对象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到经验对象的适用性。除思想和精神外,在类型上,应具备广泛代表性,没有广泛性就缺乏指导意义;在背景上,应处在相似的条件下,如果大背景差异很大,经验很难学得了;在基础上,不能落差很大,否则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在给予的条件上,不能对经验的对象有特别的优惠和照顾,否则,总结的经验既不能使人服气,也难以推广。 三是缺少提炼的经验,不具有指导性和独创性。经验是从实践中概括、归纳的一种认识、做法和效果。这种概括、归纳经历了从发现事实、认识事物特征,到逐步深化认识,提炼典型经验,并将典型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一过程。我们一些同志撰写经验材料,将很大精力用于梳理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比如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有哪些,重点措施要突出哪些方面,保证手段是如何落实的。但这些问题仅仅回答了“做了什么”、“做得怎样”,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工作中的有效做法都罗列殆尽,而必须在众多表面经验中有所取舍,提炼概括出典型经验,从而回答“为什么这么做”,并进而升华到理论层面“应该这么做”上。当然,并不是每一篇经验都必须升华到理论层面,但典型经验的总结,一定要把握经验的实质,探寻经验的根源,揭示经验的意义,这样总结的经验才能成为推得开、叫得响、学得了的经验,具有指导性和独创性。 二、典型经验写作要充分体现时代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典型经验写作,一定要充分体现时代性、指导性和针对性。这是典型经验材料写作的关键。写作中,只有始终扣住典型经验的“三性”落笔,观察和分析问题才不会浮光掠影,停留在事物的表层,而是能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联系和趋势;总结的经验和做法,才不会拾人牙慧,模仿照搬,而是具有原创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也不会是不着边际、隔靴搔痒,而是能切实解决问题,打开工作局面、取得明显效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