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依照政策法令规定或领导意图来创意。公务交往、商务交往活动中大量的应用文体写作,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事务,往往需要根据现时的方针、政策、法令,或者领导的明确意图、具体指示、要求办法去执笔。自说白话、自作主张、随心所欲去创意的情况应该避免。 必须从社会实践的具体需要出发来创意。应用写作总是针对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工作而发的,问题不是已经摆在面前急待解决,就是不久即将出现,必须未雨绸缪,预作考虑。写作与实际处理紧密相关,应用文书常常具有“御前文书,不得留铺”的特点。不在限期内把事务办好,将直接影响信息的流通,妨碍实际工作效率的提高,甚至铸成极大的工作失误。这些应用文体的创意,只有在掌握了具体工作的总体目标、具体步骤、行动环节等才能形成。主观臆想、道听途说是无法确立行之有效的文本创意的。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关系、特定的对象、特定的问题等都可能作为写作主体确立应用写作创意性的前提、基础。 必须基于长期的生活积累经触发来创意。长期积累,偶然经触发会使主体的理性、感知产生升华、豁然贯通,以至一个崭新的应用写作创意才可能从中诞生出来。这说明在具体的创意过程中,应用写作的创意并非表现为艺术创作中常见的偶然得之、奇思妙想、惊鸿一瞥、灵念闪现、悟性顿感等;其创意 是必须联系实际,通过不断积累、不懈训练、持久培养、不断提高方能做到熟中生巧、得心应手、举重若轻的不落窠臼、别开生面。 理解了应用写作的创意性,我们就会认识到,应用写作不是一味的“翻版”、不会是原样的“照搬”、不是简单的“图解”、不是纯粹的“复制”。 应用写作的创意性可通过哪些途径得以实现呢? 创意性的基础是人脑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伟大的能力,是人类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对原有知识信息进行感知、思考、加工、整理、推导的基础上,寻找异于常规的通道,以求形成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类型就是发散性思维,思考一个问题时,我们要不拘泥于固有的、传统的理论、观念、方法和习惯。有意识地放松自我,向四面八方去思考、想象,由已知去探索未知。就写作而言,我们首先要努力突破传统,超越习惯,学会“换脑筋”。思考问题时向四面八方“发散”开去,在写作之前要多用“发散”思维,才能使写作“文思泉涌”。 克服障碍,疏通思路。写作时思路的壅塞、文思的不畅达,通常是遇到了定势障碍。要疏通自己的写作思路,就必须想方设法去克服这些思维障碍。定势,是人对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可分为知觉定势和思维定势。人以自己正在感知的某一准备状态或情绪的某一准备状态来反映即将要感知的对象,这就是知觉定势。而人以自己正在思维的某一思维过程为准备来思考即将要思考的对象,这就是思维定势。当知觉定势反映恰当、思维定势判断准确时,这两种定势能对写作活动发挥推动作用,反之则阻碍写作思维。克服定势障碍才能形成创意,这个时候写作者要抛开原来的“规则”束缚,尤其是警惕自己头脑中久已形成的“清规戒律”,可以用撇开原计划,重新对计划实行梳理,充分认识反复思考与必须修改的复杂性等来放松自我的思维。 改变视角。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这既包括历史的局限也包括专业的局限,而且习惯性的思维定势更会增加局限性。如果在思维活动中能注意和不同观察视角、不同思想观念、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专业所长的人进行广泛、经常的联系与交流,就有可能产生思想的碰撞,从中迸发出优势互补,激发创新的火花;或者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就能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弊端,形成用非本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思维方式的移植,开辟出思维新路。 总而言之,应用写作也是创意写作,在应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创意写作的规律。实现应用写作的创意性尤其要重视创意思维的训练,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充分认识应用写作的创意性,有助于我们提高应用写作的档次,实现中国应用写作质量的整体提升。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