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转眼已知“天命”。 三十六年前,我被分配到远郊的一家工厂烧锅炉,繁重的体力劳动压得我实在喘不过气来。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随着叫班师傅脚步声的临近,我缩在宿舍的被窝里不禁失声痛哭。匆匆换上工作服的时候,心中忽然闪出一个念头,有朝一日一定要写本书,把这段艰苦的生活记录下来,成为中国的高尔基。虽然有点阿Q精神,但这毕竟是一个青年工人的最高梦想。 那时,我年仅15岁。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很悲哀。在那黑白颠倒、文化荒芜的岁月,一切文明进步的东西几乎都和我们绝缘。年轻的我和我的同伴,就象缺少阳光雨露的禾苗日渐枯萎,人生的路好象越走越窄。我在命运的旋涡中迷惘、挣扎、徘徊,不知这肉体、精神双重痛苦的日子何时是尽头。 还是那个大胡子作家高尔基,他告诫人类,生活只有两种方式,就是腐烂和燃烧。振聋发聩的声音就象黑暗中的火炬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年轻的心在翻腾,心底在呐喊:不能沉沦,我要上进!决不腐烂,我要燃烧! 燃烧生活的路在哪里?关爱我的父母劝我赶紧学点技术,在这动乱的年月拿个生存的铁饭碗。遵照家训,我翻开了技术书籍,各种数理化公式直让我发晕,基础实在太差,无奈只好放弃。偶尔一个机会,见到上学时的老师,我向他诉说了自己的苦闷,他随意说了一句,你以前作文不错,可以写点东西呀。 就这句话,使我顿开茅塞。 于是,我一手拿铁锹,一手拿起笔开始了生活的燃烧! 在那充满激情的日日夜夜,我就象一个扑在面包上的饿汉,贪婪地在有价值的文字中汲取营养,工作中所有的文字都成了我的最爱。先是写批判稿,墙报,总结、书评;后来又发展到写日记、写小说、写剧本、写诗歌。我自强不息,努力成为那个时代进步的文学青年。 就这样,一个个方块字成了**夜厮守的伙伴,从生活的意义上说,她是我的寄托,我的梦想,我的希望! 终于明白了,命中注定,文字是我燃烧生活的主要方式; 终于想通了,对我而言,燃烧生活必须燃烧文字,燃烧文字就是燃烧生活! 燃烧着文字,我走出了锅炉房,走进了工厂的机关; 燃烧着文字,我成长为有志青年,站在了团员突击队的最前列; 燃烧着文字,我登上了学校的课堂,成为教授语言文学的讲师; 燃烧着文字,我被选调到这个1000万人口城市的最高政法机关,为建造治安“首善之区”殚精竭虑,夜以继日,挑灯夜战。多少年来,写下的各种机关工作文稿堆积如山,有人对这些东西不以为然,但我依然无悔。因为我在这种文字的燃烧中获益非浅,也为社会、为自己所信奉的事业做了一点贡献。“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当年一位朋友送给我的对联,我实在担当不起,从不敢挂出来。 往事如烟。然而,往事又并不如烟…… 到了“廉颇老矣”的年纪,我又很得意地把燃烧文字当作纯粹的业余休闲。繁忙的公务之余把电脑打开写上几段文字,就象画家用画笔、摄影家用相机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我给自己规定,不查资料、不翻字典,任凭自己的思绪在键盘上静静流淌,把“我手写我口”当做一种精神的散步。觉得比较满意的,就用笔名投出去,不发表也无所谓,发表了就自己看着偷着乐,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就这样,我用这种燃烧文字方式在浮躁的社会中获得了一种安然,在灯红酒绿的喧嚣中保持了一种品位。 人的内心世界是最丰富复杂的,外在的自我往往带有装饰、虚假的成分,其实人最知心的朋友还是自己。我用文字休闲的方式自己给自己对话,虽然文章水平不敢恭维,但情感绝对是真诚的,这种活法让我感到空前的身心愉悦,套用一句台词:真得再想活上一百年! 好心的同事朋友把我近几年发表的这些休闲文字集中起来,让我结集出版。我踌躇再三,不敢轻言,老是想起当年鲁迅先生愤激的话:强盗装正经,无聊才读书。这些文字本来就是自己给自己看的,如果拿出来,岂不让行家们贻笑大方。后来想明白了,我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文学的所谓头衔,这些文字博得人们茶余饭后会心一笑就够了。 不管怎样,我还会把文字继续燃烧下去,直到生命的终点。 把这本书献给关心支持我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们,也祝你们再活一百年!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