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讲话稿的主题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2006年8月3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杭州召开全省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是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在届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交流总结近几年来全省人大工作。根据会议安排,先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讲话,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最后由省人大常委会主持会议的副主任作会议小结。 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讲话是这次经验交流会的重头戏,讲话稿起草自然也就成为会议筹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是按照习惯做法,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无非是回顾总结过去几年来全省人大工作,充分肯定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对今后进一步做好我省地方人大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这必然要涉及到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考虑到这次经验交流会的召开有一个重大的历史背景,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即将出台。制定监督法历时20年,全国各级人大及社会各有关方面都寄予厚望,而这次修改后的监督法草案,一是从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法调整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法;二是对地方各级人大长期探索的实践成果——述职评议和个案监督不作规定。对此,地方各级人大的同志有很多想法,今后人大监督工作如何开展?认识一时还不统一,思想上还有些困惑。起草这个讲话稿,如果按照传统思路,可能会缺乏针对性,因此在思路上必须进行调整。同时也考虑到,第一,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在2004年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上就人大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讲话,在后来每年的省人代会、人大常委会和主任会议等不同场合也陆续讲过一些观点,这次不再全面地讲人大工作也是可以的;第二,从省人大的工作情况看,地方立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工作,都已经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说在推动这些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代表工作和常委会自身建设,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发[2005]9号文件,得到了较大的推动,有关问题解决得也比较好。市县人大的情况差不多也是这样。这些方面暂时没有什么问题需要立即解决,所以不讲也是可以的。第三,当年6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了监督法草案。党中央对于规范和加强人大监督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在当年的全国“两会”党员负责人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专门对人大监督工作再次作了深刻论述,强调要处理好人大与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关系。对于中央的这些精神,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作了传达,省委也在作出“法治浙江”的决策部署中提出了原则要求。全省各级党委和人大常委会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当时,全省各级人大都对人大监督工作非常关心,特别是如何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即将出台的监督法,进一步做好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经过上述分析,最后决定在这个稿子里着重讲人大监督工作,通过监督工作来带出其他方面的工作,肯定成绩,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努力把这篇讲话稿写成一篇析事明理、释疑解惑、鼓舞人心的好文章。 但毕竟是经验交流会,如何总结经验也要讲啊。这样,讲话稿帽段是关于总结人大工作的经验,着重阐述总结经验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主体部分是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着重阐述充分认识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人大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正确把握人大监督工作的努力方向。在“充分认识人大监督工作重要地位”里面,充分肯定了多年来我省各级人大监督工作的实践探索,尤其是肯定述职评议和个案监督,进一步理顺大家思想情绪,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在“深刻理解人大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里面,把近几年来中央领导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些重要观点加以系统化,通过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讲出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在“正确把握人大监督工作的努力方向”里面,着重联系人大工作实际,强调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经验交流会讲话稿,一般都是肯定过去几年的工作成绩和经验,对今后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就人大工作来讲当然要涉及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代表工作、自身建设等各个方面。但是,这一次在处理上,只开一个口子,以监督工作带动人大工作,可以说是这篇稿子的一大特点。 如何确定讲话稿的中心主题?这是起草讲话稿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的体会是,口子要尽可能开得小一些,从小处着手,小中见大,以点带面,这样便于把事理说深说透。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