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体的结构安排。这是讲话稿的核心部分,应写得充实具体,条理井然。鉴于领导讲话稿特殊的实用功能,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了基本固定的结构形式,一般包括横向式、纵向式、总分式和纵横结合式4种结构形式。 第一,横向式结构,也称并列式结构。即在讲话稿的开篇,以寥寥数语阐明讲话的背景、目的、意义后,直接展开各部分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在逻辑上呈横式关系。部署性会、指导性会、总结性或表彰性会议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第二,纵向式结构,也称递进式结构。是指讲话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人们的思维习惯,将其结构安排得循序渐进,层递有序,在叙述论理的过程中,不断使讲话主旨得以确立和深化。部署性、指导性、座谈会议以及领导干部就职、述职讲话常采用这种形式。 第三,总分式结构,具体可分为两种形态,即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以前者居多。先总后分一般在开头部分对讲话全文进行总的概括,明确讲话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或总体评价,然后以此为中心分别进行阐述和说明。总结式讲话、经验交流式讲话常采用这种形式。先分后总的结构方式,即先进行分述铺垫,最后进行总结。这种结构形式的好处是把最重要、最核心的结论性意见或评价安排在结尾,起到余音绕梁的作用,产生较强的说服力与震撼力。 第四,纵横结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在纵式、横式结构的基础上,将二者很好地融合起来,形成纵中有横、横中有纵,彼此交错的结构方式。一般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较长的领导讲话常采用这种方式。这种结构安排,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讲话层序分明的表达习惯。可使讲话议题集中、主旨突出、条理清楚、说服力强。 (3)结尾。相当多的实用文体都不一定要有结尾,但讲话稿不同,它一定要有一个结尾。否则,听众会认为,××领导还没有讲完怎么就转身下台去了? 结尾部分写得好,能给听众以完整的印象,使人们能从即将结束的讲话中受到启发,开阔视野,明确方向,增强信心。结尾一般应根据讲话内容的需要,或总结概括,提纲挈领;或自然作结,干净利落;或深情寄语,提出希望;或抒发感情,表达心愿;或强调意旨,引起重视,使讲话充满号召力和感召力。 写结尾要注意两点: 首先,结尾要结在必然收束的地方。主要内容表达完毕了,主体部分结构完整了,文章就到了要结束的地方。这时如果还不结束,听众就会不耐烦。反过来,如果内容还没表达完,主体还不完整,既使有一个专门的结束语,文章也不完整。 其次,可采取自然结束和专门交代两种结尾方式。自然结束不用专门的结束语,但听众都能听得出来,讲话到这里结束了。专门交代则使用模式化的结束语。 (4)领导讲话与工作报告的区别。从广义上说,工作报告也是领导讲话的一种。但具体分析,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领导讲话一般是指各级组织的领导者在各种会议上或公众场合,就某项工作或某一问题表明其基本态度或提出工作要求的应用文。 工作报告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重要会议上向与会者就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部署时使用的应用文。 一般的专题性会议不需要工作报告,只要有领导讲话就可以了,而重要的工作会议既有工作报告,又要有领导讲话。 工作报告侧重于对工作的全面总结和安排部署,而讲话则是就某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加以强调或阐述。 4、领导讲话稿的起草要求。由于领导公务繁忙,大部分领导讲话稿都要用工作人员来起草。 各位组工干部,在起草讲话稿时,要注意做到“三要”,把握“两度”。 “三要”:一要领会意图,进入领导“角色”。领导讲话是体现领导思路、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往往涉及领导的政治观点乃至立场。这就要求起草讲话在立意上要尽可能地体现领导意图。 具体地讲,就是要求我们在写作构思时,应迅速进入“领导角色”,站在领导的高度考虑应讲些什么,“不在其位,学谋其政”。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