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名家们是如何积累写作素材与资料的

摘要:  古今中外,无论是从事文学创作,还是文章写作,资料(素材、材料)的收集与积累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哪怕是驰名中外的巨匠们也不例外。事实上,对于写作者自身而言,材料搜集与积累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提高的过程。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古今中外,无论是从事文学创作,还是文章写作,资料(素材、材料)的收集与积累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哪怕是驰名中外的巨匠们也不例外。事实上,对于写作者自身而言,材料搜集与积累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提高的过程。从笔者从事办公室工作三十年的实践来看,不重视或不坚持学习、收集和积累材料,就无法做好文秘工作。关于这一点,古人早就有过许多著名的论断,如汉代学者恒宽就说作学问要“厚其基而求其高”,宋代大诗人苏轼也说写作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清人唐甄则说:“积多则神”,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而且古代文学家、诗人等并留存着“积叶成章”、“锦囊投诗”、“功夫在诗外”等著名故事。这都足以说明,只有坚持长期学习思考,养成随时随地捕捉记录和收集积累资料的习惯,才能达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厚积薄发等功效。对此,知名作家、记者邓拓先生就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你看农民出门,总顺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专门出门捡粪,倒不一定能捡很多。但养成了随时捡粪的习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积累知识(资料),也要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不要因为我管的是牛粪,见羊粪就不捡;应该是只要有用的,不管它是牛粪、羊粪、人粪都一概捡回来,使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云’。真正所谓成就,也就是在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名家对于知识汲取和资料收集积累的重视程度,我们从以下几个故事就可以看得出来。
 
  高玉宝利用瓦片和废纸记录自己一生的故事。著名作家高玉宝连小学都没有上过一天,但他对读书学习尤其是文学创作却情有独钟。参加革命后,他利用一切机会读书识字,甚至练习写作。为了记录有用的资料,他在战争的间隙,常就着瓦片和废纸等进行记写,记录着自己一生的曲折故事。要知道当时他虽然积极参加“扫盲”,学习也十分刻苦,但文化程度到底还是很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写一句话,十个字有九个不会写,都要问同志们,这样,好几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常常因为不会写的字而停笔,或者形象地画物表示代替。”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凭借着他的刻苦、努力和长期的素材积累和准备,他仅用1年零5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20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草稿,尔后经过多方修改,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其“半夜鸡叫”的故事在中国几乎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高玉宝自己曾对人说,虽然这是本自传体小说,是写自己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但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他也是没法写出来的。
 
  鲁迅的许多文章利益于日常的收集和积累。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尤其是他那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杂文至今仍充满“战斗力”。为此,有人把他冠之以“天才”和“中国的高尔基”等多项“荣誉称号”,但他却毫不遮掩自己的“短处”。他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曾对羡慕他文章写得好的人说:“老实告诉你,我的学问并不好,我写的文章,常常挨人骂。谁说我有本事,又能干?我常常上别人的当,吃别人的亏!”当然这可以理解为是鲁迅先生一贯的谦逊与幽默之词。但有一次他却亲口对他弟弟周建人说,他离开了书报就写不出东西了。所以他毕生重视读书学习与资料收集工作,并每每以此为乐。他说:我伏在书桌前写作时是工作,坐在躺椅上看书读报就是休息。他认为积累资料就应该像蜜蜂采蜜,不辞劳苦,点滴积累,集少成多。据说他当年为了写《中国小说史略》一书,就花费了极其艰辛的劳动,他从浩瀚的书海中一点一滴地进行摘录和收集,从不厌烦;他所写的《小说旧闻钞》一书,就是从90余种1500余卷书中用蝇头小楷一笔一画抄录出来的,真可谓是“废寝忘食,锐意穷搜”了。
12下一页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4-25 06:41
  • 4
    粉丝
  • 2049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关注迪恩网络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高经理
电话:15562103797
EMAIL:3318850993@qq.com
地址:威海市创新创业大厦2702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