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村志>>序言

摘要: 塔冢村志序言郑凤杰塔冢--这个名不见经传、让外人望字生畏的村庄,而到那里仔细一看,现在既没有塔,也没有冢,却有着石家庄和中国农村的大文化--《塔冢村志》。这三卷志书洋洋洒洒100多万字、几千张影像,上溯商周 ...
文稿修改演播室

<<塔冢村志>>序言

                             郑凤杰

     塔冢--这个名不见经传、让外人望字生畏的村庄,而到那里仔细一看,现在既没有塔,也没有冢,却有着石家庄和中国农村的大文化--《塔冢村志》。这三卷志书洋洋洒洒100多万字、几千张影像,上溯商周,中录各代,下记现史,可谓言之凿凿,史记祥祥,图文靓靓,珠玑篇篇。我本无资作序,但阅卷观止,令我如痴如醉,赞叹不已,“塔誉千载甲一方,冢花百树佛光生”,把我震撼了!因此,我不得不有感而发,以愚代序了。

    《塔冢村志》共分三卷,前两卷是文字卷,后一卷为影像卷。这三卷志书,秉笔直书,求实存真。我掩卷深思,认为有六大亮点:

   一曰高 ,即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农村修志很有必要,很有意义。1964年毛泽东就说过: “研究现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从研究最基层的家史、村史的微观入手,这是进而研究整个宏观社会的历史基础”。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的胜利,是从农村发起的;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从农村展开的,并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攸关民族兴衰的党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更是从农村开始的,而且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历史一再证明,农村始终是影响中国全局的关键。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因此,厚实的历史积淀和多彩的文化底蕴,注定农村永远是一个内涵丰富、题材重大、值得记载的史志课题。见微知著,一部村志不仅可以从中感受人情世事沧桑,感知本村变迁历史,感悟现实生活启示,而且还可以从一个村的发展轨迹中看到一个国家向前跨越的矫健步伐,听到一个时代进步的厚重足音。塔冢的两委村领导和编著者站在这一历史的高度,早在几年前就着手修志编史,在实施城中村改造繁杂庞大的工作中,却挤出时间不失时机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编修村志,把修村志与城中村改造、建设新村并称为软件和硬件建设两大工程同时并举,决心留住村根村脉,吸取经验教训,发展未来,可谓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值得敬佩。更令我感动的是村志的编著者眼光犀利,知识渊博,功底深厚,雄心不已,精心策划,苦心调研,北上幽燕,南下潇湘,披肝沥胆,情系村志,殚精查典,不计利祸,废寝忘食,皓发墨滔,终成大志,实在是才高德高!可以这样说,本村志既是现领导和编著者留给每位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史藉,也是献给国家和欲知塔冢的同仁们的一份特殊礼物。这是一份何等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二曰真 ,即真人真事,真实写照。塔冢村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塔冢村志》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和理性总结。为保证《塔冢村志》编著记载真实,编著者对事物、事件、人物、数据等在反复发动群众征集大量资料后,进行了反复比对勘验,以去芜存菁。筛选过的资料,还要进行调研咨询,多次座谈,访问知情人和亲历者,为此不惜北上幽燕、南下潇湘,西入三晋,多方查证。市、区、乡各级图书馆、档案馆、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更是多次造访;周围村庄的古碑碣、古庙宇和古代各类典籍更是多次勘验查阅。总之,编修中坚持了言必有理,书必有据,力求保证真实。同时,该村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既带有典型性,又带有普遍性,真实地反映出石家庄广大农村,近百年来艰难曲折、生动鲜活的历史状况,可以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典范。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7-3-3 11:51
  • 4
    粉丝
  • 3135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