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0

着力强化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掌握突发事件处置主动权

摘要: 紧急突发事件能否在发生时准确、迅速报送,关系到能否掌握突发事件处置的主动权,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同志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强化紧急信息报送,及时为市委掌握处置突发事件主动权上, ...
文稿修改演播室
  紧急突发事件能否在发生时准确、迅速报送,关系到能否掌握突发事件处置的主动权,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同志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强化紧急信息报送,及时为市委掌握处置突发事件主动权上,着重做好四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增强紧急信息报送的政治责任感
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事关党委、政府及时掌握处置主动权,事关大局,事关决策的制定与落实,客观上要求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信息报送人员必须有很强的政治责任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做得如何,就能说明这个单位,以及具体从事信息报送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纪律如何。前几年,市委办公厅就加强紧急信息报送工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区县、各部门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我们还利用信息工作会议、座谈会,下基层检查工作,对信息员进行辅导等各种机会,反复强调加强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并且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区县和部门的同志在紧急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信息及时上报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健全网络,拓展紧急信息报送的工作渠道
信息报送网络的健全是做好紧急信息报送工作的组织保障。为此,我们将全市13个区县和100多个一级局全部纳入信息网络,并以“点、线”相结合的方式,使信息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抓“点”,就是分为区县和部门两个层面进行部署。对区县,我们要求在社区、村组、街道、乡镇、开发区选择一些单位建立信息直报点;对部门,我们要求其选择所辖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作为信息直报点。市委办公厅信息处也选择了一些街道、企事业单位作为信息直报点。几个层面信息直报点的建立,有效地掌握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信息。抓“线”,就是依托公安部门这条主线报送紧急信息。公安系统已建立起一套反应迅速的信息传递系统,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信息员队伍和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直接掌握着紧急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我们与公安110指挥中心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实行工作上的及时互动,确保及时掌握紧急信息,不延误处置时机。
三、“扎口”管理,确保紧急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强化紧急信息的“扎口”管理,可以确保紧急信息报送及时、准确,避免因为多个单位说法不一而影响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因此,我们要求各区县、各部门一旦掌握到紧急信息,包括苗头性、倾向性的信息情况,必须立即向所在区县或部门分管信息的负责同志报告,再由分管信息的负责同志签字后迅速上报。同样,市一级信息工作也严格实行紧急信息“扎口”管理。例如2002年“9·14”江宁汤山中毒事件发生时,南京市向上报送信息的主渠道就是市委办公厅信息处,市里所有单位了解收集到的救治情况、受害人家属情况、案件侦破情况等信息必须报送给信息处,再由我们分别向上级党委办公厅报送。
四、完善制度,强化紧急信息报送工作的考核管理
紧急信息是突发的、多变的,我们的工作要想做到万无一失,仅靠某位领导的重视和某个信息员的研究判断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加以规范管理。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我们要求紧急信息报送必须由办公厅(室)“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且一级对一级负责,这样层层抓落实,才能确保重大紧急信息报得出、报得准。如果发生紧急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情况,则按照规定,视情追究信息报送人员、信息分管领导直至“一把手”的责任。二是紧急信息报送情况通报制度。我们每个月都对各区县、各部门报送紧急信息的情况进行通报,对及时报送重大紧急信息的区县、部门通报表彰,对迟报、漏报、瞒报,甚至不报重大紧急信息的区县、部门提出批评。三是考核一票否决制。考核的目的在于推进工作。对迟报、漏报、瞒报重大紧急信息的区县、部门,我们首先提出口头批评,如果不及时整改,则以书面形式予以通报批评,通报批评3次则取消其年底评先进的资格。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2012-5-16 14:44
  • 4
    粉丝
  • 1104
    阅读
  • 0
    回复
作者其他文章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