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着重谈一谈平时资料积累问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材料积累,全在平日“打点”,眼勤手勤。平时你不养“兵”,没有“兵”,两手空空,写起文章来势必搜肠刮肚,“憋”不出“宝”;平日勤积累,满腹素材,写起文章来就可以化难为易,应付自如。积累资料是一个功夫活,只有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才不致于“书到用时方恨少”。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如果只是在接受某一项写作任务以后才着手准备材料,那是不够的。特别是军事机关,情况突然,任务紧急,文书完成时限短,如果仅靠临时收集资料,工作就会被动。因此,材料应在平时收集积累,养成平时收集资料的习惯,这不仅是写作公文的需要,也是机关干部必备的一种基本功。 在平时工作中,遇到有价值的材料数字事例,要及时地记录整理,做到本子随身带,有事及时记。而所谓突击积累,主要指以下几个时期。 一是某项工作、决策部署后,要及时了解反馈性信息。贯彻执行中有什么好的做法和问题,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都要及时了解,掌握了这些情况,写作时就不会言之无物,也有助于克服只有布置而无检查的弊端。 二是当所属部门单位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时,要及时掌握。这往往是积累资料的黄金时期,因此要多听多跑,特别是深入搜集新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是对各部门、各单位报上来的报告、总结等书面材料,要认真研读。特别是把各种统计数字、工作成果、新鲜经验、存在问题摘记下来,分类整理,如发现材料中的重要情况没有说清或过于简单,就跟踪调查,彻底搞清。 2.勤整理。收集的资料如果不加整理,用之难取,有也如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整理资料比收集资料更为重要,资料的质量效应全在于整理。 通过阅读搜集材料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对此,好的经验是做资料卡片。我们在读书时要用脑,随时摘记有价值的资料。要注意每张卡片只记一个内容,并标上醒目的标题;卡片上要注明出处、作者、时间、页码;所记的卡片要分类分目,目和类要有导卡;卡片积累多了,要及时整理归类。使用时就可把与同一对象有关的许多资料集中到一起,有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重新编组,这样就可以使平日积累的丰富材料汇于作者的写作之中。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