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常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经常阅读,有空就将收集整理的资料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加深印象,对写作很有好处。积累的书本资料不必死记硬背,只要能记住说明某个问题、某个观点的资料的大概意思,知道具体内容在哪本书、哪一章节就行了。就像自己家里的东西一样,知道有某种用途的某个东西,放在什么地方,用的时候一回忆就能想起来,找得到,不误时误事就行。只要建好“书库”,当好“图书管理员”,管好用好书库里的书就行了。 4.突出重点 积累材料要全面具体,但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重点,按照材料写作的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能突出主题的,重要的情况多收集,次要的材料适当从简。有些材料与主题虽然有关系,但无须多说,如上级的关心指导,领导的协调关系等,掌握主要的事实就可以了。 二是有特点的情况详细收集,一般情况简略收集。 三新材料多收集,旧材料简略。那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以及一切利于当前工作的有新意的材料,是领导机关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热切关注的,也是材料写作中必然重点反映的,就要收集得详细周全,而对人所共知的东西,就可以从略。 5.持之以恒。积累资料不能心血来潮,高兴了就抓一把,不高兴了碰见好的素材也漠然视之。写作虽是一时,积累材料全在平时,没有经常的积累,丰富的储备,写好文章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用了二十年时间,阅读过一千五百种以上的书籍,作了六十五本厚厚的笔记,从搜集材料到写成书,总共花了四十年时间,这要多么大的毅力和恒心啊。俗话说:“恒心筑起通天路”。只要有坚持的恒心,有勤奋的态度,勤看、勤听、勤记,各种各样的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地涌进你写文章的材料仓库里去。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