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材的要求和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有了材料,并不等于文章。因为一篇文章不能把所有材料都用进去,还有一个怎样选用材料的问题。选材重在熔材。处理材料的过程是一个对材料所蕴含的思想进行提炼的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如毛泽东所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是在处理材料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平时我们所占有的材料,大多是半成品,只有根据公文写作的要求,经过自己的大脑这个加工厂进行再加工,改造制作成各种成品,才能发挥出材料的实用价值。 (一)用材要求1.会筛选 首先,要准确掌握筛选标准。主要是把握三条:一是能表达基本精神的;二是能组成结构与内容的;三是文体规范所需要的。符合三条的留下,其他淘汰。 第二是熟练掌握筛选“三步法”,即:粗选,又称快选,阅读标题与浏览内容,把符合三个标准的材料迅速挑出来;细选,又叫精选,细读材料,分出可用材料,备用材料、参考材料;归类,主要是对可用材料进行研究,分出骨干材料,一般材料,深度材料,广度材料,以便下一步使用。 2.会剪裁 这里也要抓三点:一是总体剪裁,就是根据文件设计和表达需要,对全部材料进行审视,把多余的放入“备用库”,对不足的要增补。这一步很重要,否则在写作中就有可能写不下去。二是材料配搭,因为材料都是“收集”来的,要进行必要的加工。在不违背真实的原则下,对骨干材料进行加工使之完整,对一般材料要视用途,有的只需要几片“叶”,有的则只保留“枝”,使它们能组成一个整体。三是找出各个材料的合理位置。 3.会粘接 要把修剪好的材料组配成一个整体,还必须进行有效的粘接、缝合,否则它们间就有裂痕,严重的还会相互干扰。主要是摆正材料的顺序,找准材料的衔接点。材料对接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按自然逻辑顺序对接,如前后顺序、上下顺序,过程顺序等;另一种按意义顺序对接,如并列意义、转折意义、附属意义、总领意义等。找准了顺序,就容易找到衔接点。 |
说点什么...